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39节(2 / 2)
只是不同于可朱浑元那种龟缩保守、避敌不战的态度,斛律光则是希望能在双方正式对阵交战之前,尽其所能的将所有隐患因素全都扫除,然后再心无旁骛的投入到与李伯山交战当中。
在斛律光连番督战强攻之下,尽管虎牢城仍在坚守,但情势也已经颇为危急。
城下厚厚的土塬已经被打穿数条地道,外城城墙也因此坍塌一角,在郑伟率众身先士卒的拼杀之下,才好不容易将此间城防稳定下来,趁着敌军暂退之际又用土石木栅设法修补城防。
“襄城公,请问李大丞相援军及时才能抵达?斛律明月乃是贼国骁将,若再任由围攻城池,恐怕难以长久驻守啊……”
眼见到城防形势越发不稳,司马消难心情也不由得变得忐忑起来,趁着郑伟退入内城休养之际前来说道:“如今齐军攻城之势甚猛,大概是因深恨我投魏滋乱。若是、如果有机会的话,若能将我暗送出城,先赴关中,或许敌军攻势就不会这么猛烈了。”
这家伙之前投魏也是因为胆小怕死,如今见到齐军攻势猛烈、虎牢城防已经岌岌可危,当然也不免忧恐起来,开始盘算着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不敢再继续固守城池。
但这话也只是哄哄傻子罢了,郑伟性情本就暴躁凶悍,连日守城激战下来,部众士伍也都损失不小。
当听到司马消难竟然想要弃城而逃时,他当即便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抽出佩刀来架在司马消难的脖子上怒声喝道:“今我将士于此城中抛洒热血,难道不是为的守卫你等降人?今我仍待死战,尔等安敢出逃!此城之中唯战死英烈,无弃城逃人!”
司马消难部众们见状后也都一拥而上,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当场火并的趋势,还是裴藻闻讯之后匆忙赶来,连连赔礼致歉之下才从郑伟刀下将司马消难讨回。
经此一事,司马消难自是愤懑不已,返回府中后更是指着裴藻破口大骂道:“狗贼、失智狗贼,诱我投奔羌人,羌人却不来救,你害惨了我!”
裴藻对此也是有苦难言,只是低头默然承受司马消难的喝骂。
尽管此次冲突没有爆发开来,但彼此间的和气氛围却是不复存在。司马消难将其部众召入内城之中,而外城则全凭郑伟等魏军以及召集起来的城中士民防守。
这样的情况自然难以维持长久,随着敌军猛烈攻势继续进行,城防局势进一步严峻,彼此关系必然也会更加恶化,内讧只是早晚的问题。
所以但凡这种守城之战,除了地形地势和粮草物资之外,人心同样也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哪怕如今城中物资仍然非常丰富,但是随着人心的异变,情况也变得岌岌可危。
斛律光连日督战强攻城池,对于城中防务上的细微变化也能敏锐的察觉到。尽管他还不清楚城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也感觉到守军的反击不如之前那样坚定,心情自是大好,于是便打算继续加强攻势,争取一鼓作气的攻下虎牢城、在西魏主力大军到来前彻底解决这一隐患。
然而正在这时候,西面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西魏大军不会到河洛来了,因为他们直接渡河北进,向晋州方向杀去了!
身在虎牢城下督战的斛律光在得知此事之后,整个人顿时都如遭雷击,再也顾不得于此督战,当即便离开虎牢城,快马疾行前往金墉城中,待见到独孤永业后便疾声发问道:“消息属实?”
独孤永业神情沉重的点点头,然后才又涩声说道:“先是新安贼将韩木兰使卒宣告,后河阴等地沿河多有渡具打捞上来,并且斥候几越崤岭,的确无见羌贼大军……”
“李伯山、李伯山,当真诡诈!”
斛律光听到这里后也顿感手足冰凉,之前他自己心里便一直隐隐感觉有些不妥之处,但也说不出究竟是哪里不妥,只道虎牢城这个钉子没有拔除之故,现在得讯之后终于醒悟过来,但也有些晚了。
“消息奔告河阳没有?平原王可有指令?”
默然片刻之后,斛律光才又连忙开口询问道。
独孤永业先是点点头,旋即便又说道:“段王告令卑职等且先谨守城池、不得松懈,另请大王速归河阳以商讨对策。”
斛律光闻言后便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当即便又离开了金墉城,直向河阳而去。
此时的河阳沿河南北多立栅栏,并有纵横交错的沟堑拒马,而河阳三城城墙也都加固加厚,一副守备周全的模样。而这一幕幕画面在当下看来尤其显得可笑,他们十数万兵马丁役于此勤奋多日、昼夜赶工,结果营建起来的这道防线全无用处!
