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12节(2 / 2)

对于礼义经史的重要性,这些关东世族成员也都有着充分的认识。所以对于李泰要将他们向学术分流的想法也并不抵触,反而还有些跃跃欲试。

接下来李泰又讲起朝廷将要重设国子、太学等等教育机构,自然也都需要许多博士、学士担任教职。而且为了体现朝廷对学术和教育的重视,李泰还特意点明了诸学博士、学士等教职是真正具有实际俸禄的特殊群体,而且俸禄还不低,甚至诸科博士还拥有禄田养家。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后,顿时更加意动。他们虽然还未入仕,但也已经在关中居住了几个月的时间,也都了解到西魏的穷横本色,哪怕做官也没有常俸发放,因此心里也都不无忧愁生计何仰。

此时听到还有诸学教职这一特殊的高薪职业,那他们自然也都乐意就职。毕竟就算有再怎么高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也都得先填饱肚子再想其他。关西人寡于学术,这些教职无疑都是唐公为了关照他们生活才特意安排的!

一念及此,众人心内也都感觉热乎乎的,各自起身祝酒,态度更加的踊跃热情。

他们这么想,倒是有点会错了李泰的意。早在之前要对众宗室们釜底抽薪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改革官员俸禄制度的想法。

众所周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西魏官员虽然没有常俸,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只要思路够开阔,到处都是牟利的路子。

李泰就是各种野路子钻空子混大的,对于这当中的道道那可太明白了。而想要厘定模糊地带、堵住那些漏洞,还要保持政权的稳定,那就首先得把官员俸禄制度给正规化。

不过就西魏财政这鸟样子,想要将此正规化无疑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循序渐进的去推动倒是可以尝试一下,诸国学机构便可以当作一个试点,顺便也可以加强一下南方和关东士人对西魏政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用关东时流和陆续北上的南方士人便足以撑起诸国学教育,而且在这些教育之中还可以考察才力,逐步的将这些时流吸引到朝廷行政岗位上来。

如此可以避免突然引入众多才力不配的官员,使得政务处理一塌糊涂,而且越是能力不高的人,越是倾向于结成朋党以掩饰自身的无能、并攫取更大的势力。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投身学术教育,尤其是一众年轻人们,他们更多的还是渴望能够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尤其在唐公事迹的鼓舞下,各自感觉哪怕不比唐公这般天纵奇才,即便打折再打折,封侯拜将那也是不在话下啊!

在回应这些年轻人的诉求前,李泰先抬手指着若干凤站起身来,并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莫因齿短轻此少年,若干达摩旧为其父寄养我处,昔年垂髫小童今已勇壮可观,旧与东贼交战河洛,其亦奋勇作战,不亏其父威名。诸位所以生入关西,其亦有功啊!”

若干凤之前被安排在一众世族子弟当中,本来颇感不自在,这会儿被李泰如此点名夸奖,心情自是激动振奋,在众人注视之下垂首说道:“除却先父所赐筋骨,自冲幼之年我便深受阿兄教诲,即便性愚学成未及一成,已足以临事不畏、处变不惊,再受英明驱使,得创微功亦理所当然,阿兄盛赞实在让我惭于承受。”

李泰闻言后便又笑语道:“此子便是如此勤于立事、拙于表现,其父生前有恩于我,又托子于我,我自当助其扬名立功、成家立室!”

讲到这里,他便望着坐在席中的李纲笑语道:“堂叔观我所蓄养的少壮如何?来日我引之同入户中拜访,堂叔可肯接待?”

李纲倒是没想到李泰当着众人的面便讲起此事,先是微微错愕,但旋即便又起身笑语道:“英壮少年,谁不喜爱?更何况是唐公教养启迪的少俊,登门之日我自扫榻以待!”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指着若干凤笑道:“难得仁长厚爱,还不快入前侍酒!”

若干凤闻言后忙不迭点头应是,迈起步子直入李纲席侧为之倒酒,那魁梧高大不逊其父的体格杵在席间,很是醒目。

第0987章 南使入朝

一场宴会结束,自是宾主尽欢,而李泰和他娘子也都用各自的方式向宾客们传达了一定的讯息。

李泰倒不是借若干凤逼迫这些关东世家们都与镇兵联姻,而是借此表达关西自有人情形势,而他也自有经历和主见。

基于这样一份认知,彼此日后无论是人情相处,还是政治上的理念表达,也都能有所顾及,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方法,不至于有太多的摩擦和碰撞。

不过话说回来,关东世族们与镇兵联姻倒也不失为一个快速立足的选择。虽然如今的镇兵大不如宇文泰时期的势大,但毕竟有从孝武西迁至今二十多年的资业积累,虽然之前被李泰以戡乱为名收拾了一批,但也还有不少没有受到影响的。

这些后来的关东世族需要物质支持以立足关中,而镇兵们则需要抬升门第、摆脱武宗色彩,彼此间联合也算是各取所需。当然他们具体会作何取舍,李泰也懒得干涉,只要不发展到对峙内耗那就一切好说。

妙音在内府宴会中那番做派,基本也等于是宣告了要将姚娘子纳为夫主的第一位妾室。

所以当这场家宴结束后,她先将心怀羞涩的姚娘子送回居室,自己又回房等待着夫郎返回。

李泰结束宴会时已是一身酒气,因恐酒气冲犯到孕期的娘子,先是沐浴更衣才又回到寝居,待见娘子正坐灯下等候,便笑语道:“娘子当眠则眠,何必夜守?”

