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19节(1 / 2)

可是这些线路如今也被北齐修筑了长城戍堡加以封锁,而且山道崎岖难行,难容大军长驱直入、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难以运载。一旦北齐集结重兵于晋阳城内外,便可以仗着地主之利从容击退来犯之敌。

但是如果不进攻晋阳的话,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发起进攻,北齐都能不失应对和反击之力,可以从容调度晋阳的武装力量前来迎战。一旦双方在外围区域拉锯过久,那么西魏可能又要面临一个后劲不足的情况。

在经过一番权衡商讨之后,李泰还是决定将晋阳作为首战目标,至于兵力则分成三个方向发起进攻,首先以轻装精锐自离石地区向晋阳进逼,让北齐因此心生警觉、从而将各方兵力向晋阳收缩集结。第二路人马则从河东北进东出,切断上党地区与晋阳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孤立晋阳。

至于第三路人马,则就从朔方地区发起进击,自河套集结师旅,循武川故地大举逼近北山长城,跨越北山长城向晋阳发起进攻。

随着这个基本的作战计划被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进行细节方面的讨论,各路人马配给兵力多少、以何人统率以及具体的军期路线等等问题。

总之,在确定下来此次战事将以覆灭北齐作为首要目标之后,整个霸府文武群众全都变得兴奋起来,各自踊跃献计。

第1224章 三路进军

李泰所提出的兵分三路,并不是指的要将人马平均的分成三份、再从三个方向往晋阳发起进攻。在重要的军事行动当中,并不是分兵越多、操作越多就胜算越大,分兵太多反而会因为配合不足、变数太多而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分头击破。

在这个问题上,明末的萨尔浒之战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战例。而东西魏分家之初所进行的小关之战,也算是弄巧成拙的一个例子。

所以这一次李泰的兵分三路也并不是简单的三路人马齐头并进,而是三个战争阶段,通过不同阶段所派出的人马对敌军进行压迫与威胁,从而营造出有利于自身的战场情势,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战斗。

像是第一个阶段的战斗,西魏就是要直接针对晋阳发起攻势,让北齐国内气氛变得警惕紧张起来,将其主要兵力集中于晋阳地区,从而削减北齐在其他区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活动的能力。

虽然李泰之前说不必太过在意北齐侵扰义阳的真实目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就会放任敌方展开行动而不加回应。无论敌军意在何方,西魏反击的目标都是晋阳,这就是最为凌厉也最有效的反击!

对于这一阶段的战事,李泰打算交由韦孝宽主持。韦孝宽的军事能力自然无需赘言,而且这几年他一直担任唐州总管、驻守与北齐对峙的最前线,对于北齐尤其是晋阳区域的情况也最了解,由其负责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想必能够达成霸府的战略目标。

虽然雀鼠谷一线路径被北齐经营的非常牢靠,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有潜入渗透的方法和路径。韦孝宽本来就非常擅长各种谍报操作,这些年在唐州面对北齐不遗余力的封锁与防备,其人也摸索出了许多的途径。

在这第一个阶段的战事当中,西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通过针对晋阳的军事行动来进行敲山震虎、限制晋阳北齐军队的行动,使其主力龟缩晋阳。只要能够达成这一点,第一个阶段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

因为汾水一线的唐州等地本来就聚集了数量颇为可观的边防人马,所以李泰倒也并没有再继续由关中往唐州增派人马,只是派人传令给唐州的韦孝宽,通知其人霸府已经决定继续开战,并将这一阶段的任务向其下达。

虽然后续的军事行动还是要看上一阶段的任务达成效果如何,但是出于对韦孝宽能力的信任,李泰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并没有太过保守,还是下令关中的军队开始进行集结。

第二个阶段则就是在将齐军主力吸引到晋阳方面之后,魏军便出兵进击上党地区,进一步针对晋阳地区进行封锁,使河北方面的人员物资并不能顺畅的进入到晋阳,同时也大大削弱齐主高演对整个政权的掌控力,使其难以灵活的调度国中所有的资源投入到这场战事中来。

