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孝死为父了?公主快看烟(1 / 2)

('“‘夕月坛祭月’‘奉先殿祭祖’都是要紧事,‘元日朝贺’‘元宵灯会’,礼部与太常寺那头还堆积着大半事宜未理,明日朝会要见的朝鲜、安南、琉球三国使臣,也已陆续抵京”

申时行在一旁继续提醒着说道。

连皇帝都要亲自忙着参加典礼,张居正这位内阁首辅自然更无半分空闲。

可张居正却置若罔闻一般,他紧紧盯着下头集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

此时天色已沉,暮色渐浓。

然而,广场中央的那堆篝火依旧烧得旺盛,四处悬挂的煤油灯,也将道路照得如同白昼。

贵人们纷纷乘轿离去,可百姓们显然不愿放过这好不容易取消宵禁的机会,继续聚集在集市里头迟迟不肯退去。

戏台前挤满了人,叫好声混着琴声飘得老远。

小吃摊前冒着热气,三三两两的汉子围着桌子,就着酱肉啃馒头,发出一阵阵大笑。

还有妇人牵着蹦蹦跳跳的孩子,在杂货摊前捏着铜板挑挑拣拣。

这般烟火气带着祥和,竟然令素来勤于政事的张居正也生出几分流连。

最后,他目光落在不远处一座小戏台子上,那台上二人穿着夸张戏服,在扯着嗓子唱词,唱腔实在是无法恭维,故而周围并没有多少百姓,可却有许多读书人围着叫好。

张居正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从袖中掏出千里镜,对着戏台那么一看,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好家伙,那乔装打扮,脸上涂得一黑一红,像是关公张飞一般的,不正是自家那两个逆子——张允修和张简修么!

再往戏台周围瞧瞧,一群人醉得东倒西歪,有的拍着鼓有的敲着碗。

还有的举起同门师兄弟,将其两脚叉开,便往柱子上头撞去。

这疯疯癫癫群魔乱舞的样子,险些没让张居正气得背过气去。

“这逆子!”张居正咬牙切齿的模样,看起来便是要发作。

申时行连忙上前半步,微微躬身凑到近前,劝慰说道:“恩府,您何必为这点小事动怒?今日恰逢节庆,集市上本就该热热闹闹的。张掌卫事这一年来为朝廷为百姓奔波操劳,难得有机会松快片刻,让他随性些也无妨。”

他瞥见张居正仍旧眉头紧锁,便赶忙提醒着说道。

“张掌卫事性格荒唐了些,可本事还真是天纵奇才。

方才那肥皂一亮相,天底下恐怕再也找不到能与之比肩之物,可谓真正的造福于民。

若是真能推行开来,又是一个造福万民的利器,朝廷也能从中赚取不少银子。”

不知道为什么,“天纵奇才”这个词,申时行感觉自己都要说顺嘴了。

然而,他却不觉得有失偏颇。

毕竟张允修给大明带来的变化,即便是再反对他的清流言官,也不得不承认一点。

就说今年岁末,朝廷给京官发放的“年货”。

往年总免不了缺斤少两、以次充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好,可今年不仅样样足数,连品类都比往年多了整整一倍。

那些年货里头,还有不少西山的紧俏货物,例如新改良的藕煤,细腻上好的江南丝绸布匹,还有在大明畅销的煤油灯,西山大棚的绿叶菜等等,样样都是实用又体面的好东西。

京官们看着丰富多样的年货清单,嘴上骂骂咧咧,可心里头却真就是喜气洋洋。

事到如今,朝廷离不开张允修,京城的许多官员也早已跟他绑在了一起。

便连张居正这个首辅有时候也是望尘莫及。

听闻此言,张居正脸色稍稍好了一些,他微微颔首说道。

“这小子倒确实让我大明暂时脱了财政窘迫的困境,起码今后四五年内不再为银钱发愁。不过.”

