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64节(1 / 2)

当然任何时候,从来都是理论上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毕竟我违法了你又管不着。

活跃在河南和其他商贸路线上的走私商人们,未必一个个都有公然无视北齐法度规令的能量,但是架不住上边有人啊。

像是在黄河沿岸这些津渡附近,便多有邺城的权贵人家使派家奴于此,主要就是招揽这些走私商旅,给他们没有报关通行和交易记录的商品一个合法的身份。

当然作为交换的就是,这些商旅们必须按照运输商品的价值给予这些权贵们一定比例的回扣。与此同时,他们所运输的商品也要任由这些权贵之家先进行挑选。待到这些权贵之家挑选完毕,这些走私商品才能以合法的身份流入到市场中去。

李礼成一行在等待渡河的时候,便不乏北齐诸家权贵豪奴入前询问他们所运输的货品种类,并且招揽生意。当得知他们一行是从沔北到来的时候,这些豪奴们便不免更加的热情。

邺都作为天下人物汇集的中心之一,自然少不了来自诸方的人员物资,不同来历的商货品质和欢迎程度也都有不同。在当下而言,来自沔北的商品和商队是最受欢迎的。

他们一行自然早就联络好了供货结贿的下家,不过由于李礼成也直接随队北上,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分成了两支队伍。李礼成率队先去他们之前便联络好的权贵家去,听从安排过河送货。李棠则在码头上挑选一番,选择了一个东平公主家奴,由其引领过河。

渡河之后便抵达了枋头,枋头乃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渡口,也曾是拱卫河北的军事重镇,东晋时期桓温北伐与前燕慕容垂等所进行的枋头之战,便是此地。

由于如今整个河南地区皆为北齐所控,所以枋头的军事意义不像之前那样大,渡口处多是往来客旅与货商,因此也是十分热闹。

因为有了地头蛇的贴心指引,李礼成等渡河还算是比较顺利。渡河之后,他们便跟随着各自选定的权门豪奴,被引到了左近的庄园邸铺中,由人检查核算物资价值,并在其中进行挑选。

这样的事情早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产业链,虽然也不乏以权压人的情况发生,但既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平稳运行多时,那就说明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规则在做。真要全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样的交易也早就不复存在了。

李礼成所去乃是渤海封氏庄园,这也算是在走私商中名声信誉比较好的一家,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处理好了这些货事手续,能够正常进入邺都进行销售了。而封氏家奴收费也算公允,仅仅只是收取了货资两成的费用,按照沔北至此十数倍利而言,这个价格也可以称得上厚道了。

李棠所去的东平公主家,大概是由于皇亲国戚的缘故,所以要价要更高一些,费时也比较长。但是贵也有贵的道理,除了出具给正常的商货手续之外,还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鲜卑货主的名义。等到一行人进入邺都之后,便会明白这一惠赠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第0880章 强抓丁役

邺城地处广袤的河北平原上,漳水穿城而过,另有诸水流经境域周边,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且繁荣的漕运体系,使得大河南北各方的人员物资都能顺畅的涌入进来,一起构成了邺城繁华的基石。

邺城的创城历史悠久,而其真正成为区域中心则是始自后汉三国时期,曹操时期所创建的邺城三台仍然耸立于城池的东北角,曹魏故城则是如今的邺北城。

北魏末年孝武西奔,高欢为了加强对于朝廷的控制,便将都城自洛阳迁徙到了邺城,一同迁徙的还有洛阳四十多万士民。而后东魏便在原本的邺城南面再造新城,即就是邺南城。

二城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邺城,之后又被北齐完整的继承下来,成为如今北齐的都城。

邺城作为中古时期城池规划的典范,或许较之隋唐时期的长安、洛阳还略有逊色,但在当下时空而言,无论是城池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对人事的包容度又远远不是军事色彩浓厚的晋阳可比的。

城池周边的道路上车马往来、喧嚣竟日,酷热的暑夏中无论人马都不免大汗淋漓。城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队入城的人货一眼几乎望不到尾。

队伍分开之后,李礼成一行因为手续办完的更快,所以也更早加入到了邺城城外的排队当中。然而他们这里还在一步一挪的缓慢前进着,另一边李棠一行早经特殊的通道直奔城门而去。

邺城的繁华,或者说任何地方的繁华,都不会向所有人公平开放,让所有人都享受到这一份繁华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所能享受到的繁华便利也是有所区别的。

在邺城,除了天生高人一等的达官权贵之外,更加容易获得优待的便是鲜卑人。尤其是鲜卑武人军将,他们所享有的特权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先一步入城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项而已。

专供商货入城的检查比较缓慢,遇到了商事繁忙的季节甚至需要在城外排上几天的队。好在眼下正是七月夏秋之交,入夜后哪怕露宿在野也没有寒风催人,除了漫长的等待有点折磨人,别的都还好。

