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17节(1 / 2)
广陵王垂垂老矣,也想给子孙后代积攒更多福泽,原本这份人情送给宇文泰当然更好,可是宇文泰却并没有在此刻便主动谋求王爵。所以当李泰提及此事后,他想也不想便表示了支持,如此也算是一份人情货卖两家。
接上了广陵王之后,一行人便再往皇城而去。而当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杨宽则早已经在这里翘首以待。见到李泰之后,他便满面春风的点点头,然后便又上前跟车上的广陵王打招呼。
一行人在皇城门前略作停顿,然后便陆续有人加入进来,极短的时间内便聚集起了二三十人,也不知他们刚才都猫在了哪里。
此时的皇城大丞相府中,宇文泰也听说了广陵王元欣竟与李泰同来,也不免略感惊奇。广陵王虽然身份颇高,但他眼下也不方便直接出迎,只是着令府员持其手令,特许广陵王车驾可以直入皇城之内而不必再换乘步辇受风。
一行人前呼后拥的跟随在广陵王车驾前后进入了皇城,途中还不断有人赶上来,当抵达皇城内门下省官署的时候,韦孝宽等提前到来的数人也在此等候。
很快,原本还空空荡荡的门下省直堂便坐满了人,广陵王既是宗室耆老,当然是端坐首席。而在其身旁的则是接连两天都赶来凑趣的江阳王元罗,还有淮安王元育也在李泰昨日绕道拜访之后,今日同样也出场列席。
李泰也算是这场会议的召集人,但却没有机会坐在主位问上一句“谁赞成谁反对”。
现实并不像电影那么戏剧,大凡今日出席之人,昨日必然也有人负责与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不会憋着一口气只为到这里来喊一声“我反对”,因为这可不是在玩梗,而是真的在玩命!
原本昨日还乏人应和的提议,到今天便获得了与会群众的一致赞同,于是当即便将会议的决议结果送入禁中。不多久,皇帝的批示便也下达,诏令三月朔日大朝册封太师宇文泰为岐阳王,并着令太常并门下省诸曹使员前往华州兴造岐阳王宗庙以奉其宗亲先灵。
事情结束后,李泰也并没有在皇城久留,也并没有前往拜见宇文泰,现在就凑过去难免会有邀功之嫌,于是便护从着广陵王准备将之礼送回府。
“伯山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当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人钦佩啊!”
事情既然尘埃落定,宇文护等人也不需要再刻意避嫌,于是他便站在皇城道中笑着对李泰说道。
李泰闻言后便也笑起来,摆手说道:“愚人才会只见表象,萨保兄应该不至于如此。若非众望所归,纵我巧舌如簧,也难能为萨保兄邀此殊荣。”
宇文护听到这话后神情便是一滞,旋即便退在了一边。
李泰瞥他一眼,心中便冷笑起来,你这不肖子孙还不跪下给我磕头谢恩,要不是老子给力,你们家祖宗能有新庙供奉?你八辈祖宗都得感谢我,别说你了!
第0789章 翁婿同荣
在李泰的努力运作和争取之下,宇文泰终于达到了他霸府权臣职业生涯的新高度,而李泰也凭此再次证明了他霸府第一干将的能力和地位。
宇文泰封王,程序要比一般元魏宗王的封授复杂一些,以此来彰显他这个霸府权臣的不同。好在国中刚刚完成一场废立,很多礼仪文物都有备份,拿来就用虽然稍有僭越,但也没有人敢挑刺。
这些事情自然不需要李泰去参与,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除了继续加强一下同时流诸方的互动联络之外,就是在准备参加完宇文泰的册封仪式之后便返回荆州。如今的关中终究不是他话事,呆久了心里也会觉得不踏实。
这一次他还打算将父母送回商原乡里居住,之前是为了便于家人们融入关西的生活中、加强与时流的沟通交流才让他们住在长安。
如今该缔结的关系也都缔结了,而长安城的情势自此以后只会越来越敏感紧张,尤其几场比较剧烈的权位更迭即将上演,李泰也不清楚他到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处境,当然也不希望父母留在这是非之地。
商原虽然也在关中,但却是李泰经营日久的一处乡里之地,同乡人们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关中当权者要对他家人大加屠戮,在商原躲藏都方便。
