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07节(1 / 2)
李泰需要在新占领地带建立起新的府兵组织,既需要借此统战管理这些地方的豪强武装,又需要建立起切实可靠的军事力量,而这一批军功升迁的将领们便可以分任各方,建立起府兵发展的人事框架。
针对普通的营士,当然还是得以实物的奖赏为主。他们当中许多人出征数月之久,家里可能都已经穷困的揭不开锅了,这时候如果再说什么官爵、荣誉之类,多少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兼顾的。之前西魏军队中便施行了勋士制度,趁着这一次的功士封赏,李泰再将勋功十二转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建立起一个新的勋官系统。
勋官除了一整套全新的荣誉称号之外,同时还搭配有各种特权。以往府兵授田的奖赏也被整合其中,成为勋官武骑尉之后,便自动获得授田的资格。勋功递转,依次可以获得免征免役、将官培训等相关的特权资格。
尤其是上升渠道的开放,使得兵与将之间不再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机缘才能转换。积累勋功转数,可以获得军校进修的资格,进而通过武试加入三卫二营或其他宿卫军当中,秩满之后便可加授相关的文武官职。
至于说这个军校,眼下虽然还没有建立,但府兵本来就有闲时讲武、旬月集练的传统,在这些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专门的讲武机构、针对将校兵长进行更加系统职业的培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上阳宫北再造集英殿宣武堂,十月大集讲武结束之后,便募取首批宣武学徒入习韬略,来年初夏进行武选考核!”
思路有了,李泰便做出了相关的安排,名目称谓随口拟定,然后便将事情交代给兵部陆腾,交代其人尽快执行。
与此同时,在总结了属员们进奏的封赏方案,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路之后,有关此次东征的封授计划便形成定文,李泰便着令将之传告诸军、然后交付有司加以执行,务求各种奖赏尽快到位,不要耽误了一众征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至于他自己,早在战争中途返回霸府休整的时候,爵位便从原本的唐公晋级为唐王,而接下来除了化家为国之外,也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了。
不过一场战事进行下来,作为社团老大的唐王竟无受褒扬,诸功士们也都难免有些不踏实。
于是在经过下属们的进言之后,李泰便接受了对他家那一窝“乐”的爵位荫授,除了早封南郡公的江陵乐之外,襄阳乐被封太原郡公、同州乐被封敦煌郡公,就连刚出生的洛阳乐也被封陇西郡公。
第1197章 营前捉婿
沙苑大营外,多有时流聚集于此,不断的互相打听着消息。
“此役功簿几时宣示?先登、陷阵大功者各有多少?”
由于大营周边禁止民众随意活动,这些时流全都待在距离大营数里外的位置上,各自翘首以望,神情多有焦急,同时不无警惕的左右打量着其他聚集在此的民众。
有子弟正在营中、在这里等待亲人出营的人消息要更灵通一些,这会儿便也不吝分享:“此番征事前后数战,大功者几千人,早在昨日便开始陆续授勋获赏,午后便要陆续出营!我家阿郎便因陷阵之功进授骁骑尉,有此勋阶不只荣耀乡里,来年还能辟入霸府、拱卫唐王!”
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羡慕不已,纷纷凑上前来,一边对此人连声恭喜,一边继续询问此番军功封赏的细节。
“出来了,功士们出营了!”
人群中还在议论纷纷,突然前方有人高声喊叫起来,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到营门大开,正有一干身着戎装的骑士们从营内策马行出,人群中顿时越发沸腾,纷纷向前方涌去相迎。
战马并不是府兵军士的标配,只不过眼下出营的都是优先受赏的大功之士。
姑且不论他们之前境况如何,只凭这一次大功在身,境域便获得了本质的提升,各自勋官在身,得授赐田动辄数顷计,尽管赐田还待军府落实,但如今实实在在发放下来、揣在囊中的军功券就价值数百乃至千数匹绢,一场战事进行下来,直接获得了寻常人积累大半生都难以获取到的财富!
有了这样丰厚的物质基础,供养一匹战马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战马作为战场上最为亲密的伙伴,越是朝夕相处越能保持更高的默契度,闲暇时间也能勤加操练骑射武艺。因此诸营营主干脆将战马发放给他们各人,只需归后到各自所属军府报备即可。
“阿郎阿郎,奴在这里!家中香汤温好、餐食俱备,主母等都在盼望阿郎回家!”
