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78节(2 / 2)
由于军营中有着严格的军法限制,军士们不得私自随意出营活动,因此所见也不过只是营地周围这一隅风物罢了。但哪怕仅仅只是这一隅之内的人事风光,就已经足以令他们内心当中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了。
任谁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中的愤懑与不满也会越积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就能彻底的引爆出来。而在有心人的刻意操作与推波助澜之下,这个契机也会到来的越快,引爆的愤懑不满也会越发的强烈。
由于都畿之内物资有限,诸军营士们的食料也是逐日供给,通常会在前一天的傍晚时分由州府安排役卒将可供营士们一日两餐的食料送入营中,然后再由一干督将营主往诸营进行分配,以保证一天的饮食。
最开始的时候,虽然食料供给比较微薄,但总还能保证准时供给,营士们虽然也难免牢骚抱怨,但还不至于饿肚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粮草供给就渐渐变得不那么准时了,原本头天供给转为当日供给,而且送达的时间也在逐渐的后退,从清晨到上午、乃至于午后,很快就连一日两餐都无从保证了,营士们也都是饥一顿半饥一顿,心中的怨气也是越攒越多。
这一天将近傍晚时分,运粮的大车才姗姗来迟,而且马车的数量还远远不足。
早已经在营中等的望眼欲穿、饿的腹如雷鸣的营士们见粮车驶入营地中来,纷纷涌上前去,口中还不耐烦的大声喝骂道:“你们这些汉儿贼奴想死不成!今日怎么到来这么晚?下次若再误时,必将你等贼汉儿打杀营中!”
负责运送粮草的,都是州府在役的普通丁夫,听到这些军士们大声喝骂,一时间也都吓得脸色惨白,低垂着头颅不敢开口说话,只是用力的拖曳着粮车往营地内里行去。
但是很快就有军士发现今天的粮车数量不够,当即便瞪眼怒声问道:“今日运粮怎么只有三十几车?这么点粮食够谁果腹?是不是你等贼奴私藏!”
说话间,他们便提起拳头上前追打喝问,而那些丁役们只能抱头躲避,口中连连辩解道:“不知、不知……管库官人之发给这么多,奴等怎敢私藏、请将军饶命……”
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这些早已经饿的饥肠辘辘的军士们自然不肯罢休,满腔怒火直接发泄在了这些役卒们身上,围住这些役卒一番殴打泄愤,就连那些随队送粮的官吏们都不能幸免。
一直等到众督将闻讯赶来连连喝阻,混乱的局面才稍稍得以控制,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这些营士们实在是太饿了,肚子里饥肠辘辘,就连打人都变得有气无力,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
眼前运来的这些粮食,明显是不够全军食用的。因此不待那些督将们下令分配,早有机灵的营士趁乱凑近到了粮车旁,准备先拿取一部分自己的口粮再说。
可是当他们打开车上的粮袋后,便有一团充满腐败味道的粉尘扑面而来,粮袋中所装着的尽是陈谷烂粟,不知已经存放了多少年,早已经虫蚀腐坏便成了粉末,根本就已经难以再食用。
“这些狗贼、这些狗贼……真当我等是乞食的乞丐!这些烂粟,乞丐尚且不食、禽兽尚且不食,竟然、竟然送入营中!”
眼见这些粉末如流沙一般从指缝中流泄下来,营士们刚刚有所平复的心情再一次变得愤怒至极,就连粮车都给直接掀翻,大团的粉尘在营地中弥漫开来,顿时让人胸膛中的怒火加倍燃烧起来,就连督将们都难以再禁止下来。
“朝中狗官吝啬不仁,虐待将士、不给饮食,当真可恨!谁敢随我冲出营去、冲入城中,入奏朝廷、控诉狗官?”
单纯营中的呼喊吵闹已经不足以再发泄出心中汹涌的怒火,有人振臂高呼,向营卒们号召起来,周围营卒们当即便应者云集。
又有人大声喊话道:“入奏朝廷又有何益?当今至尊并不在都畿之中,掌控朝廷的便是那些狗官!杨愔家牛马牲畜都要精料饲喂,某等营士在边浴血奋战,归国之后竟然不如禽兽!奸臣误国,当真该杀!”
眼见群情越发愤慨,聚集起来的军士越来越多,诸督将们一时间也都叫苦不迭,他们自然不敢放纵这些营士出营,否则恐怕要在都畿中闯下弥天大祸。可若再一味的弹压阻止,则只会让营士们将心中的怨恨与不满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尔等营卒稍安勿躁,切勿出营违反军令!当下所困只是诸军乏食,若再哗噪吵闹,恐怕性命不保!”
