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67节(1 / 2)

班昭所著的《女诫》她并不喜欢,可班昭也的确是史上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子,且金印紫绶,位同丞相。

萧琂抿了抿唇,敛眸掩下眼底略带惊艳的情绪,“原来是这样。”

暮秋时节,文渊阁内四处窗扇大开,凉风轻拂,他额边却有细汗渗出。

许是因这位庶母出身寒门,且姿容堪称绝色,他最初还曾误会过她是个才疏学浅的小家碧玉。

没承想,这位杨元妃不仅棋艺精湛,还是个满腹经纶的才女。

如今他也越发能理解为何克制多年的父亲为何会对她另眼相待。

再联想到她曾经差一点就要成为他的太子妃,萧琂心中腾升起丝丝微妙的尴尬。

理智告诉他应该立即告退避嫌,可他还是没忍住开口问:“不知元母妃打算修撰什么体裁的史书?”

杨满愿红着脸道:“不瞒你说,原先本宫还没什么头绪,近来连日前来文渊阁翻看了许多从前没接触过的史籍,才知道原来直接或间接参政的后妃与公主不胜枚举。”

“誊抄这几篇关于疏浚河道的文稿,也是因为太祖年间这几次兴修水利都有高皇后的提议。”

她越说越是神采飞扬,潋滟杏眸似有光芒闪烁,“我想为所有参与过政治的女子列传,让她们的事迹流芳千古。”

若在皇帝面前这种话她是万万不敢说的,毕竟光是前来文渊阁就费了她好一番工夫。

不过此刻话音刚落她也有些后悔了。

若太子将她这番话转述给圣上,后果不堪设想……

可出乎她意料的是,太子并没有表现出反感,更多的只是惊诧。

半晌后,只听萧琂缓声道:“文渊阁这边虽藏书颇多,但宫外翰林院亦有大量未载入史册的起居注,如若母妃有需要,儿臣可以为您效劳。”

闻言,杨满愿喜上眉梢,“当真?那真是太好了!”

略顿了下,她又赶紧认真道:“对了,这事还请太子殿下帮我保密,千万别让圣上知晓,否则……”

这时,门外骤然响起一道冷沉威严的声音,“否则什么?”

杨满愿呼吸猛滞,整颗心霎时提到了嗓子眼。

随即,高大威挺的男人阔步走来,他身着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周身携着一股凛锐之气。

萧琂即刻作揖行礼,面不改色,“见过父皇。”

杨满愿也慌忙福身行礼,颔首低眉,“臣妾参见陛下。”

皇帝冷冷瞥了她一眼,目光满含沉郁的压迫之势,“都免礼罢。”

朝会才刚结束,他听说太子大清早进文渊阁借阅藏书便毫不犹豫亲自赶来,碰巧遇上这一幕。

“怎么,爱妃有何事需要太子帮忙保密,还千万不能让朕知晓?”他冷笑着问。

宠妃与储君私下有勾连,尤其他们二人当初还差点成夫妻,皇帝很难不多想。

即便他很清楚儿子的为人,可自古天家无父子,而他这宠妃还是个有野心的……

杨满愿脸上涨得通红,只觉芒刺在背,几乎要喘不上气来。

她与太子分明是清清白白的,可眼下这架势怎么闹得好似被捉奸一样……

就在她准备跪地请罪时,男人布满厚茧的大手倏地紧紧攥住了她的胳膊,也没许她跪下。

萧琂微微蹙眉,“还请父皇恕罪,此事说起来是儿臣不好,明知元母妃在此还是贸然前来。”

边说着,他边将手中几篇文稿呈上,“因元母妃恰好誊抄了几份儿臣急用的文档,故而先借给儿臣用着,母妃兴许是担心父皇误会,才让儿臣将此事瞒下。”

见他巧妙解围,杨满愿暗暗舒了口气。

“哦?爱妃,是这样吗?”皇帝淡淡掀眸,有种让人无所遁形的威压。

杨满愿心底一阵发虚,但还是点头如捣蒜,“陛下,就是这样……”

“行,朕信你们。”皇帝转眸看向儿子,目光带着审视,“只是这几篇元妃亲笔的文稿你还是留下罢,让人重新誊抄过。”

“是,儿臣遵旨。”萧琂从容不迫应下,可捏着宣纸的指骨却微不可见地收紧了几分。

随即,帝妃二人启程回乾清宫。

见男人脸色阴沉得仿佛山雨欲来,杨满愿被吓得大气不敢出。

忽然一阵天旋地转,男人凶悍强势地将她拽上了榻……

第121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12)?

“日后不必再去文渊阁,你要看什么书只管命人取来。”皇帝居高临下逼视她,寒眸幽火丛生。

帝王之怒宛如雷霆万钧,杨满愿浑身一颤,脸庞煞白如纸,丝毫不敢出言反抗。

她脑中蓦然浮现方才那个年轻男子温润儒雅的身影,鼻尖竟莫名泛酸。

若非太子殿下出言解围,恐怕她的处境只会更糟糕……

一件件衣衫翩然落地,皇帝也再无平素的耐心。

皇帝整颗心颤得厉害,他开始隐约理解为何父兄皆会栽在女人身上。

他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年过而立才遇上这小妃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