当然如果畿内禁军能够严加管理一番就更好了,李礼成一行排队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拨禁军悍卒们游荡行过,向他们这些商旅们讨要财物。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这种无赖勒索,李礼成也都吩咐给他们一些财物打发掉。类似的情况在西魏长安同样也有,李礼成自知同这些兵油子们纠缠下去不会有什么好事,除非背景强硬到让他们心生惧怕,否则就会遭受无休止的纠缠报复。

除此之外,此番来到邺城还是让李礼成颇生大开眼界之感。他幼年时跟随亲属一起西奔,对于洛阳的印象早已经模糊,而且那时的洛阳先后经历数次动荡,早已经不复北魏全盛时期的繁荣,眼前的这一座邺城可以说是他生平所见最为雄壮的大城了。

关中的长安和霸府所在的同州城,都远不及邺城之雄阔繁荣。山南道治下几城或许活力出众,但讲到规模和繁华程度,也都远远比不上邺城这一北齐都畿。

因为各种让人惊叹的事物太多,所以等待也变得不再那么难熬,终于在第二天的午后时分,他们一行总算得以入城。

渤海封氏给他们安排的商货程序是走的一座寺庙,而佛教信仰在邺城也是非常的有市场,城门负责验看商货的吏员在见到李礼成拿出寺庙文书的时候,便没有再继续严查货品可有违禁,不只让他们快速通过,甚至还向李礼成行了一个庄重的佛礼。

经历这一待遇之后,李礼成也不免心生感叹,这些沙门僧徒们除了在他们大行台治下有点倒霉,换了别的地方似乎都非常的有市场。

他自然不知,沙门在河北岂止是有市场,简直有种要一统宗教界的霸道。仅仅在邺城周边,大大小小的寺庙便存在有数千座之多,僧徒与寺庙所控制的僧祇户、以及居士供养人等等,累加起来也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入城之后,他们这些商贾也是不准进入市井闾里随意游走的,自有专门的道路可以直达市肆所在的区域,在那些邸店之中入住下来之后,他们便可以售卖自己所带来的商品了。

李棠一行因为昨日便已经入城,所以也提前找好了落脚的邸店。这些市场中的邸店既提供食宿的服务,同时也兼具收购和寄卖,以及类似掮客一样,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和联络买家,服务倒是非常全面。

哪怕是第一次来到邺都的商贾,如果能够找到靠谱的邸店帮忙,也能非常顺利的完成买卖交易,并且获得比较可观的回报。

李礼成在了解到这些后,也不由得大叹北齐的社会发展的确是远远超过了西魏,甚至就连台府治下也有着很大的追赶空间。

不过他们一行来到邺城,就是为的接触更多的时流并且传播一些讯息,当然不需要这些邸店各种代劳服务。在市场中游走观察一番,挑选了一个人流较为旺盛的邸店铺面租赁下来,然后正式开始自己摆摊卖货的生涯。

不过就在他们正式营业的第一天,便又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这一天突然有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兵入市,沿街在各个店铺进行搜查,不时的有店中仆役被揪取出来,尽管那些人口中大声呼喊着冤枉,但那些甲兵们却全不理会,只是将他们用绳结捆缚、继续游街搜索。

“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礼成看着这些甲兵渐行渐近,便向左近商铺打听一番。

“这是禁军抓捕逃奴呢!”

因为李礼成为人有礼貌且比较豪爽,左近商贩们对其印象也算不错,听他问话便解释道,旋即便又凑上来低声说道:“说是抓捕逃奴,其实就是强拉奴丁。今夏朝廷要在边境修筑长城以阻外贼来攻,听说用役须得几百万众。这天下州郡人丁之多有过于邺都?

但邺都人丁那也都是有主的,投身权豪之家便能免身役。这些奴丁们有了庇护,皇帝陛下的诏令却也要奉行,便只能抓捕这些没有根脚的外乡来人……”

李礼成听到这话后不免额头冷汗直涌,本以为已经潜入到敌人内部便可大隐隐于市,却没想到这北齐境内的凶险一波一波的到来,简直就没完没了,难不成这些北齐民众们每天也都过得这么刺激?

眼见那些沿街搜捕的甲兵越来越近,李礼成也顾不上再看热闹,赶紧返回店铺同李棠商讨对策。他们也不清楚这所谓的根脚标准在哪里,可要是好不容易渗透进了邺都,结果却被拉壮丁送去北面边境修上几年长城,那可真要欲哭无泪了!

他们这里还没商讨出一个定计,却不料还在远处的那些甲兵当中已经分出十几人径直向他们这店铺而来,一边走着还一边大声呼喊道:“此间怎么这么多的汉儿?店主速出,这究竟谁家营生!”

李棠硬着头皮走出来,拿出之前高价办理的货品手续递上前并连连说道:“将军息怒、将军息怒,我家主公乃是成皋公门下都督,因在河阳担任镇城,帐下汉儿偏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