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35节(1 / 2)

这些勋士们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授田,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军籍各隶军府,不再是从属于某位将领的私人部曲,直接受命于霸府调度。

当然,这也并不是关西府兵的全部。在军府授田的同时,原本府兵募取豪右部曲的组织方式也并未取缔,而且在一些新占领地还有发展,只是关中、山南等原本核心统治区域由于授田勋士的增多挤占了原本的府兵名额。

到如今,整个西魏政权下军府勋士、豪右府兵、州郡乡兵等诸种武装力量累加起来,常规可以征调用于作战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有余。相对于宇文氏霸府时期不只完全恢复,而且还大有胜出。

上巳节演武并不是常规大阅兵礼,参与演武的也主要是关中核心地区以及当下正在参戍与宿卫关中的军府勋士。饶是如此,参与演武的军士数量也达到了足足七万余众,可见关中常备武装力量之强盛。

李泰在将兵簿审阅一番之后,也并未再继续深入审核,而是将手向诸方营垒阵伍一招,旋即便大声喊话道:“演武开始吧!”

随着他一声令下,校场周边顿时响起了激扬的鼓角声,数支诸军府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骑队伍策马入营,揭开了演武表演的序幕。

上巳节演武的性质便是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只不过竞技的内容多与军事有关。

首先开始的便是精彩纷呈的马术表演,六支骑士队伍各因马色分成一队,在各自策马入场之后,不独将骑兵机动离合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中还夹杂着精彩的个人技表演,或是腹下穿马、或是鞍侧悬挂、或是飞跃换骑。

各种惊险动作看得人屏息凝神又目不暇接,场外更不时的爆发出雷鸣一般的喝彩声。校场外观看的士民们既为场上表演的骑士们捏了一把汗,更为家国有此健儿守卫而深感安慰与自豪。

“看赏!”

随着精彩的马术表演将近尾声,高台上李泰站起身来,引弓一箭射向场中堆作山形的一处帐幕,帐幕上方绳结被一箭射断,旋即四周悬起的帷布便卷落下来,一座金光灿灿的金山顿时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好多金宝啊!”

周遭的看客群众们见状后无不瞪眼惊呼起来,原来这帷布所覆盖乃是一座扎成数面的高高木架,木架的每一层都铺着一枚枚金饼,在这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便恍若金山一般。

校场中众骑士们见状后也都大喜过望,纷纷向高台上的李泰叉手致意道:“谢唐公赏!”

而后众骑士们便策马入前,每人拾取一枚金饼接着便拥金归营,一座金山很快便被瓜分殆尽。

看客群众们见到众骑士受此奖赏,也都艳羡不已,一边拍掌称颂,一边还不忘教育身边孩儿:“睁大眼瞧瞧唐公如此厚待壮士,来年你们这些儿郎也要精学技艺、卖与朝廷!”

一个好的世道,从来也不必高喊口号、煽情抹泪,想要倡导什么,让人们重视什么,最好最实际的手段便是砸钱!一个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也从来都不在于什么情绪感受,绝大多数时候,有钱就有尊严!

李泰向来都不吝惜对将士们的奖赏,没有钱哪怕借、哪怕抢,也从不薄待将士。忠诚大义那是对达官权贵们的要求,普通士卒们的第一诉求便是丰衣足食,如果连这一点都满足不了,也不必奢言其他。

几场精彩的表演结束后,演武竞技便正式开始。这些竞技既包括单人对抗的夺槊、角抵、骑射等等,同时也包括了各种团体对抗。而在一众对抗项目当中,最具有观赏性、同时热度也是最高的,则就非马球莫属了。

马球运动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经是军中娱戏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和规则也都在逐渐的成熟完善。只不过旧年在西魏军中,受限于技艺、坐骑和场地等等因素,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流行开。

可是近年来,随着西魏优质战马的数量直线上升,再加上官方的大力支持,尤其霸府之前规定凡所超过五百人的军营、军府,都必须要提供马球场、马埒等场地以供营士们训练竞技。而军士们对于这种既能寓教于乐、同时又高强度竞技对抗的活动也是颇为热衷,因此军中很快便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马球手。

李泰对于马球竞技也是颇为热心,霸府各种推广这项运动的政策便是由他所制定。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所看重的当然不是马球的娱乐性,而是这项运动的盛行能够潜移默化的提供大量合格的骑士。

当然,尚武强军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并不能奢望一项运动的盛行就能给国力带来直接的提升,毕竟大唐自唐玄宗以后许多皇帝都是马球的爱好者、有的甚至是狂热爱好者,但结果却是军队、尤其是中央禁军表现越来越丧。

