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17节(2 / 2)

西魏水军仿佛神兵天降、直接从雨幕中冲出,顿时便让瓜步大营乱作一团,赵彦深本就不以兵事而著称,此番统军南来也主要是承担一个协调诸将与督统后勤的任务,所以在一线交战的时候他只是坐镇后方,此时猝不及防的遭受袭击,自是难以抵挡,很快便率领残兵败卒们撤往秦郡。

作为北齐大军的前进基地,瓜步大营积存了大量的物资,大大小小的舟船便有数百艘,钱帛谷米与甲刀军械数量同样众多,自然都被魏军打包接受,而率领舟师进军至此的李真、徐世谱等诸将得见收获如此丰厚,自然也都乐得合不拢嘴。

不过眼下仍然不是庆贺胜利、盘点战果的好时机,因恐江北齐军再反攻回来,徐世谱等水军将领先着令军卒们将物资搬运到船上,然后向历阳进行运输。

至于李真,则再担任起使者任务,率领百余士卒乘一轻舟前往建康城去求见陈霸先,并向其解释一下西魏在此番战事当中的行动和发挥。

此时魏军介入战事的消息也已经为南梁将士所知,但是当李真来到建康城的时候,却并没有受到什么热情的迎接,诸如侯安都等人更是直接对其怒目以视。

原因也很简单,西魏虽然也是加入到了战局中来,但是南梁将士们实际上却没有感受到多少压力被分担的轻松感,正面战场上仍然是通过他们的浴血奋战才获得了胜利。

结果到最后盘点战果,最大的收获却尽为游历在正面战场之外的西魏军队所获得,而他们却似乎像是为西魏吸引了齐军主力一样,这换了谁一时间都不怎么好接受。

好在陈霸先心境比诸将更豁达几分,当李真被引入台城中后,他主动从席中站起身来迎接并笑语道:“唐公当真信人,之前寄言出兵,李都督等果然没有失期。”

李真闻言后便也欠身说道:“陈司徒乃是真正江东伟丈夫,之前吾国郢州总管、武阳公豆卢大将军定计用兵是先拦江一断贼之后路,再与陈司徒所掌大军会击江东登岸之敌。计略执行过半,陈司徒已破敌矣,某等群徒亦深感钦佩!”

他这话倒也不假,毕竟唐公此番是真的想与江东政权建立一个长期友善互动的往来关系,所以前线大将制定起作战计划来也是立足于此,而并非是要趁其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恶意抢夺战果。

此番之所以南梁众将会有被人抢夺战果的感觉,这也不能怪西魏,纯粹是他们打的太凶狠了,如果他们再与齐军僵持对峙一段时间,等到魏军扫定周边后加入正面战场,那他们就能感觉到魏军的浓浓善意了。

陈霸先倒也没有计较李真得了便宜又卖乖,而是直接开口说道:“今魏国水师先后攻取历阳、瓜步,想必所得甚丰。今我大军苦战建康多日,周遭粮道多因雨水困断难行,城中食物匮乏,魏军能否周给部分?将士们劳伤惨重,结果所得甚寡,群情不安,若是不能妥善安抚,对于两方后继谋计也多有阻碍啊。”

陈霸先说的如此坦诚直接,倒是让李真不好回避这个问题。而且他也的确感觉到那些将士们的不满情绪,明白陈霸先所言不虚,略加沉吟后,他便又说道:“陈司徒既然开口,无论如何我都要点头应允。唯是此番用兵主事另有大将,我也只能将此情归告武阳公,武阳公作何处断,非我能决。一旦有了好消息,我一定第一时间再来告陈司徒!”

