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69节(1 / 2)
当王僧辩还在伏案疾书的时候,突然外间传来了一阵嘈杂骚乱声,王僧辩对此还是颇为敏感,听到这些异响声后心中顿生警惕,忙不迭放下笔并冲出房间来,一边喝问士卒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边着员速将他甲械取来。
石头城北面因为连接着坡岗,所以城墙地势并不险峻。侯安都一行停船登岸之后便迅速披甲整装,然后侯安都便手持长刀、身先士卒的向着石头城方向冲杀而去。
此时的石头城守备本就松懈,骤然遭遇敌袭,一时间也都乱作一团。冲至城下之后,侯安都便着令周遭将士将他托举投入垣墙之上,然后便左右行走、大杀一通,很快便将城防杀穿一个缺口,众将士们由此鱼贯而入,跟随着侯安都一起向军府继续厮杀而去!
与此同时,陈霸先所率领的前锋部伍也从石头城南面杀入进来,直将仓促聚起抵抗的石头城守军们杀得溃不成军。
这时候,军府中的王僧辩也知城池遭遇敌袭,虽然心中也是颇感惊慌,但还是强使自己镇定下来,率领着随侍在此的儿子王頠以及左右百十名帐内亲兵拒战于直堂前。
但是随着涌入进来的敌军越来越多,王僧辩的亲兵们也都被冲杀的溃不成阵,只能拱从着王僧辩父子夺路而逃,希望能够杀出石头城去、逃向建康。
然而陈霸先两路人马在城中会师之后,又怎么会再任由王僧辩逃出此间。因为城中到处都充斥着惊慌奔走的乱卒,再加上夜黑难辨,为了尽快搜查出王僧辩的行踪所在,陈霸先着令将士固守诸方城门,自己则亲率一队人马入城冲杀追击。
又过了一段时间,王僧辩在城中的位置便被锁定起来,其人正率领已经所剩不多的卫兵们在城内一处仓舍中负隅顽抗。陈霸先得讯之后,当即便率众杀向彼处。
此时王僧辩一行也早已经将近油尽灯枯,而此时他也清楚了是谁来袭杀,当见到陈霸先在众将士簇拥下向此而来的时候,他便忍不住羞愤呼喊道:“我未失义于公,陈司徒何以叛我?”
陈霸先听到这一喊话之后,便大声回应道:“前者同志戮力、共奖王室,不亦快哉?公悖弃故主、搅乱朝纲,失义于天下,何谓未有失义!”
说话间,他便挥手着令将士们继续向前进攻。而王僧辩身边将士们早已经死伤殆尽,当见到敌军又蜂拥而进时,他将自己的儿子王頠推到面前来继续喊话道:“前者迎立贞阳,我亦情非得已,齐国大军来攻,如同泰山压卵,公等前不失卒来救,今却引众来攻,难道不是失义?恳请司徒感义活我,我若死,朝野必乱,亲者更痛、仇者愈快。况此儿早已许于公户,公忍屠之?”
之前王僧辩与陈霸先还未反目、配合无间的时候,彼此结成儿女姻亲,便是要以其子王頠迎娶陈霸先的女儿,只不过因为王僧辩丧母而只定婚约、并未成亲。此时王僧辩穷途末路,便想以此恳求陈霸先留自己一条活路。
“义之所趋,某一身亦可置之度外。太尉辜负国恩、罔顾众怨,悖道而行,世所不齿,我若徇私包庇,孝元皇帝英灵在上,岂可恕我!”
陈霸先做出最后一番回应之后,便抽身退回阵伍之中,不再回应王僧辩的呼喊乞饶。
随着身边仅存的卫兵战死,王僧辩父子便也受缚于这仓舍之中。陈霸先连持有异议的心腹大将都舍得亲手绞杀,又怎么会怜惜王氏父子性命,很快便下令将此父子缢杀于此。
没有将王僧辩枭首示众,给其留一全尸,算是陈霸先对这曾经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唯一的仁慈。但此日受戮的不只此间父子二人,接下来当陈霸先部伍进据建康城之后,又对王僧辩亲党大加搜捕,父子七人同日毙命。
第0891章 我誓杀汝
一夜杀戮之后,陈霸先终于在将士们拱从之下进入了虽然残破、但仍象征着南朝最高权力所在的建康台城。
不过眼下还远不是庆祝胜利的时刻,接下来的考验只会更加严峻。正如王僧辩所言,一旦他死了朝野必乱。
如今的南梁内部早已经是四分五裂,只凭王僧辩一层薄纱似的勉强笼系在一起,如今就连这么微薄的一层联系都失去了,内部的分裂也是必然的。除此之外,外部也有虎视眈眈的敌人,他们也不会坐视南梁发生如此剧变而无动于衷。
总之,接下来的局面仍是危若累卵,如果陈霸先不能顺利妥善的逐一加以解决,那么他就将会是南梁最后的乱臣贼子,永远的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正因如此,陈霸先也要想办法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在确定城中王僧辩的直系亲属们都被杀戮一空之后,他便开始勒令将士们不得再随意杀戮、扰乱城中秩序。
除了针对王僧辩一家赶尽杀绝,陈霸先对于其他人可谓是仁慈有加。除了约束将士不得在城中闹乱劫掠之外,对于一众文武官员也都多有优待。
前青州刺史程灵洗驻兵于张公洲,得知石头城有变之后,当即便统率所部军队渡江来救,与其后到来的周文育在石头城西频有交战。因其仓促来援,军容未整,结果屡战屡败。
正当周文育想要乘胜杀入、将程灵洗一众尽诛于江畔的时候,陈霸先却加以制止,旋即便派遣使者前往程灵洗军中力陈自己此番起兵只为公义、非为私怨,所欲诛除者也只是王僧辩一家而已,对程灵洗进行劝降。
不只是这些掌兵将领,当陈霸先入驻台城之后,内苑的伪帝萧渊明也知晓了城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忙不迭战战兢兢的遣子萧章入陈霸先军中请降。
陈霸先虽然一直不赞同迎立萧渊明为帝,但也没有趁机诛杀其人,而是派遣人马先将萧渊明礼请出内苑、暂且安置于台城之中,然后又亲自前往太子宫中,将梁元帝之子、皇太子萧方智恭迎回内苑。
陈霸先这一番克制又有礼的举动,对于骤遭大变、正自惶恐有加的建康士民颇有慰藉之效。而且朝廷内部本身便不乏对萧渊明为君多有微词之人,当知晓陈霸先此番入朝是为拨乱反正之后,心内也都生出了对于陈霸先的拥戴。
之后陈霸先又在台城召见百官,将王僧辩父子尸体公示于众,而后发布檄文,痛斥王僧辩把持朝纲、倒行逆施的各种罪状,并一再向群臣百官表示此番刀兵所指唯有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亲党故僚一概不加滥罪!