所以,总归还是要从规章体制到民风氛围、包括资源分配都要认真建设、合理调整,才能长期的维持一个勇健尚武、繁荣自信的世道。

得益于过往的推广,如今每一座军府都能拉得出一支技艺不俗的马球队参与竞技。而为了让每一府的马球队都获得展示技艺的机会,马球比赛又分为竞技与表演两种模式。

前一种两两对阵,胜者得分,通过积分晋级,有正式的赛程和奖赏。后一种则是由队伍之间主动发起挑战,可以挑选任何的对手发起挑战,是今年新加的一个比赛形式,为的是让一些因为失误而输掉比赛、心存不忿而找回场子,总好过私下里的约斗。

不过当比赛正式开始的时候,这一赛制的安排似乎就有点违背初衷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军府马球队都暂时先放弃了积分赛,而是选择挑战赛,而且战书全都不约而同的发给了三卫马球队。

果然二代们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神憎鬼厌的一群家伙,任何人逮到什么机会都想抽打教训一番。

李泰看到这个结果自是一乐,而且还唯恐天下不乱的勒令三卫儿郎们不得回避挑战,作为一个披荆斩棘、白手起家的霸府首领,他也挺想看看这些二代们在赛场上被人抽打的教训的画面。

只是在比赛开始之后,便有数骑奔马自潼关方向一路飞奔抵达上阳宫,来自前线的紧急军情让李泰没有时间留下来欣赏三卫儿郎们的惨状,须得赶紧返回上阳宫处理军务。

第1037章 大聚甲兵

“北豫州当下是何情况?”

返回上阳宫后,李泰一边着员将相关人员召集到堂中来,一边接过东面传回的信报来快速浏览一番。

此番霸府收到的急报源头不只一处,除了已经率部抵达北豫州并入驻虎牢城中的郑伟父子之外,还包括伊川的李人杰、宜阳韦法保也都通过他们各自察觉的人事异常而佐证北豫州司马消难确已据城起事。

确定了这一情况后,李泰心内不免大喜过望。

因为心里早就知晓历史上同一时期发生了司马消难西投一事,而李泰又不确定在如今已经被他深刻介入并影响的世道会不会还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于是他便也围绕这一目标而安排了许多人事布置,包括但不限于间谍渗透、利益引诱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并且做好了就算司马消难最终不肯来投、也能在此方位搞出大新闻的准备,以此作为接下来东西对抗的一个新起点。

郑伟父子的奏报作为第一视角,对于北豫州这一场事变的描述最为详细,当看到郑伟竟然派遣儿子亲入虎牢城中操作此事,李泰也不由得感叹道:“襄城公归乡立功心切,至亲孩儿尚且不惜,此番战事若能圆满了解,当为一大功!”

大统初年,独孤信率军攻克洛阳,郑伟原本隐居荥阳乡里,便也趁机发动乡里义兵上万举事响应。但因之后河洛战事不利,河桥之战后西魏大军撤回关中,郑伟便也只能率领乡曲追从入朝,之后便在西魏辗转内外,基本上处于一个被边缘化的状态,处境甚至都不比还拥有邵州这一根据地的杨檦。

后来李泰出镇山南,便也将郑伟这一路人马招至麾下,并在之前将郑伟委任于襄城坐镇、以接替郭贤。

早在大统年间,郑伟便能在乡里聚众上万,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但一些人事关系也都有所保留,再加上霸府给予了郑伟许多财货上的预算额度,故而郑伟对于北豫州尤其是其治下荥阳郡的渗透颇为有效。

尽管此番司马消难西投的过程较之原本历史上颇有不同,但是这个结果较之原本历史上还要更好一些。

原本历史上北周对此还有些半信半疑,虽然也派出了杨忠和达奚武两员大将率军奔赴北豫州接应司马消难,但大概是因为担心重蹈旧年邙山之战的覆辙,并没有将这一机会认真加以发挥,仅仅只是将司马消难一众人马接回了关中便了事,充其量也只是恶心了北齐一把,至于给对方实际所造成的伤害却几乎没有。

但今次李泰是以有心算无心,甚至这一局面就是他大力推动出来的,当然不可能任由此事虎头蛇尾的收场,当然要抓住机会做出更大的突破!

正当他还在分析梳理目下局势的时候,一众霸府属员们也都陆陆续续的来到直堂中,其中不乏一些还身穿时服、满身酒气者。

毕竟今天乃是三月三上巳节,许多霸府属臣都请假回家过节,有的还在陪家人们踏青游乐、或是在沙苑观看演武,还有些聚集友人玩曲水流觞的风雅游戏,在收到府吏的通知后,也都来不及回家更换衣袍,当即便直往上阳宫来。

“诸位,又有大事发生了!贼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求附,襄城公郑将军业已引部入城驻守,贼齐洛州、河阳乱作一团,未能及时定乱平祸。”

待到众人到齐之后,李泰便扬着手中的信件笑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