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3节(1 / 2)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头,漆黑的眼眸深邃难测:“你太心急,一急便失了章法,让对手有机可乘。”

萧琂拱手行礼,由衷叹服:“儿臣多谢父皇教诲。”

“既然你尚无合意的太子妃人选,朕倒看中一人。”皇帝语气散漫,似笑非笑,将花名册随手搁在棋盘上,食指轻点末尾几行字。

萧琂垂眸看去,眼底闪过一抹惊愕。

**

半月时光转瞬即逝。

初选中被记名的七位秀女即将提前入宫学习礼仪,以待皇太子在复选中亲自择立太子妃。

杨满愿得知其余六位记名秀女的身份后,不禁受宠若惊。

母亲薛淑兰这半个多月来喜笑颜开,甚至暗自盘算着促成亲外甥徐淮英与女儿的婚事。

徐淮英虽是魏国公次子,庶出身份,却也是公府正经少爷,杨家这样的小门小户,平日里连高攀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女儿被太后钦点记名,说不定国公爷会松口应允?

薛淑兰越想越觉得可行,忍不住笑出了声。

年仅十三岁、刚好错过选秀的杨静真,看着长姐被记名,心里既为她高兴,又隐隐泛起嫉妒。

若自己再大一岁,符合参选年龄,会不会也能被记名呢?

父亲杨谦行当值未归,母女三人闲聊一阵,估摸时辰差不多了,才拎起包袱走出凌云院。

两辆马车已停在魏国公府门外,她们立在门内,等候同样被记名的公府千金徐妙华。

等候时,杨静真悄悄往长姐手里塞了几锭碎银:“这是我所有的私房钱了,阿姐若在宫里没花完,记得带回来还我。”

她方才瞥见母亲给姐姐银票,料想家中拮据,银票数额定然不多,这才拿出自己攒了许久的积蓄。

杨满愿笑着摸摸妹妹脑袋,温声道:“好,阿姐一定一文不少地带回来。”

半刻钟后,世子徐承宗亲自送妹妹徐妙华出来。

徐妙华身着一袭洋红色宝相花纹织金袄裙,头戴整套赤金点翠头面,华贵至极,却兴致缺缺。

尤其是看到杨满愿时,神色更显冷淡。

自得知杨满愿也被记名,徐妙华与母亲郭氏便猜测,定是姜太后看在魏国公府的面子上,才特意将这小户女子记名留选。

如此想来,总觉得自家平白被占了便宜,浑身不自在。

而一旁的徐承宗神色阴沉,薄唇紧抿。

他同样认同母亲与妹妹的推测,可这样一来,母亲更不会同意他娶杨氏为妻了。

徐承宗眸光微闪,若她愿意做妾,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第5章 并未立后纳妃?

徐承宗心底翻涌着惊涛骇浪,面上却不动声色,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少女。

她身着一袭蜜合色如意纹罗裙,仅淡淡施了粉黛,单螺髻边斜别着一朵精巧珠花。

杨满愿自知此次复选多半无望,故而只穿了平日的常服,未作刻意妆扮。

可即便如此素净的装束,仍无法遮掩她那张灼若芙蕖的娇美容颜。

她就这般规规矩矩地立在那儿,颔首低眉,可举手投足间无意流露出的妩媚之态,足以让人魂酥骨软。

徐承宗喉间猛然发紧。

杨父虽官居五品,但杨家终究是寒门小户,至今在京城尚无栖身之所,只能寄住在魏国公府。

对杨氏来说,若能成为他这魏国公世子的侧室,倒也不算委屈。

何况她的姨母薛氏,不也只是父亲魏国公的侍妾?

告别亲人,杨满愿和徐妙华登上马车,穿过熙熙攘攘的长街,一路无阻地来到皇宫西华门前。

半月前,两百多名秀女曾齐聚此地参选,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唯有禁军来回巡逻,戒备森严。

在几个小太监的引领下,横竖各九颗大金钉的朱门一道道开启。

杨满愿不动声色地环顾四周。

初选时人多事杂,她无暇细看,此刻才有机会好好端详这座矗立在京师中央的巍峨宫殿群。

晴空澄澈如洗,晨光倾洒而下,朱红宫墙与金黄琉璃瓦高低错落,层层飞檐间流转着璀璨光华。

杨满愿心中莫名涌起几分敬畏之情,这里不仅是天子的居所,更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待她和徐妙华抵达安置秀女的春禧殿,另外五名被记名的秀女早已到齐。

其中一位秀女削肩细腰、顾盼神飞,正好整以暇地望着姗姗来迟的二人。

“许久不见,徐姐姐还是这般光彩照人。”她笑意盈盈地开口。

“宋妹妹谬赞了,咱们确实有些日子没见了。”徐妙华也笑着,眸中寒光闪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