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1 / 2)

('跟着这艘中转飞船,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它的目的地,那艘长约300米的母船。

这艘雪茄形状的飞船不仅长度堪比地球的重型航母,它的直径也很可观,是联合舰队来到这个星系遇到的最大型飞船。

虽然在尺寸上它跟“环节球”飞船比起来就跟个小点一样,但是它身上密布的对接口、一连串的矩阵天线、检修口、六边形的传感器密封口以及舰艏凸起很像舰桥的装置还是向丁燃峰他们透露了一个信息。

这艘飞船极有可能是艘有人飞船!

对视一眼,驾驶组知道奉命抵近侦察的他们这次迎来了最有挑战性的测试。

无视了正在进行对接的两艘外星飞船,丁燃峰操控重型登陆艇以12°的偏转角度切入那艘母船的左舷航道。

徐清风则目视报告着双方之间的距离,他的眼代替了原本应该自动运作的激光测距仪。

“300米。。。200米。。。100米。。。50米,已经能清楚看到母船舰身上的图案了。

还是那个偏转45°的三角形。。。”

“启动被动多位电磁信号探测系统,数据2241,2243!波动范围符合开普勒22星系的空间环境。

未探测到异常扫射信号,可以继续靠近!”

机械师栾伟报出的数据很重要,这是登陆艇唯一开启的态势感应系统,工作原理类似战斗机上的火控告警雷达。

它的数据没有急剧变化即代表登陆艇的隐身效果没有被对方识破。

艇长丁燃峰听到队友的回复后,他继续微调着手里的方向舵,重型登陆艇又向那艘母船靠近了10米。

现在双方的距离拉到了40米。

在太空中,这几乎相当于贴脸!星际战舰操作手册严格规定了各太空飞行器之间的安全距离。

战舰尺寸越大,这安全距离越大!

但是丁燃峰这次必须反其道行之,因为没有各种先进的电子观测系统辅助,他们只能近距离观测,靠自己贴脸来测试己方的隐身技术。。。

登陆艇这时候已经关闭了辅助引擎,丁燃峰凭借其高超的驾驶技术精准让登陆艇以非常缓慢的速度一点点掠过旁边的外星工程母船。

这有利于三人观察它的结构细节。

这艘外星母船的衔接口明显比中转船多了好几个,而且这时候单单一面舷侧就有三艘中转船在卸货。

丁燃峰发现一个细节:母船的对接口并不在背部,而是在两侧!

在太空这种环境下,如果没有初始动力,货物很难自己卸载,他猜测母船或许有类似传送带之类的动能装置。

跟着登陆艇的飞行视角,他们继续往母船舰艏的方向飞去,这艘母船的舷侧出了后面的衔接口,船身中段并没有舷窗。

但是在靠近背部的地方,丁燃峰发现了多个开槽缝隙,它的长度非常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