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52节(2 / 2)
如今李泰虽然已经是自立于东南,但相应的在关中的影响力也会遭到极大的削弱,只能通过一些迂回的方式间接影响,所以对于仍然留在关中的独孤信,也很难有什么及时的策应与关照,只能在一些关键节点给予一定的提醒和建议。
想到独孤信,李泰不免又联想起来仍然还留在襄阳养病的于谨。
虽然说对于向于谨下黑手这件事,李泰至今也没有什么愧疚的想法,但一想到这老先生疾病也有自己所致的缘故,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如今既然归来,总要尽尽地主之谊去看望一番。
门外仆员来报晚餐已经备好,于是夫妻两便站起身来,趁着孩儿还在熟睡之际,行出暖阁去与家人一起进餐。
一家人欢聚一堂,气氛自是热闹非常。李泰又让人去府前将若干凤和李雅两个小子唤来内府一起参与家宴,这两小子都是在自己家中长大成人,别管用心多少,也已经与家人无异。
李纲、李缋兄弟们同样也带着儿女家眷入府参宴,李泰因为久事外镇,同他们兄弟接触不算太多,上一次来往他记得还是因为长孙家的问题。但是等到他父亲李晓抵达关中后,李纲兄弟便也勤来拜访,彼此间便熟络了起来。
他们同李泰虽然不是亲近,但毕竟也都出身陇西李氏,而且弘农杨氏的杨宽遭遇也让人心惊,与其继续战战兢兢的留在关中,不如干脆到襄阳来投奔李泰。
当他们子女入前见礼的时候,李泰看到李缋有一个女儿正当青春年少,而且模样也端庄秀丽,心内不免一动,瞥了一眼下席的若干凤,心内盘算着要不要给他达摩老弟介绍一下这个小堂妹。
李泰倒不是舍不得自家女儿,问题是他也没有妹妹啊,就算耶娘加把劲,若干凤也不能再等上十几年。堂兄们家里倒是也有女儿,但他跟若干凤兄弟相称,结果对方做了自己侄女婿,终究还是有些怪怪的。
李纲他们父亲李琰之也是北魏名臣、追赠司徒,相对于出身镇兵家的若干凤,家世自是清贵。而抛开门第不说,若干凤与李泰之间的感情不异于亲兄弟,这一门亲事若能成,也算是亲上加亲,他也可以说一句没有辜负若干惠的托付。
他这一点小心思暂未吐露,但也没有逃过自家娘子的观察。待到家宴结束返回室内,妙音便笑语道:“方才宴中,夫郎只是打量若干达摩与那位翘儿堂妹,莫非是想促成他们之间的良缘?”
李泰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笑起来:“娘子真是观察入微,不错,我的确是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我久不在家,也不知堂叔一家心意如何,便没有贸然发问。”
“这事的确不该夫郎来说,堂叔他们远来相附,虽言是为夫郎小助人势,但也终究难免寄人篱下的拘束。如若夫郎开口,他们或应或拒恐怕都有失本心,难免会有芥蒂。不如由妾择日去访,问一问其家女眷对若干达摩印象如何。”
妙音听到夫郎这么说,便又笑着说道:“还记得当年,如果不是同若干达摩闹出纠纷,我还见不到夫郎。他久在门下同夫郎亲近相处,也需唤我一声嫂子,夫郎既然有此心意,我便也试一试帮他撮合一场良缘。”
听到娘子主动应下此事,李泰便也放下心来,拥着娘子道谢几声。这娘子少妇孕后体态更显丰腴动人,李泰晚饭时又饮了几杯薄酒,更兼夫妻久别,如今耳鬓厮磨,便不免鼻息渐热。
然而正在这时候,别室中突然响起孩儿啼哭声,正自动情交缠的夫妻两都是一顿,片刻后李泰鼻中哼气道:“不要管他!”
