千山风雪 第7节(2 / 2)

李霓裳摇头。

蕙娘愈发没有睡意,将自己从乳母那里听来的关于那少年人的一切全部分享了出来。

大约二十年前,将军夫妇不幸去世,英年殒没,留下长子世瑛,当年十岁,而裴家二子世瑜,则才来到人世不久。

在此之前,随着天子迭代,曾在世宗成宗两朝立下盖世功劳衣冠赫奕的裴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到兄弟的祖父一代,烈祖裴讳萧元曾因功获封世袭的荥阳郡王之号,已是因罪被削,若非还有一位烈祖母至尊大长公主,恐怕靖北侯之位如今也是难存。裴家早已淡出朝廷,以固守西北为己任而已。

不久,长安破,末帝出逃,天下又一次陷入霸权纷争的大乱之世。

便是在如此的情境里,十岁的裴世瑛在一群忠义家臣的辅佐下,继续稳固西北,担起家主重责。而裴家二郎,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栽培和期待,自小文武双修,再大一些,裴家男儿血脉里所固有的勇武与悍不畏死的特质,更是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极致。

六年前,孙荣集合大军,北上进攻太原府。

这片靠近河西的河东之地,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曾因裴父的存在,无论外面如何战火连天,局面也可保持稳定,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但在裴父去世之后,前朝节度使常启明便勾结北方契丹,趁裴家兄弟年幼失怙,发兵占了过去。这一占便是十几年,直到不久之前,裴世瑛领兵血战,终于夺回。

孙荣那一次的进攻,是想趁裴世瑛大战过后尚未立足脚跟,出其不意,坐收渔翁之利,因而准备充足,发兵迂回走些隐秘小道。当大军出现在石会关一带时,关内守军方得到消息。

石会关是北上通往太原府的要扼之地,一旦失守,太原府怕便难保,前功也将尽弃。当时关内守军两千,本不算少,但孙荣志在必得。那时他已占领长安洛阳,方称帝不久,势头正猛,亲率大军围攻,将关城围得水泄不通。

守军苦守关门,一次次打退孙荣的进攻。然而,消息若再无法传出,援兵不到,恐难持久。

一支敢死骑队很快组成。参与之人,皆是身经百战的勇猛之士。

时年十四岁的裴家二郎,亦站了出来。

他当时恰来石会关不久,本是为了运送一批物资,却没想到遭遇围城。

他是将军遗孤,靖北侯的幼弟,如此冒死,谁敢点头。

城中守将力阻,他亦不争。就在敢死骑队趁着夜色与箭阵掩护纵马冲出,关门即将合拢之时,他一枪一骑,抢门而出。

关门在他身后闭合。

十四岁的少年向来以他烈祖父母为荣,更是心高气傲,为免旁人轻看自己的年纪,上了战场,必要覆戴一张绘有獠牙虎面的傩鬼面具,以掩他那一张尚带几分青稚的少年俊美面容。

那夜他亦戴上心爱鬼面,虎牙狰狞。不过冲杀片刻,便由骑队之末纵越至前,人枪合一,在潮水般的敌军里星奔电驰,疾冲无阻。

他的面具之上,很快沾上一道道喷射而来的污血。周围那些孙荣士兵不知此为何人,只惊恐看到,火杖熊熊跳跃的光中,自那狰狞面具之后露出的眼目,宛如一双浸满了血光的威严虎瞳,择人而噬,叫人胆寒。

裴家二郎,未令他的先祖堕威。

那一夜,他一路挑杀,冲出包围,单骑连夜疾驰北上,顺利将消息带到太原府,引兵解围。

便是自那一战之后,河西虎瞳子的名字,不胫而走。

蕙娘讲完这一段她听来的故事,面露神往。

“阿姐你说,他如此出众,又如此骄傲,会不会瞧不上我?”

忽然,她又如此问了一句,眼眸里流露出一缕淡淡的担忧之色。

李霓裳也自瑟瑟口中,略知些裴崔之事。据说两家祖上便是姻亲。圣朝末世最后几年,裴将军出兵镇压叛乱,曾遇军粮短缺,崔昆给他送去军粮,解了当时之难。

李霓裳望着蕙娘,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蕙娘轻轻叹了口气:“但愿如此。”

夜极深了,倾诉完心事的少女倦了,终于睡去。

李霓裳望着蕙娘沉沉入梦的面容,心内忽然生出一缕淡淡的羡慕之情。

蕙娘最大的心事,便是她想象中的那位年少气锐、景星麟凤的骄傲少年郎,是否愿意接纳来自于她的卑微不显的爱慕。

人生烦恼,若都只得如此,又未尝不是一种幸事。

第10章

这一回的夜半私语过后,蕙娘顺理成章将李霓裳视作她无话不说的密友,次日便搬来,和她住在了一起。李霓裳不愿扫她兴,默许了下来。

她是喜欢崔蕙娘的。她的天真和浅显,便如一口一眼望见底的小池,叫人无须设防。她也是李霓裳有记忆以来,遇见过的唯一一个令她感到可爱的人。她愿去纵容蕙娘的可爱。

日子如此度过,转眼,来此已有四五天了。这日午前,瑟瑟来了,告诉李霓裳,齐王已决定取消原定在寿日宣布她与世子联姻的计划了,但是到底是彻底取消婚约,还是只是暂停日后另外再议,长公主目前也不确定。不过,瑟瑟叫她不必顾虑。

“无论如何,还有崔郎君在。”瑟瑟临行前,仿佛别有所指,握了握她手,如此耳语宽慰。

瑟瑟走后不久,窗外便纷纷洒洒,飘起小雪。

如今才是十月底,虽天气早已转寒,但在城中,极少能在此时便见落雪。也是因了此地位于山中,气温比城内要冷得多,这个时候,才能早早便见到雪。那雪虽极微小,淅淅沥沥,犹如冻雨,但这对于崔蕙娘而言,依然是个极大的惊喜。她当即提出要去竹林赏雪。

竹林就在附近不远处,从这里看出去,便能望见,只是需要走出院落。曹女官显是不愿,起初用她体弱为由加以婉拒。蕙娘辩道:“我不会冷的,我穿厚些就好了!”

老女官当即沉面,一言不发。蕙娘看见乳母拼命向着自己摇头挤眼,屋内其余婢女更是一并噤声,登时明白说错了话,慢慢垂头,嗫嚅道:“我知道了……那便不去了……”

李霓裳忽然走上去,拿起自己披风,系在了肩上,随即对着曹女官微微一笑。

无须她多言,曹女官自然便领会了,想到数日前那没了的荣老嬷,终究是不敢悖逆眼前这位公主,于是换了语调,笑道:“原来二位小娘子都想去。原本是怕一个人太过冷清。既如此,那便一道做伴,再好不过。”

崔蕙娘此时仍是胆怯,迟疑地看着老女官。老女官瞥一眼蕙娘乳母,乳母忙去衣箱里取出带来的一件裘衣,替蕙娘穿上了。

一行人终于来到竹林之畔。此时地上积雪虽还浅薄,但竹叶之上已压了一层寸余的积雪。竹竿个个碧绿,白雪一片晶莹,映得蕙娘身上穿的裘衣倍加锦绣灿烂,极是醒目好看。

崔蕙娘心情终于慢慢好转。赏雪片刻,察觉天色越发阴沉起来,雪势也在变大,打得竹林沙沙作响,一众人于是转了回来,有的跺去靴上积的雪泥,有的换下微微泛潮的衣裳,一通忙乱过后,各自整理毕,蕙娘照着平常习惯吃了送来的药,上榻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