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2)
('<!--<center>AD4</center>-->现在心里怎么想,这种明令是不会有人违背的。
不过这院子在重新“装修”之前苏檀清就带杨十一娘看过很多次了,后来的改进也是苏檀清全程指挥的,还是很舒适合理的。没有侍女也不会多麻烦。
房里就有可以淋浴的独立卫生间,其他的功能在不打眼的情况下其实跟现代差不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一夜**自是不用赘述。反正苏檀清又没有需要拜见的长辈,她就没打算正常起床……至于某人的求饶……有吗?没听见……楚澜安的帐还没算呢。
第二天苏檀清餍足地活力百倍的起来亲自做早餐了,仍是得不到命令不准其他人进院子。把杨十一娘捞起来喂饱后让她继续休息,自己心满意足地去拾掇“磨合”杨十一娘带来的仆从了。
她自来到洛阳就难以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常喝汤倒是没什么,但那些汤得换成她自己的口味。但是总是面食就有些难办了,吃倒是不难吃,但她习惯了米饭做主食,一天一换可以接受,天天都是面食即不行了。
更何况这里的米让苏檀清十分嫌弃,吃过一次之后苏檀清就宁愿吃不习惯的面也不愿意吃这些米了。
所以苏檀清自确定定居洛阳之后就买了合适的土地庄子种她在家种的作物,不过成本也不低就是了,水稻的水就是大问题。苏檀清不但得花重金修水渠,还打了不少的井,缺水的时候还得花钱雇人呢挑水……
总之算起来成本极高,而且她不仅仅是种水稻,还种了很多别人看来什么用都没有的作物。
再说这样“浪费时间”也没有佃户想跟她,她还得先付报酬,才勉强找够愿意跟她“败家”的人,就算这样还得被念叨。
苏檀清带杨十一娘回门之后就带着她搬到了庄子上,每天骑马去翰林院“打卡”。她连品级都没有,杨十一娘就算留在洛阳城内的宅子里也只能无所事事,还不如在这些无人管的庄子自由自在。
更何况在回到家对比了其他地方的粮食产量后,也在想能不能把苏檀清那里的作物推广。苏檀清自然会同意这种功德无量的事,但推广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杨十一娘喜欢那就让她琢磨呗,总有想出办法的时候。
在成效出来一部分之后,这些事就被杨阁老重视了,于是苏檀清得了一个“奉旨办差”的特例待家里捣鼓她的作物。
只不过……在那次在南枫山合奏过后,“原本不在意”的武明德就黏了上来,就算听不到她们的合奏也要经常过来刷一下存在感。之后偶尔的一次尝到苏檀清家的食物后就黏得更厉害了……
武明德原本只是想确认苏檀清的本事是“他”自己的本事还是集合众人的本事。但没想到跟苏檀清讨论过几次政事之后就几乎要引为知己了。
她原以为现在是苏檀清尚且稚嫩,却不想现在她的见解就有许多地方超过自己。而且她还发现自己的拉拢计划好像行不通了。
原本她以为苏檀清不出现在朝堂是因为那时自己愚蠢的登上皇位弟弟不能容人,却没想到苏檀清本身就是那种淡泊名利不想进朝堂的人。就是那几次讨论政事都是她引导的。苏檀清就算明知道某些事优劣也没想去改变它。
苏檀清就是再有本事,她也拉拢不到,就算拉拢到了也不能让她勤奋地成为股肱之臣。更别说她现在还没登上帝位,就是想劝说也没有立场。
不过武明德也说了再见对政事的看法之后就得到了苏檀清的认同,虽说不是极亲密的有人,但也能袒露真心,打趣游玩了。
在庄子上的日子,苏檀清主要负责技术层面的事,杨十一娘主要负责管理和推广。
武明德原来谁觉得农事重要,却没想到自己还有真的到田间的时候。这还是因为苏檀清虽然在闲暇的时候也会招待她,但田间有事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抛下她去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