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毒酒送我走?重生让你输成狗 第21节(2 / 2)

“路边摊子上一个铜板买的。”柳明月用只有主仆三人能听见的声音冷声解释。

桂花、花生:“……”

将士开拔在即,周军远没有耽搁多少功夫,简单和家里人说了几句话就上马离开。

目送周军远策马远去,柳明月回过头对赵银莲顿首道:“主母,今日得空,我想带姨娘出府去走走,晚些时候再将人送回府上。”

柳明月没有询问的意思,而是和周家的人打一声招呼,算是知会。

赵银莲在柳明月面前仍端着主母架子,睨着她不客气道:“不成,柳姨娘乃是周府的妾室,不得随意出门,这是规矩。”

对待这个样貌丑陋的养女,赵银莲就没给过她好脸色。

就算成了定北侯府的世子妃又如何?还不是一个不得势没有丈夫疼爱的弃妇?

柳明月也不示弱,直视着赵银莲莞尔:“我如今是世子妃,从周家嫁出去,要见姨娘一回着实艰难,今日无事,想见一见我的生母有何不可?”

这是在府门外,柳明月只是想把柳姨娘带出来走走,不想给赵银莲难堪闹成下不来台的局面,不然她会直接说柳氏是她亲娘,为何不能见?

自从柳氏到周府为妾开始,柳明月就不得不将对柳氏的称呼从母亲变为姨娘,这些年她一直对此感到不满,不过是为了母亲能安生才忍下。

赵银莲眉头一跳,眼底隐隐有怒意,她哪怕心里看不上柳明月这个世子妃,却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毕竟公然驳柳明月,就是打侯府的脸。

“我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你既然想念柳氏,今日带她出去走走也无妨。”赵银莲看了一眼街上来往的百姓,还是做出贤慧宽宏的样子来。

“如此,就多谢主母了。”柳明月笑了笑,心想赵银莲还真是会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这会若不是在府门口,她必定是另一副嘴脸。

赵银莲冷冷睨了柳氏一眼,就转身回府,周百合与周倩倩则将对柳明月的厌恶表现得很是明显,直接当面翻了个白眼。

不过是一个门庭冷落的世子妃,也好在她们的面前摆谱,真是可笑。

“妹妹你呀,既然如此离不开柳姨娘,不如将她接到自己的身边去,天天看着岂不好?不然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受得了呢?”

周百合愤愤得开口讥讽柳明月,提醒柳明月没有本事就别摆架子。

她哪里知道,柳明月志就在此,当即喜笑颜开:“姐姐说得对。”

被柳明月这一回话,周百合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没劲的很。

第54章 侯府很穷!将军府很穷!京城谣言四起

周百合咬牙切齿地剜了柳明月一眼,气哼哼回了周府,周倩倩也紧跟上去。

柳明月不屑于搭理这些人,笑着看向柳姨娘:“娘,女儿带您去喝喝茶。”

“我的儿,你其实……”柳姨娘犹豫地看了一眼几位进府的主子,有些不安。

“您就跟着女儿好好享受一日,别想那么多了。”柳明月知道母亲担心自己锋芒太过会给自己树敌,这些柳明月不在意。

至少,她不在意周家的人敢对她做什么,周家的日子没有几天了。柳明月带着柳姨娘来到春半居,她名下经营的茶楼。

茶楼在长街尾段,位置不算太好,但也正因这个位置,很适合用来作为茶楼。

柳明月领着柳姨娘进了茶楼,拿出一个牌子递给掌柜,让其选一班好戏让戏班子唱上,茶楼里选的戏都是调子婉转悠长的,最适合饮茶的时候听。

甫一坐下来,戏开场柳姨娘就有些惊异,是她喜欢听的曲子。

不过因为入周府为妾,她不欲惹是非,从来不说自己喜欢什么。

柳姨娘握住女儿的手:“只怕要花大价钱,为娘听什么都高兴,能和我的宝贝女儿在一块,就是道摊边吃一块饼娘也开心。”

柳明月拍拍她的手以示安抚:“娘,这家茶楼是女儿所经营,别说是您想听什么戏,就是喝这所有的好茶也使得。”

闻言妇人怔了怔,开始仔细打量起这家茶楼来,这间铺子的位置不算好,但客人不少,尤其是听戏的好位置都坐着人,可见生意不错。

她是头一回来女儿经营的铺子,没想到生意这样好:“我的儿,你名下商铺经营得这样好,娘为你感到开心,我儿啊,有出息了。”

柳姨娘看着女儿隐隐变得与从前不同,打从心底里为其感到欣慰。

“你这阵子在侯府过得怎么样?还好么?”柳姨娘到底担心公婆为难她。

柳明月牵过柳姨娘的手,扶着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一字一顿道:“女儿在侯府吃好喝好,娘您捏捏看,女儿是不是胖了好些?”

除去侯爵夫人与覃卓燕有些碍眼之外,侯府的日子还算不错。

下人不敢欺到她头上,但也不会太用心伺候,倒是给了柳明月背地里给自己和桂花、花生她们两个加餐的机会,不会有人发现。

柳姨娘本来担心女儿,被柳明月这一吐槽,不由笑出声,怜爱地轻轻捏了捏她的脸,柔声道:“确实是长了些肉,这很好。”

柳明月带着柳姨娘听戏喝茶,晚些吃了饭才将人送回周府。

宫宴后没多久,有关周府与侯府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京城里流传开来。

“你们可有听说,定北侯府现今已经没落了,就连几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还要儿媳的嫁妆来补贴家用。”茶楼、酒肆以及大街小巷都有人在议论。

“还有周府,没想到将养女替嫁到侯府只给了二百两的嫁妆,另外三百两还是姨娘补上去的,府里居然贫穷至此么?”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左右是没影的事,说起来分外起劲。

流言很快传到侯府,侯爵夫人身边的嬷嬷听说此事,赶忙告诉夫人。

“什么?谁动了那蹄子的嫁妆?我们几时要过她一份前补贴家用?”听说此事时侯爵夫人正修剪着院子里的花,闻言将剪子拍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