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68节(2 / 2)

可是此间营士们尚在还没有完全将营地收拾完毕,东面的中军大军却已经战败撤离。段韶得知此事后自是震惊不已,忙不迭派遣亲兵入营着令营中军众速速撤离,而自己则仍继续引部与此间敌军缠斗镇后。

很快东面战场上又传来魏军的欢呼庆祝之声,这不免让段韶心情变得更加沉重。而贺若敦等众将士们这会儿也都是振奋不已,再次集结部伍中的骑兵力量发起冲击,誓要将这一路敌军留在战场上。

“大王,情况危急,不能再继续逗留了!若再留此,恐怕难去啊!”

眼见敌军的攻势越发凌厉,甚至东面战场上正有一团烟尘冲天而起并快速的向此而来,明显是其中路师旅增援人马正向此奔驰而来,段韶身边的亲兵便连连劝告道。

段韶心内同样知晓情况危急,可是回头看看刚刚引部离营南去、但车马队伍都还没有走远的左路军众们,还是将牙一咬,沉声说道:“继续留此阻击敌众,不能放敌军追击师旅!”

为了给归师争取时间撤离,段韶还是将心一横,选择继续留下来与敌缠斗。但如此一来,无疑是将自身和身边众将士们全都置于莫大的凶险之中。众将士纵然心存去意,但见段韶又义无反顾的打马冲向敌军,便也只能咬牙追随上去,继续于此展开激斗。

从东面战场增援而来的魏军只有千余轻骑,毕竟他们也是经历了长时间战斗的疲师,仍然还保持着继续战斗能力的人马已经不多了。但来援的师旅虽然不多,却给了此间交战的军众们以莫大的鼓舞。

贺若敦以优势的兵力却迟迟没能解决此间的敌人,一时间心内也是倍感羞恼。他甚至放弃了对部伍的调度指挥,只是率领着身边几百亲兵精锐死死追逐着段韶一行,想要在乱军之中擒杀这一敌将。

这样的攻势自给了段韶以莫大的压力,眼下的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尽量拖延住敌军,自然难以采取贺若敦这般以命相搏的打发,于是便率领部伍且战且退的回到原本的营垒当中,借着营垒中尚未拆除的各种防事与魏军进行缠斗。

他本意是要修筑坚垒,并且与敌军进行一段相对长期的相持对抗,因此这营垒修筑的同样比较坚固,只可惜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只在眼下起到了一点聊胜于无的阻敌之用。

营垒中因有各种防事的限制,骑兵前进奔行的路线也受到了限制,故而魏军的步兵队伍便又进入了这营垒之中,打算将此营垒封锁起来困杀这一支敌军。

可是这时候南面又有一支队伍奔驰而来,直接杀入营地之中,一路冲撞之下成功与营中仍在坚守的段韶会师,率队者正是高澄之子高长恭。

“你怎又来此处?陛下情况如何?有无受伤?”

段韶见到高长恭引部而来,顿时便也面露异色,旋即便问起了皇帝如今情况如何。

“陛下、陛下情况很是不妙,虽然撑着撤离了战场,但却在撤回下虒聚的途中怒极惊厥。当下军中乏人主事,许多师旅困顿途中,因知大王留此殿后,末将急来告请大王归去主持局面!”

高长恭在见到段韶之后,当即便一脸焦急的说道。

段韶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也是一变,心内快速的权衡一番,自知还是后路事大,于是便对高长恭说道:“我先引数骑奔赴圣驾所在,留你执掌后师徐徐撤离,敢是不敢?”

“死且不惧,有何不敢!”

高长恭在听到这话后,忙不迭点头沉声说道。

“好小子,有志气!”

段韶拍拍高长恭肩膀稍作嘉奖,旋即便着令部众们听从高长恭的号令,而后自己便率领数骑直向南面飞奔而去。

高长恭在接收段韶部伍之后,却并没有继续留守在营中坚守,而是一边与敌军缠斗着,一边分批少量的将部伍撤离到营地南面隐蔽处埋伏起来,随着敌军攻势越发凶猛,他突然号令整部抽身向南面撤离。

一直在奋力进攻的魏军将士们自然不甘心让这一支人马脱战逃走,于是便在贺若敦率领下继续向前猛攻,而一众人刚刚追出营地外,侧方突然疾风骤起,数百劲矢直接向此射来。冲进此间的魏军多是轻甲或无甲的轻骑,受此伏击顿时被射杀多人,甚至就连贺若敦都因战马中坚而跌落下马,幸得亲兵抢救及时才免于被后方军士踩踏。

“贼将奸诈!”