“事情总需当时言定,才显庄重。尤其姚娘子对我家事多有助益,虽然纳新之事妾可自决,但也要征询夫郎确实心意。之前不问是事存两可,如今亲友俱见,夫郎心意如何,也需要赐给一言。”

妙音起身将夫郎扶入席内,旋即便又正色说道。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搓了一把脸庞,旋即便也端正态度说道:“姚娘子的确益我家室良多,不应以亡国之余而加以礼慢。户内的礼节,娘子安排处断即可,至于户外,她父兄即将抵达长安,届时我再遣员别具赠礼、告请此事。”

纳妾自然不必像娶妻那样礼程庄重繁琐,但多给一些礼数,人家肯定也不会厌烦。而且这姚娘子之前还救治病危的李晓,并且对自家孩儿照顾的无微不至,李泰也都看在眼中,自然不能视作一般的战俘女奴随意招纳亵弄,当然他也一直没有这毛病,既然日后要一起生活,对其家人该有的尊重也要有。

夫妻两虽然早有默契,但要给姚娘子一个正式的告知,当然还是李泰亲口说才作准。妙音虽然早已想通,能够平静处置这种事情,但也不至于热情到忘乎所以,听到夫郎此言后,便也点点头不再多说。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李泰便无暇再继续留在家中了,黎明时分便离开学馆前往皇城。抵达丞相府后便召集僚属们召开例会,倾听各项事情汇报。

等到诸事汇报完毕,一些新的决策政令下达,时间已经到了午后。李泰吃了一些糕点略作果腹,然后便开始处置军政事务之外的其他杂类事项。

排在最前方的便是宗正造籍事宜,虽然如今元魏宗室早成摆设,但从礼法上而言他们毕竟也算是这个政权身份最尊贵的一批人,有关于他们的事情当然要优先办理。

李泰之前说服皇帝抛下宗室的人事包袱,这样有利于保持皇帝的超然地位、少受外界人事牵连,皇帝也基本认可他的说法,遂有后事。虽然这样一来对待宗室难免有些凉薄,但也比三天两头的被这些人瞎折腾担惊受怕要好。

入奏后续事宜的乃是广平公元赞与主动请缨的江阳公元罗,他们先将肯附宗籍的人员名单汇报一番,大体占据了如今西魏宗室的三分之二。换言之有三分之一的人,宁肯放弃宗室这一身份,也是不肯将名下的资业盘点上缴宗正统筹管理。

李泰这里还没发问,元罗这里便先开口解释道:“唐公勿为此虚数表象所迷,那些不肯入附宗籍者,多半都是各家非嫡非嗣的庶支孽子,即便是见名宗籍也无受殊荣,是故便大生奸计,抛却宗人之身,而将家中所蓄资业纳于名下、以作隐匿。如此一来,诸家既可恒受廪料供养,又能免于资业归宗。如此奸谋,我实在羞于同流,故入拜唐公勇作揭发!”

李泰听到还有这样的隐情,心内也是不免一叹,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群众的智慧当真是无穷的,仅仅只过了一天,就已经想到了钻空子的想法。

“江阳公不愧是宗家耆老、一心为公,若非公进告此事,我又何处得知人心竟然如此诡谲阴暗啊!”

他先望着元罗对其夸赞道,而元罗听到这话后顿时便觉筋骨都有些发酥,眉开眼笑的连连拍胸表示道只要有他在、这些宗室们就休想玩花样瞒住唐公!

旁边的广平公元赞看到元罗这般模样,都不由得隐隐皱眉。他虽然受迫时势不得不协助此事,但也绝对做不到元罗这么没有底线。

“唉,若非巨寇未除、国用维艰,何必作此骚扰人情之计?如今只盼望宗室群众能识大体、相忍为国,其余不愿入附宗籍、共度时艰者,各自由之,不再加问。”

李泰先是叹息一声,旋即便又向元赞发问道:“前以宗人推选宗正,未知可有良选?”

旁边元罗听到这话后顿时面露热切,而元赞则连忙说道:“人选已有,仍需唐公决断。魏郡公元绰,秉性正直尚义、为人精干聪明,向来深受群众推崇。经此改制,宗正事繁,尤需以能孚众望者当居所选。”

李泰想了想之后便点头说道:“既然宗家群众皆属意魏郡公,我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