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53节(2 / 2)
李泰见这些家伙今早出门还是一身英武不俗的骑装袴褶,回来的时候却都一个个灰头土脸、模样狼狈,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便皱眉问道:“莫非遭到柳氏强徒的刁难?难道没有告诉他们你等身份?”
“不、不是的!大王误会了,哪里是什么强徒,只是从江陵迁回的旧梁官员眷属。”
听到大王语气略带薄怒,众人连忙摆手摇头说道:“末将等打听清楚,大王之前所见那一队人确是河东柳氏族员,乃是旧梁驸马柳偃族属。这柳偃乃是柳仲礼同族远房的堂弟,旧任鄱阳太守病死任上,家人转去江陵。大王归前着令那些旧梁眷属各自归乡,所以这柳氏返回襄阳乡里,恰好为大王所见……”
李泰听到这话后才点点头,他之前虽然安排一些南梁官员们随同梁帝萧绎一起前往关中,但也有许多不甚重要、或者对行台有功者被留了下来。但随着江陵不再是南梁首都,那么多人仍然聚居江陵也没有必要,于是在离开江陵以前,他便下令这些南梁官员和眷属们可以各自归乡和迁居别处。
本来只是一时的好奇,再加上他也已经有了搞定这些襄阳豪强旧族们的思路,于是李泰便也并未再继续深究这些人何以如此,于是便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等到李泰也准备返回内府休息用餐时,之前告退的部将权旭却去而复返,一脸羞涩的再作求见。
“有事快说!”
李泰瞧这家伙那忸怩模样,便直接开口说道。
“末将犹记得当年陇右父老执手将子弟托付大王,自此以后某等便追从大王转战天下、不辞辛劳。如今身经百战志气犹壮,但却仍是孑然一身,并无妻子可以荫授功勋,不免心伤……”
权旭一边偷窥着大王神情变化,一边继续说道:“今日就乡察访,得见柳氏有良姝倩女于户。末将共同伴助其家人打扫庭院故居,探问得知娘子仍然待字闺中,所以、所以……”
李泰听到这里才算明白过来,这些家伙回来累得跟狗一样,感情真是跑去人家当舔狗去了!
一时间,他又是好奇又是好笑道:“所以什么?”
“末将欲共柳氏良姝结缘,但却并无亲长可为操持。贸然登门又恐唐突,所以、所以想请问大王,能不能……嘿嘿,大王名满天下,若为说和,柳氏必然喜应啊!”
想到今天在柳氏家宅中窗下看到一抹倩影,权旭心思顿时又变得火热起来,心中的好色压过了对大王的畏惧,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
李泰本来想直接开口拒绝的,他就算再闲也不能去做职业媒婆啊,可是看到权旭一脸期待的眼神,再想到这些陇右子弟的确是跟随自己多年、忠勤有加,生活上也的确该要稍作关心,于是便点点头说道:“我记下了,你且先退下吧。”
听到这话后,权旭顿时便激动得连连叩首道谢,那模样简直比之前获封侯爵还要更加高兴。
打发走了权旭后,李泰便起身走出这厅堂,视线余光却瞥见一道身影突然没入廊柱后方,当即便皱眉喝道:“什么人?”
“庄主当真好眼力,明察秋毫!”
李雅一脸羞涩忸怩的从柱子后走出来,一边搓着手一边干笑道:“我还记得阿耶当年把我托付给……”
“你住口罢,你也要求柳氏女?”
瞧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李泰直接抬手打断这小子的话,旋即便又发问道。
第0857章 厚待功士
事实也不出李泰所料,当李雅听到这话的时候,顿时便瞪眼惊讶说道:“庄主怎知?”
旋即他才又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为何要说‘也要’?难道还有别人也来求此事?”
李泰瞧这家伙一惊一乍的模样,忍不住便笑骂道:“你等一群蠢物,在人家院里忙碌一场,难道就无人表意是贪图人家女郎姿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谁又比你更加愚钝!”
“这些恶徒、这些恶徒,原来各自都有动心!我还以为他们是瞧出我的心意,顾着彼此情义才卖力为我壮势,原来竟是暗藏这般险恶心思!”
