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55节(2 / 2)

尉摽进城之后,便向两名宗室见礼汇报道。

武兴王高普乃是平秦王高归彦从子,素无特殊才志、唯行事恭谨而已,听到尉摽的汇报之后便点头说道:“贼既入彀,尉都督功也,稍后至尊驾临之后,我会面奏陛下、表此功勋。”

尉摽闻言后连忙又作拜称谢,然后便又开口说道:“请问大王,下一步该要如何行事?末将所部徒卒虽然奉命而走,但对于将乌苏城拱手让贼仍存忿念,士气可用、闲置可惜。”

听到这话后,高普便皱了皱眉头,旋即便开口道:“陛下前令只是及此,着我引军会师平原王,乌苏城戍士退后作何使用,却未作安排……”

然而其人话音未落,旁边年未及冠的宗室少壮修城王高孝续便开口说道:“阿叔此言亦差,我等既然奉命而进,岂可闻贼风而裹足不前?将行在外,事从权宜。乌苏南境山野平缓,利于精骑进退,今贼虽入乌苏城中,但若觉势不妙,亦可弃城而走。需以强军精众由侧胁逼,才可使其进退失据,困守城中!”

听到修城王此言,尉摽也连忙点头道:“修城大王此计甚佳,末将之前撤离城池时,已经焚尽城中军资给养。此番进击之贼兵过万数,进据城中之后必定饮食匮乏,需仰后路补给。若能使精骑置于城侧扰其补给,则其军情必然更加惊恐不定、欲退不能!”

“但是、但是主上未有如此指示啊……”

高普听到这话后,又是一脸为难的说道,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高孝续见其如此优柔寡断,一时间也是倍感无奈,索性便直接说道:“阿叔既然难断军事,那我便先前往上党请教平原王。若平原王许行,则我便去也,阿叔留此以待后师罢!”

说完这话后,高孝续便给尉摽打一个眼色,示意其人跟自己一起走出厅堂,一边派人前往上党通知平原王段韶一声,一边又前往军营,召集起三千精兵,整装饲马之后,便直接引出城外,加上尉摽所部乌苏城人马当中挑选两千人,凑齐五千师旅之后,便直向乌苏城方向反杀回来。

此时的乌苏城中,韩果刚刚率部进驻城中,并且吩咐将士们修补城池内焚烧破坏的痕迹。对于如此轻易便攻夺敌城,他心中也暗自感觉有些蹊跷,因此在入城之后也并没有放松警惕,仍然在城池周边多设斥候警戒,与此同时又传信孤远城,希望后方尽快运送一批给养物资到此间来,以供此间师旅驻扎消耗。

齐军去而复返的消息很快便为斥候所探知并回奏乌苏城中,韩果在得知此事后心内也是微微一惊,连忙下令让将士们加紧加固城防,并且将城外分布的人马暂且全都撤回城中来。

很快高孝续所率领的五千师旅在乌苏城守军的引领下便重新杀至城下,在看到城门紧闭、戒备森严之后,高孝续也并没有直接率部攻城,先留一部分人马于城下监视并威慑城中敌军,自己则引众绕城而过,往乌苏城东面连接沁源的山道方向探查。

与此同时,驻守孤远城的李雁头在收到韩果请求物资的消息后,便也率领两千名军士押送着三千石军粮并其他各类物资沿山道向乌苏城而来。

当其行道过半,才收到乌苏城方向传来的示警消息,得知敌军竟然这么快又反杀回来后,李雁头心中自是大惊,想要当即便率部返回,又恐乌苏城方面有断粮之危。

于是他便先着令运粮队伍于此山道之中暂且停驻下来,左近择地而守,自己则率领两百精卒快步向前,想要查探一下敌情具体如何再作打算。

双方对面而行,很快便在山道之中遭遇。原本高孝续在深入山道二十几里都无所发现、已经准备引部撤回,却不料正遇见李雁头一行,心中自是大喜,手中马鞭一指前方,口中大声喝令道:“擒杀前方敌众,逼问敌军军情!”

李雁头迎头见到对面敌众之后,心内也不由得一惊,忙不迭率部向后飞退,而后方敌军也打马追来。

这一条山道乃是干涸的山溪,之前韩果率军行过时还曾着令军士们用河谷中的砂石将河道铺垫平整、以便于车马通行,眼下却方便了北齐骑兵的冲击。

李雁头一边率部向后疾行,一边引弓频频后射,虽然也射杀数名追在最前方的敌卒,但双方距离也是越来越近。

眼见再沿河谷奔逃将要逃生无望,李雁头只能率领部众向侧方山岭逃避、这才勉强拉开彼此间的距离。可是如此一来,所行方向不免便有悖于来路,于是只能在山野间大声呼喊示警,让后方看守粮草辎重的队伍有所警觉。

运粮队虽然也听到了李雁头一行的呼喝示警,但因为没有主将指挥御敌,难免慌乱不已,当见到敌骑奔行至此时,便下意识的丢弃粮草物资,向后方奔走撤退。

高孝续率部冲杀至此,虽然没能杀伤敌人,但却缴获了为数不少的敌军物资,也算是旗开得胜。于是当即便着令这些将士们将物资搬运上马背,搬运不走的便就地焚烧。

接下来他便引部撤出山道,就在乌苏城南监视城中敌军。而此时齐主高洋所率领的大军也已经抵达了浊漳水上游的武乡城,当得知高孝续首战告捷之后,心内也是大喜,当即便下令高孝续取代高普担任前锋主将,前锋军事一应委之。

第1082章 擒缚名王

李雁头在撤回孤远城之后,立即便派人将齐军重新杀回乌苏城的消息向义宁城汇报。

李泰对此虽然有所猜测,可是当得知敌军这么快便杀回来的时候,顿时也不由得皱起眉头。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诱敌深入的局,如此做法不免显得活儿糙了一些,也太急不可耐了吧,这究竟是希望他们魏军主力前进还是不前进?

