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41节(2 / 2)

寝殿中高洋正因连日来的戒酒而头疼烦躁,满殿侍者都噤若寒蝉,听到这个稍显突兀的声音时,高洋先是眉头一皱,旋即便大声笑骂道:“朕宫下蓄养猛士万千,岂需你小儿宿卫才得安眠,还不快滚进来!”

“小儿来也!”

高延宗听到这话后,当即便迈步入殿,抛下手中的殳杖,竟然当真绕过屏风滚进殿中。

高洋见状后又是大笑不已,眉眼间也多欢畅。他性格偏于阴鸷,近年来又转为狂躁,对人鲜少有什么温情,包括对自己的儿子也都殊乏欢颜,甚至对太子高殷都因其过于文弱而颇多不满,其余诸子则因太年幼而看不出品质如何,唯独对兄长高澄的这个第五子由衷喜爱。

随着近年来皇帝性情越发暴躁,群臣包括家人在面对高洋的时候也都要保持谨慎小心,但高延宗却出入寝中无所禁忌,甚至可以亲昵到扑入怀中去揪叔父的胡子。而高洋也唯有在这时候才会如同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和气长辈,故作严厉、实则宠爱的教训侄子。

当高延宗顺势讲起派遣其兄长高长恭出战一事时,高洋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但在高延宗连连央求下还是松口说道:“年少气盛,总以为养成些许智力便小觑才流,急待张扬。便且加之库直都督,领事左右,来日大军会战之时,由其入阵杀敌!”

高延宗听到这话后,虽然还提兄长有些不满,但也明白这叔父算是让了步,若再不依不饶,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便连连道谢然后退出,去寻兄长高长恭告知这一收获。

高洋望着离去的高延宗,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敛去,脑海中却又浮现起高长恭这个侄子俊朗秀美的样子与英姿飒爽的气质,只是这形象渐渐又与埋藏记忆身处的兄长形象有所混合重叠,当即便又摇摇头屏除这些杂绪,旋即便又沉声道:“是儿少壮,恨是贱身!”

白水王侯莫陈相在接受军令之后,当即便率领全副武装的五千精兵直接向南面而去。

在晋阳南面介休城有南朔州,乃是东魏年间安置朔州军人所侨立的一州,同样也属于晋阳兵的传统居住区域。之前晋阳兵奔赴河阳,南朔州军人也在征发行列之中,因此境内青壮不多、主要是军人家属们留守。

介休城再往南去不远,便抵达了雀鼠谷的北面出口,此间山势崎岖、水势蜿蜒,地形很是复杂。由此而入长达近百里的雀鼠谷,全都是崎岖难行的道路。

侯莫陈相在抵达介休城后稍事休整,旋即便得知城中还有自雀鼠谷南面城戍逃窜返回的军人,当即便将这些败卒们召集起来加以询问一番。

当得知敌军已经进入到雀鼠谷内的时候,侯莫陈相心绪顿时一沉。虽然说雀鼠谷一直属于他们北齐,可如果被魏军所占有,那崎岖难行的山水通道可不会因为他们是齐军便不加阻拦,想要进攻夺回同样十分困难。

“长乐王当真猪狗之才,坐拥大城竟然难阻敌势,使我要地被贼轻易窃夺!”

了解到这一点后,侯莫陈相心中自是愤懑不已,一边对长乐王尉粲破口大骂,一边连忙安排卒员向雀鼠谷探查,并且准备着手打通收复这一通道。

就在齐军斥候进入谷道之后不久,便发现了敌军的踪迹,看到那已经在河谷两壁架设起来的栅栏营垒,齐军斥候也不免脸色大变,忙不迭后退报告敌情。

侯莫陈相闻讯赶来后,脸色同样也是一沉,没想到敌军已经进据至此、几乎占据了雀鼠谷的全程,于是他便也不暇思索,当即便下令向着敌栅发起进攻。

第1051章 势如破竹

雀鼠谷内两侧山壁突兀高耸,更有岩石松柏凌空凸出,每逢山风吹过,在气流鼓荡与汾水冲击之下,都给人一种即将山崩地裂的恐惧感。

这种感觉或许是假的,但危险却是真实存在的,而真正带来危险的并不是山峰与湍流,而是山谷中的人。

崖壁与河谷之间本来就空间不大,又被人刻意的架起栅栏等障碍物,越发变得寸步难行。好消息是明显这些魏军到来的时间也并不长,营栅的设立比较仓促,远还未达到扼守山谷、牢不可摧的程度。

随着侯莫陈相一声令下,众北齐精卒们便都身被重甲的冲入山谷之中。初入山谷之中,地形尚算开阔,可是随着山道收紧,便难以再容纳大队人马战阵进退,将士们只能划分成为数人一组的作战编队继续向内挺进。

此时的营栅后方,魏军士卒们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他们在营栅后方堆叠了许多的木石障碍物,同时各据山壁凸岩、居高临下的引弓射向敌卒。

只不过此番杀入山谷的北齐精卒多是全副武装,箭矢很难破坏甲防从而伤害到内里的军士,而且行走在前方的军士还臂托大盾,更让魏军的箭矢射击成为无用之功,不只不能伤敌,甚至就连对敌军行动所造成的限制都非常有限。

很快齐军便冲至了营栅前方,而栅内魏军也已经放弃了徒劳无功的箭矢射击,转而抓起枪槊等长兵器向着栅外敌军便用力刺去。

最初抵达的齐军将士因为皆被重甲,故而行动力也都不够敏捷,又身在仰攻的不利地形,很难翻越营栅并后方的木石障碍,只能一边应对着栅内敌军的反击,一边尽力破坏掉敌军所设置的营栅。

“继续进攻,一定要拔除这些敌栅!”