有督将忍不住大声喝骂道,但很快其声音便被更大的怒吼声所掩盖下去,群情激涌之下,谁若敢站在群众的对立面,都是自寻死路。
见到局面已经变得失控起来,有督将脑海中思绪飞转,连忙大声呼喊道:“常山王、常山王体恤下卒,之前还与杨相公当面争执,为诸军争取饮食物料!我等将士暂不出营,请常山王来见、请常山王奏告朝廷,补齐诸营将士食料!如此既能不违国法,还能大军足食!”
“常山王、常山王!请常山王来见!”
受到这一提醒启发之后,诸营将士们也都纷纷觉悟过来,当即便大声呼喊附和。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所盛传常山王事迹,让他们对这位站在他们一边、肯为他们发声的宗王大生好感,这会儿自然而然的便对常山王报以极大的期望与信任。
随着诸营将士全都哗噪吵闹起来,动静搞得越来越大,这一情况很快便也传到了城中。
此时的杨愔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操劳,正准备停下来稍作进食,便被告知城外大营中一众营士们因为乏食而大闹起来,他心内顿时也是一惊,同时不无惊讶道:“诸军食料一直都是按时拨给,怎么会乏食吵闹?又为什么要求见常山王?”
尚书省官员们这会儿也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只能捡自己所知简略交代一下:“诸军食料一直交由司州牧负责供给,州府连日有奏人、物不足,但却并未提及诸军供粮已经不足。至于常山王,或是、或是因为日前在省中与相公争执,让那些营卒们以为求告大王可得优待……”
杨愔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一黑,旋即口中便恨恨道:“一群愚夫蠢物,不辨事实真假,只知哗噪吵闹!速告监国大都督府,调集禁军准备镇压乱卒!”
自从这些人马归都一来,杨愔便一直用尽方法、殚精竭虑的为他们筹措给养、供给饮食,而常山王为他们所做的则仅仅只是在尚书省中说了几句罔顾事实的漂亮话、跟杨愔吵闹一通罢了。结果这些人全都将困境归咎于真正做事的杨愔,一直袖手旁观的常山王反倒成了他们的救星。
杨愔自是懒得跟这些军士们解释,他一边让人通知监国大都督府准备调兵镇乱,一边又着员前往州府询问何以给营士们的物资供给出了纰漏,了解原因之后尽快作出补救措施。
第1134章 常山入营
作为如今邺都最高决策机构的监国大都督府,在遇到真正的考验时,表现却有点配不上这个级别。
这几天时间里,大都督府一直在忙于调查平秦王高归彦家人犯罪一事,郑子默等东宫属官们都将此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与面子工程,而高归彦家人所涉案件又太过庞杂,因此近来大部分都督府属官们精力都投入于此。
当城外诸营军士哗变的消息传入大都督府中的时候,一众属官们顿时也都震惊不已,郑子默等人在反应过来之后第一时间便对杨愔大加抱怨:“杨遵彦向来眼高于顶、不容异见,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味的抱怨自然无济于事,而他们也都完全没有处理此类重大事件的经验,一时间能够想到的无非是将府员群众、包括已经返回东宫休息的太子全都通知一遍并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杨相公对此可有指令?”
太子高殷对于这类事情同样乏甚主见,虽然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便回到了大都督府,但入堂之后便开口发问道。
此言一出,在堂中人包括长史、赵郡王高睿都微微皱眉,一边的宋钦道直接开口说道:“大都督府、尚书省各有分掌,如今太子殿下临朝监国,自然诸事唯太子殿下心意为准,杨相公当直尚书省中,已经是案事繁忙,倒也不必事实请问。”
其实早在太子归署之前,尚书省已经有人来传达过杨愔的指令。但是众人一则感觉这样做有些欠妥,可能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使得本来就紧张危险的局面进一步失控。
二则他们也都感觉杨愔管的有点宽了,如今太子监国、军政统管,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是需要调兵镇乱,也需要监国大都督府做决定,还轮不到尚书省来说三道四。
更何况,这一次的乱子本就是尚书省处理事情有失妥当而引发出来的,杨愔惹出了乱子还要颐指气使的安排别人给他收拾烂摊子,多少是有些毛病。
太子高殷倒是没有这么复杂的内心情绪,他只是想要尽快的妥善解决问题,于是便又询问道:“那你等诸位对此又有什么办法?”
“营卒哗变,一旦情况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应当趁着事态仍可控制之际,尽快妥善解决!”
东宫属官郑子默先是说了一句废话,然后才又继续说道:“营卒所以哗变,皆因供食不足,至于原因可以容后追究,当下之计应当快速补给食料以安抚群情。”
此言一出,长史高睿便皱眉说道:“营卒所以乏食,在于府库乏用。杨相公在事精明干练,仍然难免欠缺,今我大都督府众仓促之间又何处觅得足供数万师旅果腹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