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企业家(2 / 2)

我们每天说的话不超过十句,也都是些“吃什么”,“不想吃”,“多吃点儿”,“还是不想吃”,“听你的”,病房内让人感到还有一丝生气的只是被子和凳子的位置变化,而不是我们这两个大活人。

我也曾试图打破这种僵局,强忍住心酸问他:“孩子没有了,你是怎么想的?我们还要继续吗?”

余墨一痛苦地回答:“老婆,我会照顾你的,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的过错,所以,给我时间,好吗?”

余墨一说的是他会照顾我,而不是去领证结婚,我就不由地又想起那个“他是因为我,还是因为孩子,才要跟我领证”的老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似乎非常明确地给出了答案,于是,我就不再说什么,也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出院回来后的第二天,余墨一去公司处理事情,我趁机整理了自己的衣物,又留下一张字条“我们都需要冷静考虑下,所以,这段时间就不要再联系了”,之后,我再次不舍地环视遍房间,拿着衣物离开了余墨一的家。

我在妈妈的精神病院旁边找到一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那里分上午和下午上班,这样我就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去看妈妈。

除此之外,超市还提供食和宿,又解决了我的两大难题,所以,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也尽心尽职地做着。

由于对妈妈说了爸爸的真实情况,又加上医院的正规治疗,妈妈有时候已经变得清醒,也能再次认出我了。

经过医生的允许,她甚至还陪我去了趟派出所,当听到爸爸的案情得以重新侦查的时候,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也含着泪笑了。

人都说有得必有失,当孩子不得已离开我时,妈妈的病变得好转,这又何尝不是不幸中的幸事呢?

生活以崭新的一面向前走着,只是偶尔,我会想起余墨一,想他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想他还想我们曾经的孩子吗?想他还想曾经遇到过的我吗?

又过了一个月,忽然,精神病院的院长把我喊过去,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了个特大好消息。

“经一位企业家的牵线搭桥,国外专治精神疾病的华人专家要来咱们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我准备把你妈妈的病情作为典型让他诊断下,看能否有新的突破。”

我当即感动的连连道谢:“多谢院长的关心,我一定安抚好妈妈,让她好好地配合医院的检查。”

院长看着我想说什么,又止住了,我也没有多想,满心欢喜地出来,而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妈妈。

焦急地等了三天,医院终于得到企业家和国外的专家一同前来的消息,为此,我专门和同事换了个班,然后把妈妈收拾的利利落落的,等待他们的到来。

可当我激动万分地搀扶着妈妈走进指定的诊室时,却瞬间愣住,原来那个牵线搭桥的企业家竟然是余墨一。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