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个男人其实是卧底记者,来镇港村是为了搜集镇港村开展各项犯罪活动的证据,阿弟还主动配合记者同他里应外合。
那个年代黑恶势力横行,警匪勾结严重,即使报了警,警察来到镇港村后也只是敷衍地走个过场,压根什么都没查就走了,阿弟和记者因为告密,被村民抓起来活活用水泥封进桶里沉海,当年所有村民都目睹了这桩惨绝人寰的凶案。
“阿弟不是傻,他是善良……”
我苍白无力地安慰燕姐,她激动地打断我,泪水将她的脸浸得湿漉,流进她脸上的皱纹沟壑里,像倾盆的暴雨冲垮她失控的哀痛和愤怒:
“善良有什么用!都说好人不长命!命都没了,还有什么用!我当然也知道他们被抓到是要吃枪子的,可这么多年了,当官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就算抓了这个,下一个也还是继续干这事,我命贱,可贱命就不是命了吗?!我只是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
“是,没有错,没有错,这么多年燕姐你才是最不容易的,都说活人比死人痛苦,”我赶紧见风使舵地改口为燕姐的阿弟鸣不平,“我觉得阿弟就是年纪小,又接受过高等教育,你知道有时候读书人才最容易被煽动情绪吧?要怪还是都怪那个记者,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哪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他就是个讨命鬼,来索我阿弟的命!”燕姐咬牙切齿,双目里随眼泪涌出阴冷的怨愤,“他给了我阿弟一个照相机,让我阿弟帮他拍这拍那的,全是他的阴谋!”
燕姐说完,又陷入短暂的沉默,她的呼吸极沉,似乎要撕裂胸腔。燕姐其实也明白孰是孰非,只是她过得太痛苦了,她犯了罪却又坏得不够彻底,那点仅存的良心如鞋里进的一颗砂砾,硌着她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不得安生。
想要活下去,燕姐唯有找一个人去推卸责任,去怪罪,去恨,用这种极端阴暗的负面情感支撑自己不被痛苦击垮,
“这张相片,还是他帮我和阿弟拍的……他当时还帮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我还以为弄丢了,前两年收拾的时候翻出来底片,就去洗了张出来,想阿弟了就拿出来看看。”
灵光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燕姐既然还留着底片,是否也还保留着当年她阿弟拍摄的证据?
第30章
不过此刻燕姐正沉浸在回忆阿弟的极度悲伤时刻,询问底片之事有些不合时宜,而且我相信燕姐跟我说这些,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或多或少也有些警告成分在内:若是我不识好歹非要从镇港村逃跑被抓到,下场就是被水泥封桶丢半礁湾里陪她阿弟和记者了。
说回这个记者,之前我查莫寥母亲苏沁芳的信息就注意到莫寥父亲孟志清是记者,本来我是想过拜托人事局的熟人帮忙调档查看莫寥父母的生平履历,后面又觉得是莫寥的家事,显得我是个窥私癖的变态而作罢。
早知道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多年工作中历练出的直觉告诉我,这名记者说不定就是孟志清,否则当时苏沁芳千里迢迢从北到来这么个偏僻的渔村又是为了什么?
“燕姐,那记者你还记得叫什么不?”
“不知道,也没人在乎,那时我们都想的是赶紧把他从村子里赶出去,”燕姐突然止住哭泣,用哭哑了的声音对我幽幽地说,“他的样子我倒是还记得,白白净净挺好看的,而且我现在想想,踏海郎大人跟他长得很像。”
我的心跳被绊了一跤,装作不以为意:
“因为他们脸都好看吧。”
“不,就是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其他人也这么觉得,哎不行,不能在背后议论踏海郎大人。”
燕姐恐慌地双手合十举高到头顶拜了拜:
“踏海郎大人在上,还请莫怪莫怪。”
……不是,原来当地人是真相信莫寥是踏海郎转世把他当神明供着啊?
但从燕姐的描述里,极有可能二十年前那名打入镇港村内部被沉海的记者,就是莫寥的父亲孟志清。他在镇港村离奇失踪,身为妻子的苏沁芳自然会来镇港村寻人,那么她车祸身亡也大概率并非偶然的交通事故。
若是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全部串联起来,莫家姐弟的遗产继承和镇港村的犯罪活动或许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错综关系。
“没事就早点休息吧,我不该跟你说这些的,唉,年纪大了,人也糊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