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41节(2 / 2)
“……既如此,愿愿可喜欢?”
杨满愿眨了眨眼,又主动环住他的脖子,“嗯……你猜。”
她的唇越凑越近,作势要亲他。
殿内灯火摇曳,昏黄的光晕开在她娇艳耀目的容颜上,莫名增添了几分柔情绰约。
萧琂心跳加快,周身燥热起来。
可就在他垂首迎合她的吻时,少女却又极其调皮地往后躲开了。
“哈哈,被骗了吧!”杨满愿笑眯眯道:“还说我呆呢,子安才是大呆瓜!”
萧琂愣了一下,不禁失笑。
他拉起她的小手,亲吻她白嫩的指尖,“嗯,是孤不好,不该说愿愿呆,咱们愿愿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姑娘。”
“好了,不许说了……”杨满愿捂住他的嘴,脸上越发红烫。
这种话也太羞人了,他怎么说得出口的?
萧琂眸底含笑,索性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径直往内室走去,并将她丢在了床榻上。
没等杨满愿反应过来,绵密炙烫的吻铺天盖地落了下来。
第80章 就该与他共享天下?
然而杨满愿不知道的是,皇帝在她午睡不久后便领着数名亲卫提前回了京城皇宫。
与她们的蜜里调油相比,乾清宫正殿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冷凝。
宽阔的殿堂金碧辉煌,内阁学士、各部尚书等重臣皆在场,却鸦雀无声。
御座之上,皇帝大马金刀坐着,身上只着玄色常服,玉冠束发,周身却散发着凛不可犯的天子之威。
“众卿可知,朕为何宣你们入宫?”
底下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拱手作揖,“臣等愚昧,还请圣上明示。”
本在南苑春狝的皇帝为何毫无征兆回了宫,又为何突然宣召他们,他们是真不知晓。
“西北回乱,叛军不过千余人,朕数月前便下令调集甘州、凉州等地两万大军前往镇压,敌弱我强,竟不能速胜。”
“陕甘总督上奏称军费兵饷不够,而甘肃布政使万秉良则上奏称愿将历年积存岁俸银四万两,缴贮藩库,以资兵饷。”
说到此,皇帝冷笑了下。
底下众人心里猛地一咯噔。
皇帝摆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将密折递给下方的大臣传看。
这道密折是今日午后呈送到南苑行宫的,也正因这道密折,他才临时起意回宫急召群臣。
内阁首辅谢迁最先接到密折,翻开一看,脸色骤变,随后他才依次传给身旁的同僚翻看。
密折中记载,单甘肃一省,短短三年间竟新增了十五万监生,应收到监粮六百多万石。
可,平叛的军费兵饷怎会不够?
因西北连年闹旱灾,地方仓储困难,遇上灾情也无法开仓赈济,皇帝特意准许甘肃开“捐监”。
商人、平民向当地官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米粮即可获得国子监监生的头衔,即拥有了做官的资格。
但朝廷并不一定会给这些监生授官,算是变相从当地的豪强士绅手里获得粮食填补仓储,省去朝廷调拨赈灾的麻烦。
此举于国于民,俱为有利。
且皇帝还特别下了圣旨强调,只准征收麦豆稻米等粮食,不准直接缴纳银钱,尽量避免当地官吏借着“捐监”进行贪腐勒索。
然而,这次一场不过千余人的小叛乱,竟因兵饷不足而平叛不力。
若非甘肃布政使万秉良自告奋勇上奏要捐银资助兵饷,竟都露不出破绽。
说起来,这件事最初杨满愿先察觉到跷蹊之处。
南苑远离皇宫,皇帝自是肆行无忌,这些日子连批阅奏折时都不避着她,随她翻看。
杨满愿起先还有些拘谨。
可想到眼前这一本本奏折经过批阅后再发往各地,其中做出的决策即能影响天下黎明,她又忍不住心生好奇。
而甘肃布政使万秉良那封自请捐银资助兵饷的奏折,便是两日前被杨满愿发现了端倪。
犹疑良久,她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陛下,妾身记得布政使为从二品,岁俸加恩俸及其他补贴,一年下来俸禄也不过千两出头罢?这万大人似乎也非大族出身,何以家计如此充裕?”
皇帝闻言挑眉,侧身看向她。
心下微动,又抬手捏了捏她肤光雪腻的圆润小脸。
“看来愿儿对各级官员的俸禄了若指掌,布政使一职确实年俸千两出头。”
杨满愿见他并无不悦,便又乖顺地依偎进男人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