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21节(1 / 2)
“不管那疯丫头,一会儿就自己出来了。”薛淑兰抹了一把泪,又问:“不是说太子殿下也要来?怎么……”
杨满愿笑道:“殿下有事要忙,说了晚宴前会过来的。”
另一头,萧琂阔步穿过乾清门,便见身着玄色鹤氅的高大男人手执一柄十力弓,眼神锋锐,周身散发着沉郁的压迫之势。
一如上月东宫大婚之初父皇宣召他前来的场景。
萧琂怔了下,突然明白新婚次日父亲为何会一反常态地询问他们是否圆房,想来那时父亲便……
忽而“嗖嗖”数声,箭矢飞射而出直穿数十丈之外的靶心正中。
默了片刻,萧琂如往常般拱手,“父皇春秋鼎盛,果真英武。”
只是他的话中再无昔日的崇拜与孺慕。
皇帝也如上次那般将手中的十力弓递到儿子手中,这次却是一言不发,只目光沉凝地看向他。
萧琂默不作声地接了过来,许是心中憋了股气,他行云流水般张弓搭箭,毫不费力便拉开这柄足有一百二十斤拉力的十力弓。
顷刻间,划破空气的尖锐声响起,羽箭飞驰而去,同样直穿靶心正中,甚至将皇帝方才射中靶心的箭击落在地。
连皇帝都有些诧然,挑眉沉声道:“看来,子安近来确实进步神速。”
萧琂随手将弓箭放在身后的鸡翅木弓架上。
“若父皇再无旁的要紧事,儿臣就先告退了,今日薛淑人三十六寿辰,儿臣与杨尚仪须准时赴宴。”
闻言,皇帝眉宇间极快掠过一丝阴戾。
“子安,杨氏与你不合适。”他眸中寒芒闪动,冷冷地道。
萧琂神情淡然,“儿臣上月在此也说过了,杨尚仪很好,秀外慧中,也与儿臣志趣相投。”
他今日准备陪同杨满愿微服出宫,如今身上只着一袭偏素净的玉色锦袍,外披深灰色大氅,银冠束发,腰无配饰。
沉默了一会儿,皇帝缓缓道:“你是一国储君,朕的继承人,朕不希望看到你每日沉溺情爱女色无法自拔的蠢样。”
“那父皇呢?”萧琂哂笑反问。
皇帝似被戳中某个痛处,眼神刹那黑沉,“朕与你不同,朕能控制。”
“父皇控制住了吗?”萧琂平静地问。
并没有。父子俩心知肚明。
若他控制住了就不该强抢杨满愿。
皇帝薄唇紧抿,指尖深深嵌入掌心,手背青筋浮起。
“半年前杨氏已是朕的女人,错把她指给你的确是朕的过失,朕会弥补你。”
萧琂神色遽然一凛,缓声道:“父皇若有心弥补,别再干涉儿臣与她之间的事即可。”
今日天清气朗,积攒数日的霜雪渐渐消融,顺着屋脊“滴滴答答”流淌而下。
心底各种情绪纷涌而上,皇帝双眼微微充血,再睁眸时,眼底难掩赤意。
“子安,朕似乎从来没与你说过先帝是如何驾崩的?”
萧琂眉心微蹙,没明白父亲为何话锋突变。
第42章 倍感意外?
临近申时,萧琂特意绕了条偏僻些的路,快马加鞭往城东澄清坊杨府去。
骏马飞驰,耳畔风声飒飒,方才父亲的字字句句却不断在他脑中回响。
萧琂隐约猜测过生父是如何“英年早逝”的,可真正亲耳听见完整的前因后果,仍是倍感意外。
但,他并不认可父亲的观点。
他不是先帝,更不会步先帝的后尘。
杨府大门外,早有今晨跟随杨尚仪前来的护卫在此侯着,远远见到太子惯用的神驹,他们忙不迭上前迎接。
杨府附近的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萧琂不得不放慢了骑行的速度。
看着两侧川流不息的人潮,他莫名忆起大婚当日亲自前来迎亲的画面,有些忍俊不禁。
那日他完全是公事公办,若早知会与她如此志趣相投,他当日定会更重视一些。
杨家如今虽风头无两,但宅邸布置十分清简素朴,连奴仆也没几个,空荡荡的。
主院堂屋内则截然不同,四处披红挂绿、张灯结彩,长桌上摆满各式瓜果糕点,一派喜气洋洋。
杨满愿端坐在正中主位,寿星薛淑兰坐在她的右侧,其余人依次按辈分往下坐。
在小厮的带领下,萧琂一路进入主院,但尚未进入堂屋,他的视线就被下首那个目光灼灼盯着杨满愿看的少年吸引了。
他心中莫名生出一种微妙的不快。
堂屋内也不知是谁先发现太子的降临,众人纷纷起身,恭恭敬敬行礼。
“不必多礼,是孤来迟了。”萧琂温和轻笑,“今日是薛淑人的寿辰,祝淑人萱堂日永、康乐宜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