有等候多时的奴仆用力想要挤出人群,冲到自家郎主面前,一边摆着手一边大声呼喊着。
诸大功军士早有军府卒员入乡去通知其家人获此殊荣,并且告知归期。因此眼下聚集在大营外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大功军士们的家人。
但是在这当中也有例外,有的人家并没有儿郎获取大功、甚至都不是军府军士,但也都赶来了这里。他们可不是单纯要过来凑热闹,而是另有使命。
“那白衣小将,骑黄骠马,快、快去将人拦下!一定、一定不要让其走脱,带来家中,速去、速去!”
人群后方马车上,有人为了看的更加真切,直接站在了车顶上,在仔细眺望一番之后,便指着那群刚刚出营的军士们大声喊话道。
车前几名豪奴听到这喊话后,当即便冲入了人群中,一番用力挤到了最前方,好不容易凑近自家主人所挑选的军士面前,刚要上前去挽那辔绳,旁边却又冲出数名豪奴,一边将这一人一马环绕起来,一边满脸警惕的怒吼道:“谁家刁奴,竟敢骚扰我家阿郎!”
“我们、不是、误会了……我家主公乃京兆府徐明府,因见郎君风采卓然……”
那几名被拦下训斥的豪奴听到这话后,连忙陪着笑脸弓腰解释,然而那另几个仆员却不听他们的解释,拥从着骑士便要往另一方向去走。
战马上骑士却瞪眼大喝道:“你等谁家仆从?莫不是认错了郎主,我不识你们啊……”
“糟了!这几个刁奴耍诈!”
先前几名豪奴正自懊恼没有完成主人的叮嘱,闻听此言后顿时醒悟过来,心中愤懑不已,旋即便又冲上前去,誓要从那几个耍诈的家伙手中将人给夺回来。
类似的情况多有发生,许多围堵在大营外的人根本不是来迎接家人的,反而像是在抢人。
而那些遭到哄抢的军士们也是一脸的茫然,如果这些人是心怀歹意,他们自然也不畏惧,后方便是沙苑大营,他们更是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大功之士,总不至于被人在营前掳走加害。可是这些人看起来完全没有丝毫歹意,对他们都是恭敬无比,只是彼此间争抢起来却是非常的凶狠,似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有心急之人一语道破缘由,扯着战马辔绳大声呼喊道:“郎君不要误会,仆等今来不是滋扰,是奉我家主公命,有一良缘要赠与郎君!我家有妙龄娘子温婉贤淑,最得主公、主母爱护,非是英雄不肯舍与。郎君于国大功,乃是受唐王拣选礼遇的雄才壮士,我家娘子若能与亲,也是荣幸!”
只不过眼下来这里要送良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开始大家还讲究一个眼缘,稍作打量挑拣,可是当见到其他怀有同样意图的人那么踊跃之后,他们便也耐不住了,顿时变得更加积极,很快便从挑选转为了哄抢。
这些离营的功士们虽然一个个也都是军中悍卒,可是当身陷人民群众的哄抢中时,一时间心里也是不免有些犯怵。行走在最前方的,早已经不知道被人群哄抢裹挟到了哪里去,而后方的那些军士们见到前方混乱至极的场面,索性干脆拨马归营,不敢再继续向前。
因为今天要封奖大功之士,所以眼下李泰也在大营中没有离开,当见到原本已经离营准备回家的功士们竟又狼狈退回,心中自然是有些诧异。而当了解到事情缘由之后,他也不由得一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与所推崇的价值标准,宋代科举兴盛并推崇士大夫,故有榜下捉婿的现象,而今当下这个世道乱世未已,更兼唐王重武功,出现这种营前捉婿的现象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当看到那些归营军士们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时,李泰心内也是忍不住恶趣大生,他麾下精兵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结果回到关中后却因为老丈人们太热情围堵,居然连家都回不去!
笑过之后,问题还是得解决。尽管这也不能算是什么坏事,李泰也乐见府兵军士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但是类似的情况如果完全放任不理,必然也会滋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诸如营前哄抢的纷争只是小事,可如果因此发生什么抛弃糟糠、一女多配、骗财骗色之类的事情,无疑会给社会伦理道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个社会道德沦丧,那么与之相关的信仰、志向、节操等必然也会荡然无存,而如果这些都没了,公信力又算个屁。
因此李泰一边命人出营去控制局面、维持秩序,一边又让人将此事记录下来,稍后霸府议事的时候要进行商讨立法,对于军婚事宜进行一个协调管理。
对于新成的婚姻可以少作或不作管束,因为任何的监管都会给关系的建立增添障碍,霸府的行政力也还没有阔绰到可以随意浪费在这样的枝节问题上。
但是对于即定的、已成的婚姻,则就要给予足够的保障,无论对男方还是对女方,都要给予足够的保护与约束,军府方面需要尽力杜绝伦理罪恶的发生,真正严重的情况便要军法处斩、明正典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