当他将此想法跟父亲李晓稍作沟通的时候,李晓便也点头表示认同。
他本劫后余生,对于危机最是敏感,虽然不清楚李泰具体的谋算计划,但当知晓儿子努力为宇文泰争取王爵的时候,也能猜想到李泰或是处境比较微妙、或是更有所图,他们作为亲长却帮不上什么实际的忙,那也只能保证不拖儿子的后腿。
李晓本无仕宦之心,在长安唯一有些放不下的便是龙原学馆。不过这学馆已经礼聘了许多学士坐镇教学修书,还有许多时流义务帮忙,俨然已经成了他们关东世族在关中的一个聚集地,即便李晓离开,对于学馆的日常运作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很快三月朔日这一天便到来,天还不亮的时候,宇文泰便特意派遣心腹前来李泰府上引领他入朝参礼,以表示对李泰此番运筹的谢意。
于是李泰便换了一身朝服,在亲卫们拱从下往皇城而去。
今日为了给宇文泰封王,朝廷还特意在皇城中搭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次御幄,之所以不在朝堂大殿中封授,据说又是跟鲜卑风俗有关。好像长孙氏之类的勋臣封王,便有别于一般的宗室封王。
宇文泰虽然在推行复古,但也不是只复周礼,既然得了先周祖庭的岐阳之地,那么就要用鲜卑礼来封王,主打就是一个不偏不倚的拧巴。
此时宇文泰正在大次一旁的帐幕中等待典礼的开始,当得知李泰已经到来后,当即便让人将其引入帐内。
“伯山,我的心腹良臣!非你运筹人事,今日难披此袍!”
当见到李泰行入进来,宇文泰便一脸热情的阔步迎了上来,拉起李泰的胳膊用力的拍着他的肩膀,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常人但任劳行事,却羞于自夸功勋,我虽然并不忧患名位不达,但也乐见奖酬能洽众意。今日名器归于公道,皆赖伯山啊!”
你可真不要脸!
李泰听到宇文泰这一番话后,先在心里吐槽一声,然后才又躬身说道:“臣之所为,本分而已,何敢当主上如此赞誉?臣一介晚生无赖,得庇主上羽翼之下,遂成今日壮士,我主不荣,臣心不安。”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眉眼间更显欣慰,又拍拍李泰的肩膀感叹道:“伯山以至诚待我,我也绝不负你!虽然诸事并举难免受人抨议私相授受,但我已经忍耐不住,一定要即刻褒扬伯山!你我翁婿,今日同荣!”
他不说这话,李泰都快忘了这事,而闻听此言后,心内也好奇宇文泰会给予自己怎样的奖赏。
宇文泰向着身旁谒者耳语一番,不多久便有礼官手捧诏书行入帐中,向着李泰宣告,加其少师之衔。李泰连忙叩拜谢恩,站起来的时候还有点发懵。
“礼虽简约,但荣宠不减!伯山且去别处稍待,片刻后随我一同登朝!”
今日乃是宇文泰的封王典礼,他是要做绝对的主角,虽然有心褒扬李泰,但也不想在此日分散群臣的注意力,所以便特意将李泰召入帐内受封以示亲近荣宠。
李泰手持那封命诏书退出了此间帐幕,左右望了望,才发现丈人独孤信等人正聚立在一旁,于是便快步迎了上去,向独孤信讨要一个朝笏锦囊,准备把诏书先装进去。
“这是什么?”
独孤信领着李泰去到左近一处官署门厅内,然后便指着那诏书询问道。
李泰闻言后便随口回答道:“此番运筹,太师甚喜,特意召我入帐,授以少师之衔。”
“他可真宠你!”
独孤信听到这话后,顿时一脸吃味的忿忿说道。周礼之中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如今朝廷奉行周礼,这六个荣衔也变得尊崇起来。
独孤信如今除了担任柱国之外,还有大司马、尚书令职,虽然已经是文武职位的顶尖了,却还没有混上三公三孤之位。李泰连柱国都还不是,结果却直接插队成为了三孤之首,这去哪说理去?老东西们不要面子了?
李泰听到独孤信的忿忿讲解,心内也是一乐,我老丈人是三公之首的太师,我做三孤之首的少师,这没毛病,有你们这些小渣渣哔哔的份吗?
宇文泰给此封授,当然也是因为心中确实很高兴,而让他这么高兴的原因,李泰估计除了他得封王爵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件事从始至终的达成,完全就是他们霸府内部所努力的结果,首作倡议的是李穆等人,背后运作成事的则是李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