因为李雁头一行被仓促击退,也并不清楚具体有多少敌军重新杀回乌苏城下。于是李泰也并没有急于对乌苏城方向的韩果所部做出什么指令,而是先让李雁头密切关注乌苏城外敌军动态,并且着令防守在沁水河谷东面山野地带的是云宝查探一下上党方向敌军可有什么大规模的动作。

很快李雁头那里便有新的情报传回,这一路重新杀回乌苏城下的敌军快速的袭取占领了乌苏城周边的防戍据点,似乎是要对乌苏城进行围困起来。而韩果方面也将敌情进一步补充,道是重新杀回乌苏城的是五千左右的轻骑军众。

至于上党方面,由于路径路况的缘故,暂时还未有确凿的敌军情报传回。不过在听到这支回马枪队伍多是轻骑后,李泰便猜测到可能是敌军的一支前锋队伍。至于大部人马,恐怕还存在一定的路程脱节,否则以韩果之谨慎,想也不会忽略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

正在这时候,高乐也先行率领两万轻装部队从平阳抵达了义宁。李泰在考虑一番后,便传令让乌苏城的韩果将城中守军先行撤离一万军众向西而来,并且派遣高乐率领三千人马前往乌苏城方向接应撤返的师旅。

齐军为了诱使魏军东进,甚至放弃了乌苏城这样一个重要的据点,可见也是依托于此而准备一个比较庞大的作战计划,否则也不至于抛出一个这么大的诱饵。

如今魏军虽然将这诱饵一口吞了下去,但也还并没有被钓牢,随时都可以再将饵给吐出来。一旦魏军选择放弃乌苏城而撤回,虽然也没有完成预定的作战目标、有点无功而返,但起码也对乌苏城进行了一番摧残打击。

可是齐军放弃这样一座重要的城池,结果却连根毛都没有钓到,后续的作战计划也难以实施出来,这自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一支敌军前锋轻骑势必要追遏归师、加以阻挠,届时自可以将这支敌军轻骑引入山道中来加以消灭。

同时乌苏城人马撤离一部分,既能加强乌苏与沁源之间的通道联系,而且又能降低一部分向前线战场投送军资给养的压力。

很快李泰的命令便传到了乌苏城中,韩果得令之后也并不迟疑,当天夜里便将准备撤回的队伍划分完毕,等到午夜过后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便由副将郭彦率领两千名全副武装的甲卒先行出城,在乌苏城外摆出作战阵势。

乌苏城南不远处的齐军军营当中,仍自熟睡的修城王高孝续被报信的军卒吵醒,心中自是烦躁不已,当得知敌军作此诡异举动,当即便率领一支轻骑部伍冲出营地,直向城下的敌军阵仗冲杀而去,准备将这支敌军再逼回城中去。

但是在这光线昏暗的深夜时分,本来就不利于骑兵高速冲击作战,再加上魏军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双方几番碰撞下来,齐军非但没能冲垮对方战阵,自身反而遭受了不小的损伤,就连高孝续混乱中都摔下了战马,若非近畔亲兵搭救及时,怕是免不了要受伤。

“牢牢盯住这些羌贼,不论他们有什么异动,天亮后再作击杀!”

脱离战场后,高孝续兀自有些惊魂未定,抬手按着甲衣下疼痛难忍的腹部,口中恶狠狠说道,旋即便先行勒马返回大营之中。

在将敌人诱出并击退后,其他将要撤离的军众们便也借着夜色的掩饰陆续的出了城,前后列队向着西面山道上行去。

留此监视的齐军士卒们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而高孝续在听到敌军竟然打算弃城而走,心内也是不由得一惊,担心将皇帝陛下的安排给搞砸了。

可是之前交战一阵,也让他没有信心将撤退的敌军阻截下来,于是只能着令士卒们继续密切监视敌军动态,与此同时也命人将此间的情况向后方传递,要求武兴王高普速速带领其他前锋军队北进增援。

好不容易捱到了黎明时分,晨曦破晓之际,视野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高孝续再次引部来到乌苏城下,抬眼望去,虽然城头上仍然旌旗招展,但人气也是肉眼可见的减少。

“启禀大王,夜中丑时至今,羌贼一直都有军伍出城撤离。眼望昏暗难作细数,但估计起码有超过万众撤离城池,至于城中还有多少敌众驻守,实为可知。”

有从晚上一直盯守至今的兵长匆匆上前,向着高孝续叉手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