贺若敦受此伏击,心中自是愤怒不已,翻身登上亲兵牵来的战马,还要继续追击下去。

然而这时候,中军方向传来了诸军汇集的号角声,贺若敦恨恨看了一眼已经飙远的敌军骑兵,只能心情忿忿的勒马转回。

第1111章 义释万军

正面战场上的齐军虽然已经撤离,但是留给魏军的事情却还有很多。除了对仍在交战的侧面战场的增援之外,敌军所留下偌大战场的清理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由于正面战场的齐军并非大举溃败的撤离,甲械等个人武装基本上也都随身带走了,但是在其营地中仍然抛弃着大量的车马营帐等器物,以及众多的粮草物资。

齐军为了此战投入有十几万将士,哪怕各种物资的供给并不是以长期交战为准,但是储量仍然非常的可观。由于齐主高洋等一众人马撤离仓促,紧随其后撤离的其余诸军营士们也都没来得及归营收拾物资,因此绝大部分都留在了原地。

十几万人所驻守的大营,想要完全收拾起来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交战结束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在向侧方战场上派给一定的援众之后,李泰便着令其余的将士们全都进入敌营收拾清理,赶在天黑前先将粮草和马匹军械等最重要的物料收集起来,其他的则只能留待来日。

尽管如此,随着夜幕降临,敌营中还是有许多地方没有来得及搜寻清理。而仅仅只是眼前所搜集起来的战利品,数量已经是非常的丰厚可观。

为免被敌军再杀个回马枪从而乐极生悲,李泰便也没有再继续盲目的扩大战果,直接下令将贺若敦所部右路人马也集结至此,而他自己则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处理。

跟所缴获的粮草物资等战利品相比,人员的处理便要麻烦得多。尤其是如今还聚集在河口滩涂附近的那些齐军将士们,如何处理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这些齐军军众仍有一万大几千人,并不能当作单纯的俘虏来看待。他们虽然被齐主高洋抛弃于阵,为了活命而不得不抛下武器、放弃抵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魏军就会心悦诚服的投降。

尤其上半场的交战过程中,双方在陂塬上厮杀惨烈,到现在都还有着大量的齐军尸首堆积在陂塬阵线之间。彼此间有着血海深仇,哪怕这些人慑服于魏军的强势而不敢反抗,但想要加以驯服仍然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事情。

李泰在返回铜鞮水北岸之后,望着这些齐军军士们思忖一番,最终才想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他并没有先宣布对这些人的处置,而是在亲兵拱卫下往陂塬后方东北方位的侧面战场而去。

一整天的交战进行下来,魏军投入作战人员最多的并不是正面战场,而是齐军自浊漳水东岸发起进攻的侧面战场。

齐主高洋对李泰的思路预判其实一直都没有错,一直在高洋败逃撤离战场之前,李泰心里都没有放弃放弃阵地向后方撤军的打算和准备。当然那是在战事进行不够顺利下的被动选择,但是由于正面战场一直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李泰这一备案并没有用上。

想要保证大军处于允进允退的从容处境,那么来自侧翼的威胁便绝对不能忽略。李泰之所以要派遣高乐主动发起夜袭从而将侧翼的敌军引诱过来,一方面自然是为了促使敌人分兵,另一方面就是将这隐患给提前引爆并且控制在可控范围之中。

与这一支齐军交战的,除了高乐所率领的一万师旅以外,还有中军一万人马,以及从乌苏城方面赶过来的李允信所部五千余众,投入的兵力甚至都超过了正面战场上的战斗。

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用兵安排,为的就是确保哪怕在交战不顺利的情况下,西魏主力也能够向后撤离。

正面战场的敌军虽然更多,但是由于战场地形的限制,一次性能够投入作战的人员顶多也就只有两三万人,而且魏军还进行了严密的阵线布置,只需要数量不多的精锐兵力防守,敌军就难以在正面直突猛进。而在侧面战场上,则就需要将敌军的主力吸引并控制起来,才能使其难以灵活的限制阻拦魏军的战术选择。

此时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好一会儿,但是此间侧面战场上双方仍然战斗正酣,哪怕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仍然无阻战斗的进行。

此间齐军将士显然是不愿再继续战斗下去,毕竟中军撤离的消息他们也已经早有所闻,继续再留在这里只会成为一支孤立无援的孤军,也完全没有再继续交战下去的意义了,只有尽快撤离才是上策,

因此眼下战场上的齐军将士全都退缩在了浊漳水的西岸岸旁,没有再继续将战阵铺开,很明显是在打算伺机撤离。

可是此间进攻的高乐等众将士们也都明显发现了齐军这一意图,进攻的尤其猛烈,只要齐军战阵稍有向后撤离的迹象,才如此猛烈攻势下必然就会被冲击的阵势不稳,从而进一步演变为大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