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12节(1 / 2)
如此一来,就会搞得府兵武装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标准。当在真正的战场上时,这也不算是什么问题,别管什么武装,能够合用、可以杀敌就好。
但是在今日这样一个纯粹的典礼场合中,那五花八门的甲械装备就显得有碍观瞻,看起来不够整齐、显得碍眼。
早在出镇陕北的时候,李泰便一直在努力想要构建自己的武装供给系统,但是由于技术、人员和资源等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发展的一直都不怎么样。
一直到了趁着玉璧之战的时候对东魏偷家成功,李泰在晋阳宫中获取到为数不少的技艺精湛的工匠,才使得此事不需要再投入巨大的艰难探索。
后来这些人员陆续被他转移到了沔北,而南阳盆地早在汉朝时期便是非常重要的冶铁中心,区域内各种资源都非常充沛,再加上各处招商扩产。
到如今他在沔北的军械工坊已经是规模大涨,不说独步天下,但是除了晋阳那座就连名臣大将都间不时前往努力做工、甚至劳役至此的甲坊等寥寥几处之外,能够比得上沔北规模的军械中心也是不多。
李泰既然打算要归国耀武扬威一通,那在这方面就不打折扣。他此番归朝带回了众多甲械,每一名军士都有一套基础款,一些特殊的军种则还携带有加强款。如今全都披挂展列开来,那就是一道由钢铁所铸成的美妙风景线!
此日新君祭天,刚刚登基的皇帝和成功完成废立的宇文泰本该是场中绝对的中心人物,但是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几乎都被荆州人马所展现出来雄壮气象所夺。
懂得军事的人自然能够看出更多的细节,但哪怕对军事一窍不通者,这会儿在看到阳光下那成片的金属光泽时,也不免倍感神武雄壮!
因为荆州人马的亮相过于惊艳,以至于到最后大家都不怎么在意祭天仪式的进行,包括站在圜丘上的皇帝除了进行必要的祭天祷告之外,视线也大半落在了那威武不凡的荆州军伍方阵上面。
一场典礼进行了数个时辰,等到皇帝步下圜丘、返回大次的时候,群臣未觉有何感触,但当圜丘周围诸路人马撤离归营的时候,在场许多人望着离去的荆州军伍都发出了惋惜声。
一般人还止于欣赏军伍雄壮,但一些领兵的将领则心思转动更加活跃,已经有人在盘算着这么大规模武装部伍的性价比和必要性了。
太师宇文泰同样也感慨不已,刚刚步下圜丘便按捺不住、抬手招来李泰询问道:“观伯山军伍甲装甚是英壮,数千徒卒人具一甲,俱为荆州所造?使料几许?用工长否?”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李泰都不知该从何处回答。这倒也难怪宇文泰如此激动,他对荆州的了解止于来自其他人口中的描述,只是知道李泰治理下的荆州局面大好,但好到何种程度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再说这种军队武装的问题,也算得上是军府机密,哪怕在实际的战场上,除非是有着特别的战术要求,否则也不会骚包到整支大军人人披甲。毕竟大家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扛大包的。面对一般的部伍,自然不必这么麻烦。而面对强师劲旅时,机动性和战斗节奏则就比堆防御更加重要。
所以除了这种专门的装逼场合,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场面是真的不常见。但只要见过一次,就能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荆州军器制造供给,并非简短声言便能讲述清楚。臣之前并无专奏,实在是一疏忽。稍后一定将诸事巨眼章奏,以待主上阅览!”
李泰既然摆出来,就不怕被人知,因此对于宇文泰的询问也无作回避,当即便表示说道。
“好、好,一定要尽快!”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也连连点头道,旋即便又转头对着身边群众笑语道:“伯山治事总能给人惊喜,此情虽然早知,但每每仍然忍不住的感叹!天意怀仁,造此君子,以惠人间啊!”
这评价着实有些夸张了,但众人闻言后却都不感觉有多突兀,近前几人更是连连点头,大赞太师所言不虚。
说话间,众人便又各自返回帐内换下礼服,再一起拱从舆驾归宫。
李泰再向宇文泰告退之后便又来到大次外,刚刚立定未久便被宦者传达皇帝口谕召入帐内。
御帐中,皇帝已经换下了那一身庄重的衮冕,待见李泰行入后便站起身来注目相迎,口中则说道:“祭天结束后,礼程总算是告一段落。前后几日有劳太原公拱从庇护,朕在这里多谢了。”
“拱从圣驾是臣职内本分,岂敢有劳陛下如此礼下微臣!”
