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采访和对话的形式并不相同,对话通常更多会考虑到美化或者情绪价值的提供,但采访则是尽可能地从被采访者口中挖掘信息量。

如何能让采访对象放下戒备,敞开内心,说出更多有用信息,更为考验一个记者的专业能力。

高易问鼎f1赛事最高奖项,这么多年遇到的采访记者数不胜数,为了挖掘有用信息,各个记者的采访风格或犀利或压迫或附和,高易早就有了一套应对模版。

本以为这次采访又是和之前一般无二,提问、附和、上价值三件套,最后再套一个虚有其表又争议性十足的标题当噱头,吸引流量。

她会答应这次专访并不是因为觉得沈棠能力有多出众,而是俱乐部需要招商,高氏集团都需要曝光,和媒体合作炒流量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但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高易才惊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敞开内心,对着镜头讲了太多从前压根不会讲的话题。

从年少时父亲给与的的期许和压力,到选择成为职业赛车手时的孤注一掷。

异国他乡,凌晨四点雾都冰冷阴蒙的天,力量训练时少女绷直了的脊背肌线,以及想要站在世界级大赛领奖台无法撼动的野心。

再到因伤退役后,面对全世界不理解的谩骂声音的无措、无奈、与遗憾……

方方面面,将她一向维持的骄傲体面面具一点点融碎,露出下面最真实柔软的皮肉。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因她戛然而止的停顿,亮晶晶的黑眸弯弯关切地看着她,询问是否身体不太舒服。

一张桃花面绽开盈盈笑意,真诚温如暖玉、乍开天光。

察觉不到半点谄媚与试探,有的只是悄无声息的关切和亲近。

像是相熟多年的好友,只是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聊聊过去的伤疤而已。

高易摆了摆手表示自己没事,采访依然可以继续顺利进行下去。

只是内心对这次的采访,真正重视了起来。

长达四十分钟的专访,没有用到提词器和任何手稿,就连偶尔引申出观点也是充满趣味性,足以体现一个记者的专业素养。

十点四十五的时候,专访正式结束,沈棠站起来谢幕q流程。

摄像机停止录制。

高易轻抿了口咖啡,“沈记者,你和我遇到的记者都不太一样。”

沈棠放录音笔的手一顿,做出洗耳恭听姿态:“哪里不一样呢?”

“很难形容,”高易扯唇,认真地说:“但你真的很适合当一个记者,让人有想要和你倾诉的欲望。”

“也有可能是我们比较投缘?”沈棠半开玩笑道。

谦逊不冒进的同时,又大大方方。

办公室里的气氛也因为这句话,变得一下子轻松下来。

高易看沈棠目光里多了几分欣赏,扫了眼手表,“正好到饭点,我请二位记者吃个便饭吧。剩下的我们边吃边聊?”

这次的专访足够她们回去写一篇有深度的报道,但其中有些细节还得再详细确认。沈棠本来打算找个时间再约高易吃顿便饭详细问问,没想到对方先一步主动提出,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俱乐部新开的粤菜馆,会员制,即便价格贵的离谱,开业两个月至今仍然座无虚席。

高易显然是常客,便有穿着广式旗袍的侍应生小姐姐熟稔将她们引至专属包间。

正午阳光穿过雕刻精美的花窗,落下斑驳剪影,侍应生关上沉重的大门,同身边同事提起;“今日高二小姐也来我们宝莲楼吃早茶呢,要不要过去知会一声?”

-

一条窄长走道最尽头。

高初宜留美归国不久,也不着急接手家中生意,整日就拉着圈内那群狐朋狗友一起疯玩。

昨儿个刚跟柏熙革去盛旭的酒吧蹦了个通宵,不想回家听家里老爷子啰嗦,索性找了家粤菜馆慢悠悠吃早茶。

柏家虽然是清流之后,但到底也同属一个圈子,再加上柏熙革本人事业心确实不算强,几个人从再美国留学那会儿就常混在一起。

不过混归混,听说高家长女高易也在这家粤菜馆,他们高低还是要过去打个招呼的。

两间包间隔得不算远,绕过长廊的屏风,侍应生正好推门上菜,他们三个也跟着一起进了包间。

“姐,我还准备说待会儿打包一点茶点送去你俱乐部呢,没想到你也来了。”

高家人口简单,高初宜对高易这个姐姐还是很亲近的,视线在席间随意扫了圈,“这两位是?”

“今天刚好有个采访,离得近就过来了。”高易笑着解释,“这是港台的沈记者和庄记者。”

高初宜了然,大方地跟他们介绍:“你们好,我是高初宜,这是我的两位朋友,柏熙革和盛旭。”

沈棠恰好此时抬头,对视的瞬间,脸上礼貌的微笑滞住——

柏熙革下意识喊了声,“嫂,不,沈记者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