在将城中局面初步稳定之后,陈霸先又让已经搬出内苑的萧渊明自表退位,然后便派遣亲信将之送出台城、返回城中官邸严加看守。旋即陈霸先便率领文武百僚奉表向萧方智劝进,并确定在两天后便举行登基大典。
在将此番自己入朝勤王的大义名分确定之后,陈霸先才又开始分布其他的事务。
首先第一点便是要遣使通告北齐,他此番入朝并非是为了与北齐交恶,只是因为王僧辩有谋篡之心,所以要加以诛除,至于北齐与南梁之间的盟约,南梁方面仍然会遵守奉行,仍然向北齐称臣、自为藩属。
虽然和北齐之间的互动是陈霸先与王僧辩反目决裂的重要原因,但陈霸先自知眼下稳定国中的形势才是最为重要的,决不可因为一时意气而继续激怒北齐,给其国大举来侵的正当理由。
至于西魏方面的合肥那里,陈霸先也遣使告变,当然不是为的请盟求和,毕竟双方是有着杀君灭国之仇,如果陈霸先刚一上台便要向西魏请降,那他不免也要落入王僧辩那样的道义困境,非但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遭到异己群起攻讦。
此番告变是以请求归还元帝尸首为由,实际上则是将南梁方面的变故对西魏方面略作通知。一方面陈霸先并非元帝旧僚,而且还与荆州军府有所合谋,上台之后待到局面稳定下来,也并不会有与西魏对抗到底的道义负担,彼此间有着寻求合作以抗齐的空间。
另一方面则就是希望西魏不要因为南梁如今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而错估南梁内部局势,从而再继续发起进攻,旨在告诉对方,这里变中有序,没有什么便宜可占!
对外的态度确定了一个大体的基调之后,便是针对内部了。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自然是要大加笼络,借着废立君王的机会进行官爵封奖,让大家都认可这样一个新局面。
比朝中人事更加复杂的便是地方上的势力纠葛,尤其是王僧辩的嫡系力量。
如今王僧辩的弟弟王僧智为吴郡太守,王僧愔为豫章太守,儿子王颁为南谯郡太守,女婿杜龛为吴兴太守,各自也都拥有数量不少的武装力量。也正是因为王僧辩的嫡系武装分布诸方,才使得京畿守备空虚,枝强干弱,从而让陈霸先袭击得手。
这些都是王僧辩的亲信死忠,没有招抚劝降的可能,那也只能加以诛除。至于其他诸方势力,则就仍以安抚笼络为主。
像是如今正在江州争斗不休的王琳、侯瑱等,陈霸先便加王琳以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并且都督荆、湘、衡、郢、江五州军事。至于侯瑱原本的江州刺史职位仍然保留,并加巴山、庐陵、南康、临川等诸郡军事。
如此一来,两人官职势位都有增长,但实际上核心的纷争矛盾仍然在江州,这一状况并未有所改善。
王琳的官职提升尤为显著,他一直在叫嚣反攻江陵,并以此作为借口屡屡对之前王僧辩的命令抗命不遵,但如今陈霸先直接授其为荆州刺史,反攻江陵就成了他的份内之事,只要打下江陵,他就是江陵新的主人!而都督江州军事又给了他继续留在江州,与侯瑱进行纷争的借口和理由,使他们继续彼此缠斗,无暇进望朝廷。
至于侯瑱,本职并未剥夺、督职更有进步,体现出朝廷对其不失恩恤的一个态度。他与在王琳的争斗中本就处于弱势地位,想要获得朝廷更多的支持,那自然就要自己进行争取了。
只要这两方都能接受朝廷所释放出的善意,那么如今身处豫章、夹在这二者之间的王僧愔情势就危险了,并不需要朝廷再派遣人马,估计很快就会受到二者绞杀。
一江之隔的秦郡还有徐嗣徽部,尽管早前徐嗣徽便对陈霸先多有恶意流露,但是眼下为了稳定内部,陈霸先便也不计旧怨的派人前往劝降徐嗣徽,并且许诺只要徐嗣徽肯于听命于朝廷,那么江北诸方军事一应委之,包括他之前苦守不去的广陵,都可以交给徐嗣徽进行驻守,可谓是诚意满满。
毕竟广陵对于陈霸先也只是一个筹码而已,他之前几番力争与固守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如今的他已经入主建康朝廷,取代了王僧辩原本的位置,最为核心的利益当然也是稳定住三吴基本盘,如若继续在广陵留备重兵,无疑会削弱对于江南的掌控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