李泰听到这话后,连忙欠身说道。
闻听此言后,元廓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略作沉默后突然又望着李泰小声道:“朕这至尊成色如何,太原公岂有不知?仍肯礼敬于我,可见内实纯良。朕不知天意肯延时几许弃我,但希望身在时位的当下能与太原公恩义相洽。并不是希望恃着太原公势力与人间决裂,只是希望天弃我时,太原公能够感故而庇我一席容身之地!”
第0779章 朝笏满床
一直到了回到长安城后,李泰都还在思考皇帝在圜丘大次中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
人和人的区别真的非常大,从这番话便可以看得出皇帝元廓与其兄长元钦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如果换了元钦当面拉拢自己的话,估计就会说咱们一起加油努力争取干死黑獭,而元廓却只是希望未来某天退位之后,李泰能够保住他的周全。
这件事无疑也是说明了李泰越发的强大,甚至在皇帝元廓眼中,他都具有了和宇文泰进行一定程度对抗的资格,否则何必冒险向自己乞求庇护?
对于和皇帝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和一定程度的默契,李泰倒是并不怎么抵触。
一则相对于废帝元钦,当今皇帝的性格无疑更加可控,会减少意外的发生几率。二则今时不同往日,无论李泰对宇文泰有无异心,凭他如今的势力也已经不是一个中外府能够完全包容的了,他也需要超出霸府层次的政治资源的加持了。
皇帝虽然只是一个傀儡,但只要拥有了主观能动性,哪怕仅仅只是为了活命这样一个小目标而非铲除权臣、中兴社稷,那也能够做到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对于如何展开与皇帝之间的互动,以及互动的尺度何在,李泰都还没有考虑清楚。
祭天之后,废立典礼算是已经结束了,而李泰今天也不用再蹲在城外军营喝冷风,得以随驾归朝参与此日大飨,吃上昨天李穆心心念念没吃到的丰厚饮食。
往常西魏各种宴会场合总是免不了群魔乱舞,但是今天禁中这一场宴会则就比较安静。皇帝和太师宇文泰并在上席,左右则是众位柱国与元魏宗王,李泰等人座次还要向下。
一场宴会进行下来,虽然上方诸位权贵多有彼此祝酒唱和,但总体而言还算比较沉闷,就连一些每宴必醉的镇兵酒蒙子,今天都异常的文静有礼,大异往常。
唯一比较爆热的地方就是宇文泰起身向皇帝祝酒、而皇帝也端酒回敬的时候,但也只是群臣纷纷起身相陪,将各自杯中酒水一饮而尽,并没有人敢拍案高呼“再来一个”。
至于说餐食水平,李泰只能说关中工作餐标准真的差,就这档次甚至都比不上荆州鸿宾楼招待餐的水平,居然还让李穆念念不忘,可见是真的没吃过啥好东西。
因为明天还有朝会,而且还是关系到这场废立之事后群臣各自得益,因此宴会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略作致意后便宣告结束,皇帝回宫、群臣归邸。
宇文泰特意让人询问李泰今日是否留宿丞相府,被李泰以归后还没有来得及拜望父母而拒绝了,同丈人独孤信一起结伴离宫。连日参礼难免疲惫,明日又要朝会,离宫之后独孤信便也和李泰分开,各自归家休息,并没有再继续谈话。
此时夜色已深,家人们却都还没有休息,李泰连忙登堂拜问父母安否,一番寒暄下来已经到了夜中,李泰这才有时间解衣而眠。
第二天的朝会乃是新皇登基第一次大朝,自然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李泰兄弟三人俱已任官,加上在京的几位堂兄,全都天不亮便起身洗漱更衣,换了一身簇新的朝服而后便结伴出门上朝。
就连没有官爵在身的李晓,今天都特意起个大早,当见到诸子侄结伴出门时,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他们陇西李氏当年在洛阳家中朝笏满床的盛况,脸上也不免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也不乏居安思危的忧怅,一时间忧喜纠缠、心情复杂。
今天的朝会参与者不乏,许多绝迹朝堂多时的官员也都纷纷出席,也显得朝堂上很是热闹。
今日朝会的一项重大内容便是九命之典正式实施,说的简单点就是把原来官爵的九品等级换成九命,说的再复杂点,李泰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就是周礼里面有这么回事,就被宇文泰生套了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