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17节(1 / 2)

世事也当真奇妙,当然王琳被梁帝萧绎任命为广州刺史,本意是要取代割据岭南的萧勃,而萧勃也曾经一度被王琳逼迫的如丧家之犬一般,还是靠着江陵之战才缓过一口气。如今原本的仇敌却因陈霸先的存在而有了联合起来的可能,足见南梁如今情势之纷杂。

为了阻止双方合流、并打压这反对势力的活动空间,陈霸先在平定了三吴叛乱之后不久,便以南豫州刺史周文育为大军统帅,率领一支人马西进南川。

同时他又派遣使员前往游说劝降被南川土豪与王琳驱逐出境的前江州刺史侯瑱,改任侯瑱为吴州刺史,使其镇守鄱阳郡。

然而周文育师旅方出、尚未建功,盘踞秦郡的叛将徐嗣徽便引军渡江、袭击进据采石矶。与此同时,历阳方面的北齐军队也渡江进袭姑孰,并且占据了姑孰附近的江防要地梁山,正式拉开了北齐大军渡江作战的序幕。

上游江防重地的失守顿时让建康城的防守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如今陈霸先手中可用的兵力本就不足,再加上广陵的失守以及北齐大军齐聚广陵的形势,使得他在布置防务方面颇有一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对于采石等地的失守,陈霸先也无良计可作应对,只能着令宣城的周文育尽快引军回防,而他仍需率领主力驻守建康。因为下游广陵的齐人大军同样趁势进军,发起了渡江进攻,兵锋自是直指建康城。

北齐此番投入大军战力多达十余万,并且是从历阳、秦郡、广陵等诸处一起发起进攻。尽管齐军不善水战,却通过诸路进军和突袭江防要点等战术,尽量分散梁军的拦截力量,并缩短队伍在江中滞留的时间。

因此在齐军发起进攻不久,沿江诸处江防据点便陆续告破,整个江防战线都被凿穿破坏。齐军游骑斥候甚至在极短时间之内便抵达了建康城南面,甚至一度逼临秦淮河。

尽管只是小股的游骑,但对刚刚安定不久的建康城士民而言,也是造成了莫大的震撼与惊惧。这些屡经战乱摧残的士民们恍若惊弓之鸟,于是便又纷纷拖家带口的出城逃亡。

士民大举出逃又加剧了恐慌的氛围,许多守军将士也都忧虑不已,甚至有将领劝告陈霸先不如暂且放弃建康、避敌锋芒,待到时机合适时再发起反击。

在陈霸先曾经有逆流而上、袭杀王僧辩这一壮举的前提下,这样的提议都显得不是那么荒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出了众将士实在没有迎战必胜的信心。

面对一众忧惧不已的将士们,陈霸先只是笑语道:“齐军虽然望似势雄,但却有失用兵至关重要的迅敏,师旅逡巡多日、一再错失战机,而今已入梅雨时令,阴雨绵绵,兵更难用,大失天时,士气必然难振!

大江天险、江东帝宅,建康城枕江拥山,岂狂贼能为轻图?北人长于旱行,水泽是我乡土。今我坐览大江,贼势虽然汹涌,半渡即可击之。享此地利,岂可言退!

况且贼齐猖獗、树敌诸方,魏国李伯山亦目其为必诛之宿敌,为能制裁贼齐,遣使通我,欲与我上下夹击、大破齐贼!尔等将士不需忧惧,但听处分,破贼不难!”

听到陈霸先如此信心满满,诸将尽管仍然没有太过乐观,但心绪总算是略微平静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慌怯畏敌。

但这些普通的将领虽然得于安慰,可是陈霸先真正的心腹诸如侯安都之类,却是很清楚情况并不像陈霸先所描绘那样简单。

特别是有关跟西魏联合的内容,仅仅只是西魏方面传递过来的一个口讯罢了。对方究竟会不会配合出兵、出兵多少以及何时出兵,全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就算是西魏出兵、成功帮助南梁解除此次危机,也不过是驱虎吞狼的险计,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更加的凶险。

起码按照现在的局势来看,北齐大军能够轻松突破横江沿线各处江防要地,也在于西魏在淮南的力量没有发挥出半点有效的牵制效果。所以西魏即便是有所许诺,那其可信度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眼下局势的发展,并没有让南梁众人仔细评估西魏能在此战中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和价值,因为随着诸路人马争渡过江,很快便发起了针对建康的进攻。

首先是从秦郡瓜步渡江的齐军直接抵达了建康城西,先是向石头城发起猛烈进攻,结果在守军将士顽强抵抗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进据西冶城。尽管不如石头城对建康城防的威胁那么大,但也总算是在建康城郊夺下了一个据点。

尽管齐军先后拿下了采石、姑孰等地,但由于在这一方位投入的兵力并不算太多,加上周文育的及时回阻,使得此边敌军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而来自建康西南面的防守压力也比较小。

因此陈霸先得以重点布防于建康城北部区域,除了石头城与台城驻守重兵之外,临江的直渎、幕府山、钟山以及覆舟山等诸地也都设置防戍,以阻拒自江上源源不断南来的北齐大军。

但是由于初期江防战线的失守,尽管接下来将士作战勇猛,但齐军仍是蜂拥上岸,步步向建康紧逼。陈霸先所谓的拦江据守、半渡而击这样的局面根本就没有出现,反而是被蜂拥登岸的齐军攻杀的节节败退,以至于不得不将石头城和台城留守兵力都增派前线,务求稳住战线。