“夫郎且先休息,妾若不往视看,这小子真会啼哭不止。”
妙音连连安抚躁动的夫郎几句,还是忍着歉意披衣起身,快步走去别室,从婢女怀中抱过啼哭唤乳的儿子哄喂一番。
过了足足半个时辰,这孩儿才安分睡去,待这娘子再登榻入卧,便听到衾被下已经是响起了夫郎均匀的鼾声。她便又蜷起软嫩丰腴的娇躯,侧躺进夫郎的怀抱中,相偎而眠。
第0855章 求事台府
西山寺位于襄阳城西面的万山山谷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适合休养的宜居之地。之前在石城病倒的于谨,随着病情稍有稳定,便被转移到了这里来继续休养身体。
李泰在家休息了两天,然后特意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一批随员们往西山来探望一下于谨。
襄阳西面的山野之间并不荒凉,反而人气颇高。许多襄阳城中的豪强大族都选择在西山居住,山坡上和谷地间分布着许多的大族园墅。就连原本的梁王萧詧都特意在此间修建了一座别业,偶尔入此休养避暑。
李泰在湘州战事结束后来到襄阳的同时,也将梁王萧詧并其家人们一起送去了关中,算是给萧家在江汉之间的统治划上一个句号。
萧詧也算是一个比较强势之人,在治襄阳的时候对于境域之内的豪强多有压制、乃至于清洗。诸如京兆杜氏侨居襄阳的这一支族人们,就遭到了血腥的屠杀。
但是由于一直要承受来自江陵方面的压力,萧詧对于襄阳大族也要有所倚重,因此襄阳境内大族的乡土势力还是颇为可观,整个襄阳城周边几无王田。在集权方面,萧詧又不如他叔叔萧老七做的那么彻底。
“大王,此间山谷并西向数峰之间,还有山前十里沃野,旧年俱是河东柳氏族地。山左那座宅业,便是柳仲礼故宅。”
从义阳被调回襄阳的刘方贵作为向导,为李泰介绍着襄阳这里的人事风物。
刘方贵本来就是襄阳人士,旧年李泰刚刚出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并进襄阳,刘方贵驻守樊城、不敌而降,自此以后便一直在李泰麾下任职,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趾高气扬的故地重游,心中也是唏嘘不已。
再看其他原本襄阳城中较之他职权和名位都远超过的人,如今在自家大王面前也只能卑躬屈膝,往年对自己不假辞色,如今也都需要小心逢迎,刘方贵也不由得大感人生际遇之奇妙,他比别人少走了数年弯路,如今俨然已是台府元从,再遇故人时际遇也已经高下有判。
李泰倒是没有刘方贵那么丰富细腻的内心戏,但当听到刘方贵讲述襄阳大族圈地情况时,也不由得感叹这些豪族真是狠,几家累加起来,都快要把襄阳城外广阔山川给彻底瓜分了!
造成这样的情况固然是因为这些豪强大族有些贪得无厌,但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今定居襄阳的这些大族,大多数都是胡亡氐乱时期逃难而来的关陇大族,诸如关中韦杜、河东柳裴等等。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来就没有秩序,豪强大族仗着各自人势肆意圈占山泽土地,而百姓们生存都成问题,对此当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巴不得这些豪族们将他们的乡土都给圈占起来,如此起码还能托庇求活。
眼下李泰既然将襄阳作为行台驻地所在,原本此间的秩序当然也要有所改变,不可能再维持旧态。但是在确保局面稳定的同时建立其新的秩序,并且完成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该要怎么去做,李泰眼下尚无定计。
一行人将要进入山林范围的时候,李泰注意到正有一支车马队伍进入刘方贵之前所说的河东柳氏故宅中,便不由得好奇问道:“柳仲礼还有族属留此?”
由于之前梁王萧詧所治理下的襄阳与荆州军府关系尚好,因此这些襄阳大族与荆州军府之间也都没有什么冲突矛盾,唯独有一个比较例外的那就是河东柳氏的柳仲礼。
汉东随陆之地正是从柳仲礼手中夺来,而且李泰还狠狠的将柳仲礼批斗公审一番,使其常年荣居江汉之间最受鄙夷和厌恶的人物第二名,第一名那自然是祸乱整个南梁的侯景了。
李泰对柳仲礼倒是没有什么仇恨,只是看到其族地故业当中还有人员出入,一时好奇之下便随口问一问。但刘方贵也离开襄阳许久,并不清楚乡土近年人事变迁,闻言后只是摇头表示不知。而随行的台府官员也才刚刚搭建起行政流程,尚未深控乡里,同样不知究竟。
“末将等前往探一探,若是什么漏网之鱼,当场擒拿下来!”
随行的权旭、李雅等几名督将本就活泼好动,一路行来瞧着春日田野间活跃的狐兔莺雀之类小动物已经是技痒难耐,见状后忙不迭表态说道,准备趁着外出打听之际沿途游猎一番。
李泰自知这些家伙打的什么主意,闻言后只是沉声道:“沿山游走一番也可,切记不准伤损农田!以礼稍作询问,不要扰人乡居!”
这些家伙自知大王法度严谨,倒也不敢放肆违命,当即便分出十数骑,向着那河东柳氏乡业飞奔而去。李泰一行则继续入山,沿着山道游赏一番,上午时分便来到了西山寺。
这一座古刹也算是历史悠久,因为于谨暂住于此休养,因此行台还特意安排几十名甲卒于此驻守,当见李泰一行到来,驻守兵长忙不迭率领群卒入前拜见,寺中僧徒也都纷纷拜迎。
李泰并没有对寺庙多做游览,径直向于谨所居住的院舍行去,于谨之子于翼和姚僧垣等几名派来为于谨治病调养的医师都在廊前相迎。
“姚将军还有诸位名医不必多礼,你等俱是医道圣手、活人有德。常山公乃是我国元勋宿老,希望你们能够精心诊治,尽快让常山公康健如初!”
李泰先是对姚僧垣几人稍作寒暄,然后又望向于翼说道:“府下事务杂多,日前才得以返回襄阳。二郎你侍父勤劳,让人钦佩,有什么需求直告府员即可。”
“多谢大王关照!”
于翼还是比较年轻,不太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自见到李泰的时候眼神便十分的复杂,听到这关心的言语,也是感动夹杂着抵触,神情颇显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