李雅听到李泰这话后,又忍不住忿忿低骂道,只觉得友谊的小船直接翻了。
李泰闻言后又是一乐,这小子有没有别的优点不好说,起码这个自我感觉是真的好,怎么就觉得自己人缘还挺好的?
“这事我自己处理,毋须庄主再过问,只求庄主不要将我这番心思告人!”
李雅眸子一转,心内便有了主意,也不再对李泰请求什么,说完这话后转身便走。
李泰本来还想要问问这小子,那柳氏家中到底有几个适龄待嫁的女子,若这小子跟刚才的权旭相中的是同一个,那可就又有乐子了。真要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就连李泰都得感觉有点头疼,还要想法子安抚,不要让下属之间因为这类事情发生什么矛盾。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问,李雅这小子已经蹭蹭的不见了人影,看样子是在打算先下手为强去了。
李泰便也索性先将这事抛在脑后,赶紧回家去吃饭,担心继续再留下来的话,待会儿可能还会有人来求他说媒,毕竟今天过去给人家洒扫拱地的小猪哥可有十几个,保不准别的家伙也动了心思。
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搞起了新字头,正打算威风凛凛的专制东南,却没想到只是一个猪哥团大团长,李泰心内一时间也有点郁闷。
回家用餐的时候,李泰也拿这事当作一个趣话同娘子聊了聊,妙音在笑过之后,却是若有所思的沉吟起来。
这娘子琢磨了好一会儿,等到登榻将要入睡的时候,她才揽着夫郎的胳膊讲起自己的看法:“夫郎门下多有青壮之众,他们追从夫郎征战各方、外驻多年,各自也都到了需要婚配成家的年纪。
今天这样的事情,以后怕是会陆续有来。兵家子弟多是贪羡江南名门的家教休养,如今正有许多江南人家依附府下生活,如果能将他们牵连起来,府下各种人情情势也能和顺得多。”
李泰没想到娘子思绪还沉浸在此,不过听到娘子说出的观点之后,倒也觉得颇有道理。
他麾下众多儿郎,的确是有许多年龄渐长而尚未婚配,之前自己只是忙于各种军政事务,对于部下们这种个人需求关注则就不够大。如今听娘子提醒,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妙音见夫郎目露沉思之色,便颇觉受到了鼓励,便又继续说道:“夫郎执掌府中大事,总不可为这这一桩桩儿女私情之事分心太多。妾在家中也是清闲,或是走访抚问近来迁入襄阳的江南各户人家,也可捐施救济那些痛失亲属的民间孤寡女子,了解她们各有什么心意需求。
这些江南人家如果任由他们几家之内择偶婚配,总与人间太多隔阂。若能作配府下这些将官们,那也一定更加服从王教管制。府下这些督将们离乡戍远,如果能在襄阳成家,襄阳就是他们新的乡土。访娶了此间当地的女子,还能仰仗丈人门户的妆奁馈赠,很快就能把这门庭家业给支起来……怎么,妾思量的不对?”
妙音说着说着,突然觉得夫郎身形一僵,连忙闭上了嘴,有些忐忑的望着夫郎。
“不是、不是,娘子所思甚巧,让我大受启发啊!”
李泰听着娘子所言,脑海中灵光一闪,旋即便捧着这娘子脸庞用力的亲了一口,口中笑语道:“娘子真是我的贤内助,随口作计便让我想通了一些事情!”
他今天还在政事堂同群属商讨对襄阳周边的人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用迁创新城这一由头催促境内大户各自主动申报资业底细,仅仅只是一个摸查此间人地资源的方法。至于说资源的重新分配,则还需要其他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具体如何推行,李泰则还没有考虑清楚。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将这些人地资业统统抄没充公,然后再由行台进行重新分配。但这样的方法也太粗暴,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层面的动荡,甚至就连那些能够受益的底层民众都未必会支持。
江汉之间久经动荡,相对于资源的过渡集中,民众们更加需要的其实是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与这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相比,阶级矛盾其实并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