他话锋一转。

“功过相抵,山高水长,他到底能走多远、成多大事,还得再看”

张居正嘴上这样说着。

可站在一旁的申时行却看得真切,凭借着经验,再看张居正嘴角勾起的弧度,便可以看出,他这心里头早已乐开了花。

天底下的父亲大都皆是如此,不论心里头如何开心,嘴上却偏要摆出一副严苛模样。

张居正尤甚。

轻轻踱了两步,张居正将铜制千里镜小心翼翼地收回到锦袋中,这东西显然也是张允修送给他的。

张居正复又背着手,装作没事人一般说道。

“咱们去文渊阁吧,偌大的朝廷摆在这,即便是节庆时分也是闲不下来的。”

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

“倒还是有些不同,那逆子前几日非要给文渊阁准备饭菜,说是守岁之时定然要吃些好的。

你我二人前去,今夜便尝尝他西山的手艺。”

申时行面露惊喜之色:“学生听闻,这西山饭食于京城乃是出了名的,许多酒楼食肆皆是要前去取经求教。”

他笑着感慨。

“张掌卫事孝顺,学生倒是跟着恩府沾光咯!”

“孝顺?”

张居正微微停下脚步,面色十分古怪,冷不丁说了一句。

“倒是孝顺死了。”

申时行哑然失笑。

这恩府说起话来,竟也沾染上了张允修的脾性。

年关这些日子,朱尧媖带着王恭妃回到了景阳宫。

好在王恭妃怀有身孕,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七个月,照着仁民医馆里头的说法,正处于孕中期,属于较为稳定的时期。

趁着年关回宫参加一些礼仪,对于王恭妃今后也是好的。

朱尧媖近来医术越发精进,在医馆内时常也可以为一些百姓问诊,不过她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一回到景阳宫中,便成日里躲在书房,没日没夜的整理笔记和攻读医书。

今日乃是除夕,朱尧媖陪着王恭妃走完一干礼节,便又回到书房之中,开始翻阅李时珍日常的行医记录,比起寻常医书,这东西显然更具有参考和学习价值。

在翻阅的过程之中,朱尧媖不难发现,李时珍的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医学确实是冠绝天下,可即便是他,再遇到一些病症也是束手无策。

前来问诊的病人里头,除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病,十个能有五六个痊愈便已然算是幸运。

这还是在研究出“大蒜素”和一干医疗器械的情况下。

而每每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论是李时珍还是仁民医馆的一干大夫,有且仅有一个办法——找张允修!

那笔记之上,时不时便会出现一句“士元提到若是.”“恩师提示说到若是.”

这些提点往往便是解决问题和病症的正确方向。

照着这些记录,朱尧媖越看越觉得自己这辈子都追不上张允修的医术了。

他简直是个天纵奇才,可偏偏什么都有所涉猎。

朱尧媖脑袋里头胡思乱想一番,不知不觉之间,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张允修的身上。

“不知那青霉素何时能够研制成功?还有手术、麻药,这一干研究若都能成功,不知又会有多少百姓受到救助?

届时张士元便是古往今来医道第一人,而我朱尧媖.”

说到此处,朱尧媖脑袋里头不由得浮现出画面。

不知是哪朝哪代,张允修乃是悬壶济世心系天下的神医,背着一个药箱游历天下。

而她朱尧媖则是某位王府家的郡主,偷偷跑出王府,成为了张允修身后的小徒弟。

小徒弟朱尧媖每天都有无数问题,时常也会犯一些小糊涂。

这个时候,先生张士元便会宠溺地轻敲她的脑袋,用温柔的语气说上一句。

“媖儿,为师昨夜不是与你说过,你怎得又忘记了,该罚.”

正当朱尧媖陷入到话本小说里的美好幻想之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喧闹。

“殿下!殿下!”

小侍女刘婉儿个头不高,这嗓门却是奇大,她迈着短腿,跌跌撞撞地冲向寝殿之中,险些摔了个趔趄。

朱尧媖一下子从幻梦中惊醒,颇有一些恼怒,可看到跑得满头大汗的刘婉儿,心里头顿时软了下来。

“你这小婢子,让你不要咋咋呼呼,又不是什么急事,不过是让你传个话而已,冒冒失失的模样,若是把脸摔坏了,看你如何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