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62节(2 / 2)

妃位已是其中的高位,以她的出身竟能初封为妃?

只听皇帝又道:“只要你安分守己些,朕会再给你晋封,但皇后之位你就不必妄想了。”

储君已立多年,他对太子也极满意,不可能再弄出个嫡子来,平白无故引起争议。

杨满愿自然不敢奢想更多,能保住小命和不牵连家人都算好的了,她怎么可能还想别的。

而在她思绪飘忽的间隙,皇帝也在垂眸紧盯着她。

只见她长相艳丽夺目,身段丰腴有致,偏又是一副单纯娇憨之态,两相矛盾之下,竟教他怎么也移不开眼。

他自认严于律己,对女色毫无兴趣,尤其兄长永顺帝的死状常年横亘在他心中,更令他对女色避而远之。

可如今他却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失去引以为荣的自制力。

红烛悄无声息地燃着,远处隐约传来西洋自鸣钟“滴答滴答”的轻响。

第112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3)?

彻底事毕,皇帝随手拎起一件外袍披上身,穿戴整齐后才朝外唤宫女进来替杨满愿梳洗。

平素乾清宫并无宫女侍奉,还是杨满愿住进来才专门为她安排的。

他随后也没继续留宿在西暖阁,而是往南书房的方向走去。

转眼便是一个月后,钦天监择定的吉日来临,杨满愿被正式册封为元妃。

完成一系列繁琐的封妃仪式后,她在数十宫人内侍的拥簇中登上轿辇,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见礼。

为求稳妥,抬轿的小太监们走得极慢。

今日天没亮杨满愿就被宫人们拉起来梳妆打扮,此刻坐在摇摇晃晃的轿辇里,困意也慢慢浮了上来。

她赶紧掐了把大腿,设法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待她进入慈宁宫正殿,姜太后已倚坐在楠木雕花大靠背椅上,十指摊开,任由宫人们为她染蔻丹。

主位西侧还坐着个装扮素净的妇人,约莫三十出头,看起来温婉和气。

杨满愿眸光微垂,若她没猜错的话,这位兴许就是先皇的淑妃卫氏。

果不其然,等她朝主位行完大礼,姜太后便指着那妇人给她介绍,说这是太子的生母卫淑妃。

杨满愿与卫淑妃同是妃位,也不需行礼,但初次见面,她们还是互相行了个半礼。

卫淑妃极为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笑盈盈道:“早听说元妃妹妹是个大美人,今日一见,果真没错,说句国色天香都不为过。”

杨满愿讪笑不语,对方喊她妹妹,可她实在喊不出“姐姐”二字。

而此时主位上的姜太后也在不加掩饰地打量着她,心中五味杂陈。

她当初将杨氏这个美貌小户女记名在册,本就是打算送给皇帝,想以此缓和她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谁承想,她还没将人送出去,皇帝就先把人给宠幸了……还初封就是妃位,都直接让她与太子生母平起平坐了。

姜太后一时不知该感叹自己眼光毒辣,还是该惋惜自己动作太慢,浪费了一次能与皇帝冰释前嫌的机会。

几番寒暄后,卫淑妃忽然关切地问:“不知圣上给元妃妹妹赐居在何处?是在东六宫还是西六宫?”

杨满愿面露尴尬,“圣上尚未给臣妾安排住处,如今仍暂居在乾清宫西暖阁里。”

闻言,姜太后凤眸微挑,促狭打趣:“看来皇帝很是宠爱元妃啊,哀家入宫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妃嫔常住乾清宫的。”

杨满愿顿时羞红了脸,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

圣上虽夜夜临幸,可从不留宿在西暖阁,除了做那档子事,也从不与她说话……

宫里人人都说她得椒房专宠,可实际是怎么回事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满愿重新登上轿辇离开慈宁宫。

夕阳西下,乾清宫广场的汉白玉石阶上铺满瑰丽霞光。

就在杨满愿被宫人搀扶着从轿辇下来时,忽有一个年轻男子逆光走来。

只见他长相清俊,身着一袭赭色金线团龙纹锦袍,玉冠束发,清瘦高挑,仪表不凡。

“儿臣参见元母妃,母妃万福金安。”男子作揖行礼,动作行云流水。

他的声音朗如珠玉,清沉好听,杨满愿不禁愣了下,脸上微烫。

阖宫上下能喊她母妃的,也就只有当今皇太子一人了,可据说这位太子殿下与她年龄相仿……

良久,她才听见自己微颤的声音响起:“免、免礼罢。”

“多谢母妃。”萧琂起身抬眸,待看清这位新庶母的容貌,他微微一怔。

第113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4)?

宫中早有传言,都说圣上新封的元妃杨氏容貌倾城,媚骨天成,引得圣上夜夜专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