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后继无人(2 / 2)

也正因为这样的讨论,在《明朝那些事儿》热度渐渐淡去之后,周硕的名字又再次出现在了热搜榜上。

大家看着围脖上几条关于周硕的热搜,不由得苦笑:

“普通人甚至是明星,想要上一次热搜都不容易,这个周硕却好像是围脖的亲儿子,随时可以见到他出现在热搜榜上。”

也正是因为周硕已经是热搜榜上的常客,因此大家都对这件事见怪不怪了,网友们得知周硕居然有三篇作品被选入教材,也不甚惊讶。

毕竟《滕王阁序》和《少年龙国说》的质量网友们都有目共睹。

而且不管是周硕千年一见的才华,还是入选教材,这些事情都离普通人太远,故此网上的讨论,多局限在学生群体当中。

但现实里就要热闹的多了。

桌子上三本崭新的课本,打开的时候还带着新书特有的香味,李清清高兴的翻开书:“没想到你的作品都上教材了!”

家里的叔叔婶婶更是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小硕,你真是出息了!居然能上课本!”

“等我以后老了,下去见到你爷爷和爸爸,我也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把孩子教得很好!”

婶婶在一旁嗔怪的说:“高兴的日子你提这种事情干嘛!”

周硕不由得失笑,连忙说了一些高兴的话哄老两口。

接下来打电话来的是高中班主任苏述学:“周硕,恭喜你啊!”

“谢谢苏老师!”

“不得不说,你这次是真长脸!等过两天上《滕王阁序》的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的学生写的。我已经可以想象到时候底下的学生们脸上是什么表情了。”

周硕苦笑道:“现在微博上全是吐槽我的。”

“哈哈!要是我是学生我也吐槽。”苏述学大笑两声,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确实很好,“这些你不必在意。”

两个人又叙了一阵子旧,才挂断电话。

接下来打电话来的是周硕的导师,刘清澜教授:“周硕,恭喜你啊!”

听得出来刘教授很高兴,周硕也笑着说:“老师也同喜。”

原来刘教授也有一篇散文入选了中学教材。

所以说,刘清澜教授在创作上还是很顶的。

至于张子良学阀团体,看着周硕师徒双双上了教材,嫉妒得已经面目全非了。

张子良的学阀小团体里面,大部分都是学术型人才,创作型人才是很少的。

而这些家伙,除了张子良之外,他们的学术成果其实也就那样。

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名字就将消失在故纸堆里,而周硕师徒的名字,却会随着他们的作品不朽。

这是必然的结果,张子良小团体是靠利益和学术成果维系的,而创作型的人才,往往在学术上不甚用心。

这也是当初张子良为什么对周硕志在必得的原因,实在是后继无人哪!

周硕两师徒商业互吹了一番,等挂断电话,已经是傍晚了。

大忙人周含玉在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件事,于是掐着饭点打来电话:“老弟,恭喜恭喜!这么高兴的事情,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作为弟弟,是不是应该请姐姐吃顿大餐。”

周硕还能怎么办?只能连忙订了位置。又给周含玉发了定位。

“你自己开车过来!”

……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