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2)
除此以外,大家只听得见彼此的呼吸声。
甬道内没有呼号的阴风,没有忽明忽暗的烛火,有人起头,剩下的人便稍稍放松警惕,有些蠢蠢欲动。
少顷,对道具的渴望终于压倒性地战胜了骨子里本能的恐惧,众人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涌向了寂静幽深的楼梯。
谢浮玉和殷浔走在最后,两人离开电梯的刹那,大敞的电梯门轰然合拢,暖黄色的顶光瞬间消失。
谢浮玉回头,望见电梯门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亮着鲜红的数字1,诡异红光在黑咕隆咚的视野间宛若人造景点里的地狱之门。
殷浔也看见了,凑过去同谢浮玉耳语,“这里也是一层。”
谢浮玉轻轻嗯了声。
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够电梯从b1回到1,而如果电梯并未运行,那么显示屏展示的就是电梯停留的真正楼层号,换而言之,墨绿色按钮将他们送往的楼层也是一楼。
两个一楼,谢浮玉隔着护士工服摸了摸藏着bonus纸条的位置,哪个一楼才是重建之后的一楼?
未被探索过的一楼显然地势更低。
至少光是楼梯,他们便走了足有十分钟,这一路无人开口说话,11个人前后走成一路纵队,犹如穿梭在寂静岭中的流亡之徒。
过了好一会儿,从前面飘来张立元的声音,“到了。”
一行人稀稀拉拉走完所有台阶,脚底踩上了平地。
谢浮玉蹲下,用手掌按了按地面,冰冷坚硬,光滑平整,是室内用的水泥地。
他拍拍手,撑着膝盖站起身,随众人一同打量起眼前的这间屋子。
说屋子好像不太恰当,殷浔纠正他,“是厂房。”
楼梯尽头衔接的这片空间甚至不能用平房来定义,谢浮玉先前从廊桥上望见的灰色屋顶仅仅是这间厂房的一小部分。
他抬头看向幽黑的房顶,中央挑高落差距地面远不止十米,这样的高差放在任何一栋建筑都应该非常开阔,然而事实恰好相反。
兴许是没有亮灯的缘故,整间厂房囿于黑暗,显得格外压抑。贴近房顶的地方贴了一圈窄窄的玻璃窗,但因为早已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内外蒙着层层叠叠的灰尘和蛛网,于视觉增亮的效果聊胜于无。
电梯在厂房北边,谢浮玉收回目光,跟上其他人的脚步,由北向南慢慢搜寻。
一行人直接走的中轴,方便将东西两侧的情况一览无余。
这间厂房和现实世界新闻报道中的大部分厂房没什么太大区别,入目是成排的流水线,虽然废弃多年,但手电光缓缓扫过去的时候,莫名有种只要拉下电闸,流水线就能开始作业的既视感。
明明工位旁空无一人,有几个瞬间谢浮玉却感到了令人厌恶的熟悉的被凝视感。
他压着眉朝人群瞥了眼,目光触及某处时短暂一顿,随后不动声色地移开了。
队伍窸窸窣窣蛄蛹着向前,过了一会儿,他听见前面有人问:“那是什么?”
手电光于是悉数汇聚至那一点,映照出一团巨大的凹陷。
凹陷部分夯着棕黑色的土,边缘则呈喇叭状向外扩展,用米白色材料围了一圈。
谢浮玉抬手比划了一下,感觉如果把土挖空,高出地面的这圈东西有点像一只倒放的漏斗。
“这是冷却塔。”卢毅蹲在“喇叭”边,上手蹭了蹭裹在喇叭表面的米白色材料,介绍道,“冷却塔的顶部本身应该是一个圆形开口,顶部外缘通常会建一圈加厚的混凝土环用来防风。”
一般情况下,冷却塔内部是空腔结构,整体高度将近百米,像现在这样作为土墩子摆在厂房里,明显是有人刻意为之。
卢毅说完,又补充了一条关键信息:“冷却塔多见于化工厂、冶金厂、发电厂这些地方,有的区域能源站也可能用到冷却塔。”
他枚举了几家现实中有名的企业作为例子,在场活人全都来自沪津,对高铁站附近的几个大烟囱并不陌生。
谢浮玉虚心受教,暗自感叹学历果然不能和人品相提并论,就冲卢毅刚才在电梯破防扒拉殷浔的模样,很难想象对方居然是隔壁学校的工学博士。
不过既然提到了工厂,谢浮玉脑中闪过什么,问:“制药厂有可能见到这种冷却塔吗?”
卢毅想了想,点头道:“有是有,但很少用得到这种体量的。”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在大型火力发电厂用的比较多,如果是小型制药企业,搞个风机其实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