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全家希望张允修(1 / 2)

('“荒唐!”

张居正板起脸来,顿时面若寒霜地说道。

“你懂什么朝政?”

幼子,张居正可太了解了。

自小便不学无术。

张居正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从前为了管教他,张居正干脆让他做了小皇帝万历的伴读。

本想着共同教导二人。

可没想到,张允修竟然带着小皇帝抓鸡弄狗,游水骑马,沆瀣一气。

这在张居正看来,无疑是毁了他对皇帝的传统儒教!

若不是张居正及时让张允修回家,幼子都快跟小皇帝拜把子了。

如今张居正越发后悔对于幼子的疏于管教。

却又听幼子顶嘴。

“老爹没问,又怎知我不懂朝政?”

张允修倒也不蹙,顶着张居正严厉的目光。

“爹爹未了解实情,怎么就妄加论断?实在糊涂!不先听听儿子的分析,如何知道儿子荒唐?”

听到张允修的话语,大哥张敬修差点吓尿了,连忙摆手说道。

“慎言,慎言,五弟不可对父亲如此说话。”

全家上下,张居正从来说一不二,哪有人敢这样顶撞于他?

不要说家里,就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没人敢指着张居正的鼻子骂。

“好一个未了解实情!”

张居正气恼了,这回他真的动怒了。

天地君亲师自古纲常伦理。

幼子顶撞长辈,满嘴胡诌,已经触及了他的逆鳞。

张居正冷哼。

“好好好,我倒要听听你有什么理解,若是说不好,家法伺候!”

扑通!

大哥张敬修先跪了下来。

“父亲大人!允修他尚且年幼!可万万不能受家法啊!”

张家家法:顶撞长辈者,掌嘴五十。

就张允修这小白脸,能直接抽烂。

张允修不怕,用脑袋里面刚刚获取到的知识,目光炯炯地说道。

“清丈法的施行,并非什么难以分析的事情,我记得爹爹你曾经有言,‘圣人不能违时,政敝易变,与时弛张,亦各务在宜民而已。’

不正是说,制度应该随着时代发展,实事求是,最为关键的是让百姓信服么?”

“一派.”

张居正后面两个字还没出来呢,却愣在当场,将字活活吞回去。

他讶异地看着小子,不由得有些奇怪。

自己的确说过这话,可那是朝堂疏奏中,这小子是如何知道的?

随后,张居正将目光投向了张敬修,心中有了猜测。

自己时常给几个大儿子看朝廷疏奏,许是他们告知张允修的。

可就算是如此,也是难得了

张居正凝神,看向幼子的眼神有些不同了,嘴上却还是冷笑。

“不过是拾人牙慧,你可有自己之体悟?”

“老爹且听好。”

张允修一脸自信,他脑袋里面的数据库,比张居正的藏书还多!

这些问题还不是简简单单?

他继续说道:“自隆庆开关以来,白银流入,商业繁荣,此乃改革之契机也,清丈法与考成法相辅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相成,共同推行才能取得成效故而清丈法的施行必然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张居正眯起眼睛略有所思。

可大哥张敬修少了些眼力见,还觉着老爹要惩罚小弟。

“父亲大人.”

“你闭嘴。”

张居正瞪了一眼长子,可看向幼子张允修,却越发温柔。“你继续。”

张允修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大哥。

随后继续分析道。

“孩儿认为,一项政策,有人极力称他便利,有人极力说他不便利,也有人说他利弊参半。

不论是清丈法还是一条鞭法,都要有一项准则。

那便是要依靠人才来推行,法令贵在适宜百姓,那一种极端情况去反对另外一种情况,这都不是通达的观念。

所以,适宜的地方便着力采用,不适宜的地方,便不必强求。

一切无非实事求是罢!”

张允修目光炯炯,对视上自己的便宜老爹,一点也不蹙。

实际上,这番言论不是他原创。

乃是他翻译自便宜老爹,其在后来朝堂上对于“一条鞭”法的奏对,掺杂了一些改编。

抄张居正自己未来的话,他会不认可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