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姚田兰鼓励道:“这么好吃,一定好卖。”

季榕夏夹起一个生煎咬了一口,汁水、肉馅和焦香的外皮融合在一处,比他想象得好吃多了!

吃饱喝足,季榕夏和谷堂衿就开始忙活着切肉和洗菜。

谷春财则是找了些泥砖和陶泥来修有些破旧的烤炉。

他们食肆的烤炉就建在灶台旁边,瞧着也是个灶台的模样,里头是个圆形的上下都开口的‘缸’,‘缸’嵌在灶台里,从底下烧火,可以将饼子贴在‘缸’壁上,火从底下烧起来上面贴的饼子就能烤熟,面饼熟了用铁签子一挑,就能把饼子挑出来。

若是想要烤肉,可以在上面架上架子,将肉挂在架子上便能烤了。

这个烤炉多年不用了,有些破旧,但修一修还能使。

“你修这个干什么?”姚田兰见他折腾这个旧烤炉,也不帮着切肉切菜,就问道。

“我想着教夏哥儿用这烤炉做饼子,要是以后他俩想做烤饼子和烤肉,这个烤炉也能有点用处。老是放在这儿不用,东西都要放坏了。当年这烤炉可花费了二百多文钱呢。”谷春财闷闷地说。

俩小的乐意折腾,他这些老家伙事也能派上用场了。

“这是个烤炉?我还当是放杂物的。”季榕夏有些稀奇地扫了好几眼,他们家可没有这样的泥烤炉。

“你别说,咱们上回用这个还是过年烤了些肉干吧?那都是五六年前了,可不就像是放杂物了吗?”姚田兰语气有些怀念地说。

“听爹娘说我还没生下来的时候,爹娘也是卖早食的,一天忙到晚,早食就是卖烤饼子。”见季榕夏好奇,谷堂衿解释道,“我生下来后,爹娘就不做早食买卖了,这个烤炉就不怎么用了。”

谷堂衿爷奶是从更北的地方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还是乱世,大燕朝还没立起来,四处都在打仗。

清赤县周围有河,田地肥沃,谷堂衿爷奶逃到此处就定居了下来。

他们没有田地,虽说有厨艺但身子不好,没撑几年就走了,谷春财用谷堂衿爷奶攒的银钱支起了个小摊子,那时候大燕朝刚建起来,还有些乱糟糟的,街上不少混子,别看现在谷春财像是个老实的老农模样,年轻时也是长得凶得很,有人敢抢他银钱砸他摊子他是真敢拼命。

一来二去的好歹是将摊子支撑下来,为了能够在县里落下根,谷春财跟本地村里的姚田兰成了婚。

姚田兰有两个长大成人的兄长,在家中也算受宠,谷堂衿外祖和外祖母农闲的时候会来县里帮把手,也因着这个姚田兰娘家舅舅心里不平,渐渐跟姚田兰的关系不太好了,没几年谷堂衿的外祖和外祖母就没了,谷堂衿爹娘俩人支撑着个小摊子辛辛苦苦攒了几年前,那是从早忙到晚,这才有银钱买了铺子开了食肆。

食肆开了几年,姚田兰才怀上,姚田兰本就体寒,谷春财少时又因为逃荒身体亏空得很,这一胎怀得很不容易,不然再辛苦也不会成婚那么多年才怀上孩子。

好容易生下来姚田兰还伤了身子,两人是不能再生了,对待谷堂衿也就格外精心,生怕这个孩子养不活。

为了有时间照顾谷堂衿,这早食生意也就不干了,店里还请了个伙计。

“那后来呢?那伙计呢?”季榕夏听得出神,此时就忍不住追问。

姚田兰微微皱眉:“我们请的是我二哥家的孩子,那孩子心眼多着呢,想着要学手艺,我们就想着若是他能安心干两年,就教他些本事,堂衿那时候瘦瘦弱弱的瞧着不是个能干灶上活的,我们就打算让堂衿读书识字,找旁的出路。我们当时想着这做饭的手艺传给我娘家孩子也不算是外传,都是一家人嘛。谁知道那孩子夜里偷偷去掀堂衿的被子,害他生了一场病,我就把人打发走了。”

也不能怪她不管娘家,自从她爹娘死了,娘家就不是她的家了。

大哥家跟他们倒是还有些来往,他们同二哥家是彻底断了来往。

“啊?”季榕夏没想到还有这事,怪不得在他记忆里谷家食肆似乎一直没有请什么伙计,都是自家干活。

“他大约是想着我死了,食肆就能归他。”谷堂衿笑了笑说。

“你还笑?别说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季榕夏用胳膊肘子怼了谷堂衿胸膛一下。

谷堂衿眉眼笑得更明媚了。

“爹娘真厉害,要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攒下这份家业。”季榕夏叹了口气,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爹娘这么厉害。

他家的人虽说也勤快,但多年都是扎根在清赤县,战乱的时候也没乱到他们这里,最多就是日子不好过他爹是家中老大,供养他爷奶先后离世,不过那时候自己都长到七八岁了,爷奶走得时候儿孙绕膝,走得很安心,真要是跟谷家人比起来可以说是运道好了。

爹娘这般厉害,自己还是得更加下力气练厨艺才是!

“你爹就是多亏了有手艺,不然我俩就是下死力气也攒不下多少银钱。”姚田兰笑道。

谷春财点头;“手艺重要。”

也不怪他在发现谷堂衿做菜,都能把铁锅烧坏之后,气得追着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