谷口侯莫陈相仍在频频下令,催促将士们继续冲入山谷之中,行前他已经向皇帝陛下夸下海口,并且心内也对魏军充满仇恨,如今来到交战前线,自然是要督兵猛战。

这白发苍苍的老将,虽然已经难以再身先士卒的披甲上阵杀敌,但也是姜桂之性、越老越辣,督战起来刚猛严厉。

在有了前方重甲精卒开道之后,接下来杀入谷中的便是装备稍逊一筹、但是机动力更加灵活的跳荡之士,这些人皆持战刀短矛等短兵,在山道之间穿行腾跃,很快便抵达了前线附近。

营栅中的魏军也受此间地势所影响,投入一线作战的兵力并不算多,当见到栅外敌军跳荡之士的逼近,便打算再抓起弓矢予以反击,但如此一来对于栅栏前的重甲敌卒压制便会不足,使得这些敌卒能够更加用力的破坏栅栏,难免顾此失彼。

此番南来阻击魏军的也都是晋阳兵中的百战精锐,稍作试探便敏锐的察觉到了敌军这一窘状,于是接下来便更加有目的性的进行默契配合。

他们先是重甲一通逼压进击,同时再以跳荡之士沿左右尝试攀越,每一次战斗节奏的变化,都能带来新的突破,不只那营栅防线已经被破坏的岌岌可危,就连诸跳荡之士也已经将要逼近到敌军营内阵线上。

此间营地中的魏军本来就是刚刚抵达不久,就地取材的用木石材料建立起这样一座营垒,还没来得及进行完善加固便要投入作战。

在坚持了大半个时辰之后,随着外围的营栅被敌军从正面凿出一个大大的缺口,加上两侧战线的失守,使得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时刻。

须知这一路魏军本来就是轻装直进,并没有携带什么重型的武装,在如此地形下的肉搏战中并不占据优势,因此只能且战且退,双方各自产生一些伤亡之后,齐军将士们终于凭着强大的斗志和默契的配合完全突破了魏军的这一营垒防线,而此间驻守的数百魏军士卒便也只能沿着崎岖蜿蜒的雀鼠谷山道且战且退。

山谷中的侯莫陈相在得知这一座敌栅已经被拔除后,不免也是笑逐颜开,毫不吝啬对前线将士们的夸奖:“儿郎当真勇猛!有此忠勇劲卒,何患家国不安?羌贼冒进至此,当真也是自寻死路!继续进击,将贼众杀出雀鼠谷!”

在侯莫陈相的一声令下,齐军将士们便乘胜追击,沿着魏军撤退的道路继续前进,当然在这蜿蜒崎岖的山谷中也并无别途。

雀鼠谷内里道路越发曲折,由于河道收紧使得水流湍急,常常会发生河流泛滥改道的情况,因此在有的地方走着走着就会没了路,需要架桥到对面去行走。

不过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发生在河水暴涨的汛期,今年入春后降水并不频繁,因此汾水水流量偏低,并没有发生什么改道的情况。眼下雀鼠谷内的道路还是维持在不久前大军通行的状态。

狭路相逢勇者胜,相对于气势汹汹冲杀入谷的齐军将士们,作为进犯一方的魏军似乎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尽管他们几乎已经占据了雀鼠谷全程通道,可是在面对齐军的入谷反击时,则就完全没有体现出之前那种气势如虹的状态,虽然也有坚持战斗抵抗,但眼见战况不妙便向后退走。

齐军将士则越战越勇,五千精兵已经完全进入了雀鼠谷中,只通过一个下午到傍晚的战斗便攻入谷中近三十里路程,这距离已经达到了雀鼠谷全程的三分之一。

随着天色渐黑、视野受限,雀鼠谷中活动也大受限制,齐军将士们便也不再继续向南面进攻,而是退回到后方一处稍显开阔的谷地驻扎下来稍事休整。

战斗暂时告一段落,侯莫陈相便退回了北端谷口,在召集众督将总结今日交战过程的时候,将领们也都不免感叹雀鼠谷地理环境之得天独厚,而想要将这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则就需要对雀鼠谷地理具有一个充足的了解。

他们今日反攻夺回的这一段谷道之中,其实不乏地势险峻、可以驻军固守顽抗之处,但似乎是因为对于雀鼠谷地形的了解仍然不够具体详细,魏军在这样的地方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防事,以至于节节败退,对雀鼠谷地形的利用大大不足。

“只看今日交战情势,明早开始进攻,一鼓作气大概可以直接攻至高壁了!”

高壁乃是汾水关南面的一片陂塬险地,已经离开了雀鼠谷的范围,可见经过今天的战斗后,齐军将士们也转为乐观起来,认为只凭明天一天的时间便能重新打通并夺回雀鼠谷,甚至还可以反攻到南面要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