就在双方陷入苦战的时候,好在梅雨时节的绵绵阴雨并没有失期,接连几日大雨倾盆,使得江水暴涨,而登岸的齐军将士皆驻扎于沿江低洼之处,营地完全被江水和雨水所淹没,境况顿时变得艰难起来。

而正当局面似乎在向好发展的时候,却突然有一支齐军游骑在其大将慕容俨率领之下,冒着大雨绕过周文育防线,取道方山经秦淮河东岸杀至建康东府城,甚至前锋直叩台城,顿时使得京中震荡,甚至就连梁帝萧方智都被禁卫情急之下拥出台城,泛舟江中以避战乱。

幸在敌军两路分师交流不畅,使得陈霸先抓住机会率军杀回,血战一通将这一路敌军杀退。然而建康南面的防线也被击穿,周文育只得引军退据大桁南段,而姑孰、采石的两路敌军也得以紧逼秦淮河南岸。

正当建康城的守军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恶劣境地中时,一直沉寂未动的西魏终于有所行动了。

郢州总管豆卢宁自江夏出兵,率领水陆舟骑两万人马沿江而下,汇同王杰、鲁悉达等诸路将士,又与合肥权景宣会师于濡须口,继而便水陆并进的直袭历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克历阳这座江北重镇,生擒北齐行台司马恭并守军近万之众。

第0997章 纵横大江

西魏可能会出兵干涉两国战事,这样的情况北齐并非没有预料到。但是出兵如此迅速、投入兵力这么多、攻势如此迅猛,也是大大超出了北齐的预料。

因为西魏和南梁毕竟是有着江陵之战的旧怨,而且西魏还刚刚经历了权位更迭等一系列的动荡,再加上东西两方刚刚在洛水盟誓罢兵,即便是翻脸,想来也应该会有所顾忌。

西魏的翻脸之快固然超出了北齐的想象,而南梁的斗志之顽强、抵抗之激烈,也是开战之初北齐所没能料及的。毕竟陈霸先刚刚背刺盟友、执掌大权未久,国中此起彼伏的叛乱便证明了其人还未有掌控大局的能力。

各种错误的判断、以及过于乐观的想象,便使得北齐此番战事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大败。

历阳的失守倒还没有立即反馈在战场上、给仍自保持进攻态势的齐军带来恶劣影响,齐军甚至还在试图跨过秦淮河、在建康城东面完成南北会师。

可是突然又降下的暴雨限制了南北军伍的行动,有鉴于建康北面的齐军士伍受此恶劣的作战环境尤深,所以陈霸先便选择亲率精军向着幕府山下的敌军大营发起进攻,一举将这大营攻夺下来,由是便造成了这周边敌军连锁式的崩溃。

许多将士冲回江边,想要登船败逃,但是由于江水暴涨,使得他们难以抵达停泊在港湾中的战船上,有的用芦苇捆扎渡筏,有的则直接抱木投江。但这些不靠谱的方法却难以拯救他们,很快直渎沿线的江边上便飘满了溺死的尸首。

随着幕府山下的登陆大营被攻破,其余诸处作战的齐军顿时便成为了孤立无援的孤军,自是心绪大乱,再也没有了之前那雄壮的气势,在各路梁军的攻杀之下纷纷四散溃逃。

暴雨泥泞的环境也限制了梁军的发挥,使得这一场追击战也进行的非常艰难,杀敌的效率变得很慢。一直等到雨势最凶猛的时候过去,战场上到处都横陈躺倒着齐军将士,梁军的胜局也越发明显。

陈霸先按捺住心中的喜悦,当即便又着令召集三千精兵,并吩咐部将沈泰率部过江,进击齐军位于大江北岸的据地瓜步,以免北面的齐军再渡江南来,使得局势再生反复。

做出了这些交代之后,陈霸先才又率领一队亲兵返回台城,向皇帝奏报此役大获全胜的消息并且安抚群臣。然而此间群众欢呼贺胜未久,之前被派遣渡江北上作战的部将却垂头丧气的返回。

“莫非交战失利?”

陈霸先见状后便皱眉发问道,北岸的瓜步乃是距离建康最近的一处渡口,只要此地不攻夺下来,秦郡、广陵等各地齐军仍可控舟南来。

沈泰闻言后却摇摇头道:“不、不是的,末将还未抵达瓜步,方至江中便被阻回,是魏军、魏军已经先一步攻夺瓜步。”

“魏军?”

陈霸先听到这话后顿时便也皱起了眉头,转又向沈泰详细询问起了魏军阵仗规模,待到听完沈泰的讲述,眉头不免皱得更深。

陈霸先这里率领大军艰苦作战、总算是取得了建康守卫战的胜利,而掐准时机进入战局中的西魏同样收获丰厚。

除了历阳这一座江北重镇直接入手之外,接下来的水军顺流之下,并没有直接加入到建康周边的战事当中,而是直接绕过了交战激烈的战场,直取北齐的江北基地瓜步。

此时的江北齐军多半已经南下,剩下还有三万出头人马则分散在秦郡、广陵等江北诸城,而驻守瓜步的仅仅只有行台赵彦深并几千甲卒与丁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