听到李真作此表态,陈霸先便点点头,没有再就此多说什么。相对于诸将不满于战果遭到侵占,他真正重视和忧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那就西魏所展现出来的攻进凌厉与行动迅敏。

虽然说也有下游交战激烈、建康吸引了齐军主力的缘故,但这场战事也表现出了西魏已经拥有直击下游、进退无阻的水军作战能力。

尤其如今的历阳又为西魏所得,如此一来整个淮西地区已经完全被西魏所占据,而西魏又拥有着上游漫长江线的控制权,这使得西魏一跃成为对于江东政权威胁最大的势力!

陈霸先亦知驱虎吞狼乃是险计,但战后的形势直接便凶险成这个样子,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不过这一局面早在侯景之乱还在持续的时候便已经端倪有见,之后梁帝萧绎又没能有效的加以挽回,到如今已经是有些积重难返,陈霸先一时间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加以解决。

眼下的他,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量在这场合作当中争取多一点利益,于是在稍作沉吟后,他便又对李真说道:“齐人贼心骄大,经此一役也未必就会完全死心。唐公前言通商互市确是有益两国,我也颇欲促成此事。唯江防残破、商贸难兴,是故欲请魏军再助一阵,相助收还秦郡。若得成事,不胜感激!”

第0998章 尽据淮西

陈霸先所提出的这一要求虽然并不属于之前所约定的内容,但也并不算是太过无礼。

当然李真对此也并没有决定权,只能表示返回后会向大将军豆卢宁奏报此事。之后双方又就一些合作的细节进行了沟通,诸如梁军的江防区域对魏军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避免双方军士发生冲突等等。

待到彼此沟通完毕,陈霸先便着员将李真礼送出城,自己则继续投身于战后各项事务的处理中去。

此役梁军虽然也可称得上是大获全胜,但也是不折不扣的惨胜,正面战场上交战惨烈,梁军将士伤损极大,甚至在某些局部战场上,将士的伤亡比齐军还要更严重一些。

这也是在明明大胜的情况下,陈霸先为何还要请求魏军配合收复秦郡,因为眼下建康守军单凭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发起一场高强度的跨江作战。

抛开将士的伤损,建康城所遭到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不只是城防工事遭到了损害,更严重的是刚刚有所恢复的民生秩序又遭受了严重的摧残打击,城中大量士民出逃,想要重新招抚回来,必然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此战的成果还是非常可观的。即便不考虑被魏军所抢占的外围战果,单单在战场上所杀灭和俘获的齐军人马数量就非常的喜人。

齐军前后渡江并投入作战的兵力起码有七八万之巨,经此一役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除了梁军本身在正面战场上的拒战杀伤之外,也在于魏军在外围地带对齐军退路的封锁,使得渡江齐军全无退路,除了战死只能乖乖被俘。

随着接下来对建康周边战场的肃清和整理,此役战果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仅仅被梁军所俘获的齐军将士便达到了数万之巨,有名有姓的督将则有几十人。所收缴的军械器杖更是塞满了建康城中几座武库,前后缴获的战马也有两千多匹。

如此辉煌的胜利、如此可观的战果,也让梁军上下惊喜振奋不已。自江陵之战以来,南梁便处于一种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任谁都能上来踩上一脚,只能卑躬屈膝的苟延残喘。然而经此一役,江东人的血性与壮气再被激发出来,而陈霸先的威望也彻底的塑造起来!

但是相对于将士们普遍振奋不已的心情,陈霸先和诸高级将领们的心情要更加复杂一些,心内都不约而同的泛起一个念头:若是瓜步也能为梁军攻夺,那该有多好啊!足足十数万大军的军资给养,若能尽数缴获,对他们战后的重建与恢复无疑是有着巨大的裨益!

