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41节(2 / 2)
没想到如今居然涌现出来一个李伯山,在北镇武夫当权的西魏时局之中生生创出一片新天地,势力壮大到就连霸府都难以制衡的程度,这也让一众关东世族们看到了他们重归时局主流的机会,各自心中自是振奋不已。
不过李伯山势力虽雄,但毕竟远在武关以南,并没有反向渗透回关中。所以尽管这些关东世族们心情振奋不已,但也都不敢表现的过于明显,以免被仍然大权在握的关中霸府所迁怒打击。
但他们也并非全无行动,一些其中资望比较深厚的头面人物便已经开始试图在争取一些权益了。
出身弘农杨氏的杨宽,既有着世族的清望,同时还在关中拥有着不薄的乡势基础,其父杨钧旧为怀朔镇将,对于贺拔氏等北镇武人们都有过提拔之恩,因此杨宽在关中时局的地位也是非常超然,能够获得各方的敬重。
之前太师宇文泰能够顺利的封王,杨宽也是颇有表态和联络之功。这是因为倡议此事的李泰向杨宽做出保证,只要此事能够运作成功,那么其人就会配合杨宽提出的人选掌握沔北局面。
结果中外府却先后派遣宇文护、于谨等大军南下,要连李泰在东南方面的军政大权都给剥夺解除,杨宽之前与李泰所达成的约定自然也就难有下文了。
杨宽对此自然是颇感失望,也在心中暗怨李泰实在是年少轻狂,竟然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出兵前往淮南,结果被人抓住机会直接偷家,让其之前的期待落了空。
可当各种逆转的消息传回关中的时候,杨宽也是兴奋不已,为了抓住这失而复得的机会,他也连连上书朝廷针对东南局势的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是少数敢于不顾霸府的脸色而进行表态的人。
在杨宽向朝廷提出的各种建议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建议此番出征江陵的一众府兵将士们直接驻扎于当地,以便于朝廷对于新开拓领地的掌控。
当然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要趁着大军驻扎在外、霸府不能实际掌控的时候,针对这些部伍进行渗透和掌控。
虽然说李泰才是东南方面的老大,而且通过向沔北进行招商引资而使得许多关中豪强们对其心存敬畏、不敢为敌,但也难以凭此完全掌控这些人马。
毕竟这些豪强们真正的乡资家业大头还是在关中,而荆州军府与中外府交恶之后,宇文泰也不会容忍李泰继续在关中扩大影响力,而弘农杨氏在当中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杨宽也并非只逞口舌之力,他自知这件事想要获得霸府的首肯而最终落实并不容易,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也都一直在努力邀见游说关中时流,希望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声援与帮助。
与此同时,杨宽也非常庆幸李泰之父李晓没有被高官虚荣所迷惑、贸然接受中外府授予其人的官衔,若李晓当真入朝,毫无疑问就会将一些利益相关的时流吸引到其身边,杨宽就很难分夺其光彩。
由于荆州军府和李泰的表现越来越强势,杨宽在关中的活动也是颇有成效。许多关陇豪右与关东世族成员都陆续表态,只要皇帝自沙苑返回长安,他们便可在朝堂上为其声援表态,让这件事得以通过朝议。
真到了那时候,霸府是个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霸府不再是西魏国中唯一的权威!他们只需要将这个名义通过朝议确定并送达出去,荆州军府自然就可以执行。
不过皇帝一直滞留在沙苑,而沙苑又为霸府心腹和北镇老兵们盘踞,杨宽等人也不敢贸然前往,只能在长安继续营造声势,等待皇帝归朝。
这一天,杨宽又在家中设宴款待长孙绍远,长孙氏作为北魏勋族之首,影响力也是非常不凡,若能发声支持杨宽的提议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只不过长孙绍远因为顾忌之前与李伯山之间的矛盾,所以对于杨宽的提议便有所保留。
今天杨宽就要专程说服一下长孙绍远,等到长孙绍远登门之后彼此稍作寒暄,杨宽便将之前在心中拟定好的说辞陆续讲出,各种前景描绘也让长孙绍远颇为动心,几乎就要忍不住开口答应杨宽的提议来合力运作此事。
然而这时候,杨宽府外突然传来嘈杂异常的骚乱声,就连堂中谈话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杨宽对此自然是非常的不悦,当即便皱眉怒声道:“外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启禀主公,有一队禁军军卒们行过门前长街,徘徊不肯离去!”
很快堂外的家奴便入内禀告道,杨宽闻言后便又一脸不满的说道:“速速召集户中壮奴驱散那些军卒,不要再由其滋扰堂中贵客!”
长孙氏多有子弟在六坊禁军之中任职,因此长孙绍远听到这话后便也召来随从交代道:“去看一看那些军卒兵长是谁,真是瞎了狗眼,敢在华山公府前哗闹!”