刚刚入驻河阳北城不久的段韶这会儿也是焦头烂额,待见斛律光自外行入,他便连忙站起身来说道:“事发突然,敌情动向尚未明确,我需尽快返回邺都奏告朝廷并商讨对策,河阳此间便再付明月。”
斛律光闻言后便点点头,接着便又沉声道:“若汾绛情势转为凶恶,河阳人马能否便宜行事?”
段韶听到这话后便又问道:“你意欲何为?”
“若晋州能够守据相持、使贼难进,那我想引河洛师旅突破崤函,直进潼关,以震荡关西!若情势危急、亟待救援,则西去轵关,进扰河东腹地,以扼贼之后路。”
尽管事情发展大悖于之前预料,但在从金墉城奔赴河阳这一路上,斛律光也在思忖对策,并且考虑到不同的情况而设想出两种轻重有别的奔救方案。
段韶在听完后便沉思片刻,过了一会儿才又开口说道:“进叩潼关,路远且阻,当下危机已经是迫在眉睫,恐怕难待如此周折用兵。取道轵关则路途险恶,亢师易损。若非不得已,可待邺都后令传达。”
第1047章 提防汉儿
对于魏军最新的动向,河洛方面将士们虽然也都惊慌不已,但真正主事者尚能冷静分析、思考对策,但是邺都方面情况则就要混乱得多。
尽管邺都并非交战前线,但是作为北齐的都城,本就因为时流汇聚且人心各异而暗潮涌动,当此敏感的危难时节,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令群众侧目、胆战心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当然让人更加的惊慌。
当段韶返回邺都的时候,群臣多出城西紫陌相迎,并且连声询问当下敌情如何。
段韶生性缜密周详,当然不会在人前妄言军机,但见群众都是忧心忡忡的模样,于是便开口安抚众人道:“羌贼因知河洛置备重兵,恐难为敌,的确未敢奔行东进,对叛贼司马消难弃而不顾。
贼首李伯山为顾体面,避我兵锋、转道扰边。晋州所在同样有置重兵,而且后倚晋阳,黑獭旧为宿敌,屡有交战却仍未敢轻犯晋州,便是因为担心损兵折将、劳而无功。李伯山今番乱进,诚是智短,未可惧也!”
众人听到段韶这么说,心中的惶恐才略有收敛,但仍迟迟不肯散去,还想探问一下朝廷将要何以应对、移驾晋阳的皇帝陛下又安不安全。
但这些问题段韶自然不会轻答,在说完那一番话后当即便与前来出迎的禁军将士们一道入城,直奔皇城内的尚书省而去。
此时尚书省直堂中,留守邺都的常山王高演并长广王高湛等几名宗室,和杨愔等诸位重臣,这会儿全都聚坐堂中,待见段韶行入,忙不迭给他腾出一个位置。
“我之前便有言,羌贼本就没有必须要救司马消难的道理,观我河洛布置重防,或便转道进击别处。只是日前计议之时,参议群众只是一味陈述河阳布防,对此全未思及!”
相对于其他神情凝重之人,高湛的神情要轻松一些,言辞间甚至还有几分沾沾自喜的卖弄之感。
只不过他这番事后诸葛亮的说辞并没有获得群众回应,就连的确听过这话的高演对其都不作理睬,而是望着段韶疾声发问道:“孝先兄,河阳方面情势如何?军心士气是否危乱?能不能立即调度增援?”
“彼处情势尚可,虽然待贼不至的确是让人有些意外,但军心也并未因此大乱。将士们得知羌贼袭扰晋州,各自也都忧愤有加、士气堪用,只要给养给足,随时可以奔救他处。”
段韶先是开口回答高演的问题,旋即便又叹息道:“此番应敌失误确是失算,但只要晋州能够顶住贼势、固守勿失,待到诸路救援齐至,危局仍可挽回。先手虽失,国力仍存,晋阳方面有至尊坐镇,自是群情镇定,贼欲进亦难。当下尤忌轻率妄动,以免为贼分道击破,诸军协同共进,使贼诸方失顾,而后知难而返。”
“有孝先兄为此计议,我心绪安定许多。之前惊讶于羌贼狡诈,仓皇无计,还打算分遣师旅即刻往救,原来竟是不智之想。”
听到段韶这么说,高演便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本身并不以军事韬略见长,在知晓贼击晋州之后,下意识的想法便是要派遣军队增援,却没想到这样反而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