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如果,但却有好心的人。很快历阳方面便传回了魏军大将军豆卢宁的决定,不只愿意资助建康城的梁军两万石谷粟军粮,并且也答应了陈霸先的请求,魏军将会出兵滁水上游的大岘,以配合梁军攻夺北岸的秦郡。

当然魏军也并不是全无条件,豆卢宁接着便提出希望能够交换一批梁军在建康城周边所俘获的齐军战俘,理由是当北齐问责西魏背盟时,可以将这些俘虏用与北齐虚与委蛇。

为了表示诚意,豆卢宁还安排舟船先运送三千石军粮到建康城来。而陈霸先在权衡一番之后,也答应了对方所提出的这一点条件。

其实随着降雨高峰过去之后,建康与三吴之间的粮道也已经恢复了通行,并且驻守吴兴的陈霸先侄子陈蒨已经筹措一批粮草运抵建康。而且将士们在全面肃清建康城内外的时候,又在左近寺庙中发现数量不少的陈谷旧麦,使得建康城粮食基本供给得到了恢复。

不过粮食当然是越多越好,尤其建康城民生遭到了严重破坏,接下来仍需大批的输入才能维持局面。而且魏军愿意继续帮助截断秦郡周边通道,让梁军能够全力攻取秦郡,这也要比单纯的粮食资助更加的重要。

至于说要求交换的俘虏,倒也不算多么过分的要求。此役俘获的俘虏太多,陈霸先眼下也还没有一个妥善的处置方式。

原本他是打算将齐军那些督将尽皆处斩,再将军中强悍有力者尽数诛杀,剩下的再配作官奴徭役进行消耗。至于说将这些齐军战俘再加以吸收武装起来,对眼下的南梁而言还是比较困难的任务。自从发生侯景之乱后,江东人对于北人与淮南人都心存畏惧和偏见,彼此间很难融合起来。

尽管他心里也清楚魏军索要这些战俘未必是真的应付北齐,但还是点头应下,除了徐嗣徽等引外敌内寇作乱的叛将之外,其他的齐军将士俘虏们,魏军可以派遣督将到建康城来挑选五千人。

彼此达成共识之后,李真便又跟随着粮船一起重返建康,负责挑选战俘。

由于最开始同陈霸先有所互动与合作的时候,李真便开始参与其中,并且逐次任务都完成的不错,唐公便也有意历练他,之前便已经下令攻夺历阳后便由李真坐镇其城,免不了要长期的与江东打交道,所以彼此一些往来的事务,也都安排他进行负责。

此番魏军周济的粮食多以小船转运,那运载量只有几石、几十石的舴艋小舟在江面上铺延成片,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这场景像极了当年王僧辩在郢州讨伐侯景叛军的时候,向魏军请求资助的场景。不过那时候陈霸先还没有与王僧辩完成会师,而王僧辩之后对此旧事也羞于启齿,因此陈霸先对此事倒是没有什么印象。

但这也并不耽误他认清西魏的意图,当其站在石头城头看到那些几乎填满江面的小舟向此而来,尽管受到了资助,却仍感觉像是乌压压的苍蝇硬往他喉咙里去涌一般,直接引起了心理上的极大不适。

但眼下陈霸先却顾不得这些,当获取了足够补给后,将士们也经过几天时间的休整,当即便向对岸的秦郡发起了进攻。

随着梁军开始反攻江北,豆卢宁也分遣将士奔赴滁水上游的大岘。其实就算陈霸先无作请求,进据大岘也是此次军事行动的一个必然选项,大岘与其附近的小岘乃是淮南陆路要冲,当年侯景因为没有足够的舟师力量,自寿阳起兵后便取道此途直袭历阳。

如今历阳落入了西魏手中,想要长期持有,不受江北敌人侵扰,大岘与小岘也是必取之地,拿下这一位置,才能让历阳与合肥形成一个整体,完全占有横江以西的淮西之地,不再只是像初期那样仅仅只有孤立的几个据点。

梁军攻夺秦郡之战进行的比较顺利,原本北齐在淮南的军力便大部分都渡江南去,行台赵彦深又不以军事韬略而著称,新遭大败后又被围击,加上广陵城守将柳达摩观望不救,因此在梁军围城旬日之后,城中守军便有不支,直接弃城突围而走,使得这一江北重镇再次回到梁军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