第0833章 为众讨之
六坊禁军向来都是都畿一霸,长安城内士民苦之久矣,基本上遇到了都是能避则避,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但京畿之内也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些欺行霸市的禁军将士们畏如蛇蝎,而这些禁军将士们也有惹不起的对象,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名族便是禁军将士们不敢轻易招惹的存在。
倒不是说弘农杨氏时望崇高、族人们多有任官,关键还是族势雄壮、族人众多。左近闾里这一大片区域全都是弘农杨氏族人们的聚居地,随随便便就能聚集起来数百乃至上千的家丁壮奴,一般禁军将士们若是贸然招惹,不但占不到眼前的便宜,事后都还要遭到打击报复。
因此弘农杨氏家宅周边一直都是治安状况比较良好的区域,鲜少会受到一些无礼的骚扰。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并非绝对,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不长眼的家伙见到这里多有高门大宅而流窜至此滋事勒索。就比如眼下,便有一队百十名穿着禁军衣袍的兵卒们在杨宽府邸门前的大街上唱跳喧闹、放浪形骸。旁边虽有杨氏家奴呼喝阻止,他们却完全的充耳不闻,甚至更加放肆的将各种垃圾都往杨宽家门中抛去。
“快,把这街面都给围堵起来,恨恨教训一下这些发癫的贼丘八!”
杨宽府中一名管事手里挥舞着长杖,向着身后已经聚集起来的上百名壮丁家奴们呼喊交代,自己也提着棍棒便向那些兵卒们冲去。
当见到杨宽家中冲出这么多的壮丁,那些兵卒们也有一些慌乱,开始向街面上退去。然而不待他们逃散开来,左近其他杨氏族人们家中奴仆也都闻讯赶来,将这些军卒们在街面上围堵起来。
“尔等何人所部?竟敢到华山公府前滋扰,当真不知死活!”
随行而出的长孙绍远随从见到这些兵卒中并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心内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旋即便大吼一声上前帮忙围堵这些兵卒。
当这些禁军兵卒们被团团包围起来、将要遭受无情殴打的时候,突然左近街巷间涌出了更多的禁军将士,各自手持兵器便向着杨宽家宅涌来。看那气势汹汹的架势,应该是早有预谋,而绝非临时的聚集闹事。
“华山公杨宽居心不良,屡谏朝廷欲以某等关西儿郎为府户兵奴以充诸镇、戍守边野寒荒,如同六镇故事!兵奴不得选格上流,官爵尽为高门占据!”
率队的将官脸色狰狞,口中大声呼喊着,当其冲到近前来便毫不客气的挥起手中的战刀看向杨氏家奴们。
这些杨氏家奴各自只拿着简单的棍棒器杖,且完全没有甲胄防身,骤然遭到这些全副武装、做好战斗准备的禁军将士们袭杀,顿时便阵脚大乱,或是死伤当场、匍匐在地,或是惊慌失措的四散逃命。
“堵住杨氏各处家门,不要放跑了杨宽这个迫害武人的狗贼!”
在将杨氏家奴们于街面上攻杀散开之后,这些禁军将士们兀自不肯罢休,而是将杨宽的家宅给团团包围起来,然后便各自拿着武器冲入其家,在其府内冲杀掳掠。
这时候中堂里的杨宽和长孙绍远也察觉到了大事不妙,当即便从席中跃起身来,呼喊着随从家奴们入此护卫。而此时府中的家丁们也都被乱兵们逼的连连后退,打算在中堂前组织进行反击防守,然而很快便被那些乱卒们劈杀殆尽!
“杨宽在此!我见到杨宽那狗贼了,正在窗下!”
有人指着正被家奴保护向侧方逃跑的杨宽,一脸兴奋的大声呼喊道,同时挥舞着兵器冲杀上去。
至于长孙绍远虽然不是这些闹事禁军们的目标,但因不巧恰好出现在杨宽家中,而且观其衣袍装扮也是一位达官贵人。这些本来就被煽动起来的兵众们此刻对于那些想要压迫陷害他们的上位者充满了憎恶,自然也不会放过其人,大群的乱卒围杀上去,很快便将长孙绍远给淹没在人群中!
当城外驻守的军队收到命令入城定乱,杨宽的府邸早已经被乱兵们践踏的不成样子,而其本人的尸体也被吊在了庭中大树下方,另有一些来不及逃亡的家眷族人,也都或死或伤,凄惨至极。至于长孙绍远更是身中十数刀,身上的衣袍也被剥除,尸体被胡乱的丢弃在了墙角下。
留守长安的阎庆闻讯赶来这里后,也为杨宽一家所遭受的劫难而大吃一惊,但因凶案乃是长安六坊禁军所做,他也不敢私自做出处置决定,当即便命人保护现场,不准闲杂人等入此破坏,并且立即派人通知沙苑方面。
很快杨宽一家和长孙绍远遭到长安禁军乱卒暴动攻杀的消息就传到了沙苑,留在沙苑的皇帝拓跋廓和太师宇文泰等得知此事后也都是大吃一惊,于是忙不迭拱从皇帝仪驾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长安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