等到这些削弱孤立的目标达成之后,第三路人马再从北山长城杀入,这才是真正针对晋阳的一个大杀招,需要力求攻克晋阳城,并且最大程度的消灭北齐聚集在晋阳周边的有生力量。

第一个阶段的战事由韦孝宽负责主持,李泰则打算自己亲自主持第二阶段的战事。

一方面第二阶段是战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旦开始就务必需要做到最好、针对晋阳进行最大限度的削弱,如此才能确保第三阶段的战事能够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第二阶段的战事与上一次战事多有重合,上次西魏是在铜鞮水完成了决战之后便开始主动收缩撤回、转而开辟第二战场,这一次则就是要将此区域内的战事继续推进下去,无疑李泰继续担任主帅才是最为合适的。

至于第三阶段的收网之战,李泰在经过一番权衡,还是决定交给杨忠主持。

杨忠无论资历威望还是能力都可以说是不二之选,呃、倒也不是没有别的人选,六柱国还剩下一个老人瑞于谨。不过李泰当然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于谨,他甚至还在盘算着要不要安排于谨跟随自己一同出兵。

除此之外,李泰还打算传信给突厥,并邀请突厥一起出兵。如此规模庞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是很难做到掩人耳目的,突厥方面近年来与两国互动颇为频繁,想必不久之后便会察知。而且由于此次的目标乃是晋阳城,晋阳城高池阔且精锐毕集,是很难做到速战速决的。

既然如此,那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干脆直截了当的通知突厥,并且借突厥之口将西魏此番要覆灭北齐的意图传达到北齐国中,从而给其国君臣施加更大的压力。

至于说要求突厥一起出兵,既是为了逼迫突厥表态、同时也暗藏险恶用心,李泰也正色对杨忠说道:“今我方使南面小可汗北去阴山,乌尊可汗对此必然多有怨恨。此番纵或受我所迫而出兵助战,其心意亦绝不可谓为单纯。安陆公此度难免要与狼同行,届时须得心存警惕、不可懈怠!”

杨忠也是混了多年的老江湖,听到李泰这么说后便点头说道:“主上但请放心,臣自知突厥狼子野心。不过乌尊可汗于其国内本就有乏威望、难御群众,纵有所谋亦必难免会有端倪显露。若其人当真恶意难藏,是欲步其兄后尘,臣等也不惧送其翁婿共赴黄泉!”

乱世之中本就尔虞我诈,尤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勾心斗角、变幻莫测。虽然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小道,但是话又说回来,真要谁能拥有绝对的力量,那还算是乱世吗?

起码到目前为止,西魏与突厥之间的同盟还没有走向破裂,尽管突厥与北齐之间也缔结了盟友关系,而现在就要借此事看一看突厥究竟更加看重与谁之间的同盟?究竟是愿意和西魏一起加入到覆灭、瓜分北齐的盛宴中,还是要舍弃自身与西魏之间的同盟关系,为北齐消灾挡祸?

杨忠的话语中已经毫不掩饰对突厥的恶意,也就说在他们西魏上下看来,突厥对此作何表态其实都已经不影响西魏内部对突厥的未来关系定位。只是如果突厥想靠近战场、便于搞什么骚操作的话,只要答应了西魏联合出兵的要求,那就会给北齐国内造成巨大的压力和震撼,而这才是西魏所真正需要的。

随着更具体的作战计划被制定出来,相关事情也开始陆续的执行起来。西魏首批的征集甲兵计划是十万人,这对如今早已经运作成熟的西魏霸府府兵系统而言并不是多有难度的事情,只需旬日便可召集完毕。

不过在正式的发起进攻之前,西魏方面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派遣使者前往北齐境内表示抗议。毕竟两国眼下还处于和谈罢战的状态中,结果北齐却不声不响的派兵侵扰义阳,西魏方面为了师出有名,那自然要表达严厉的抗议。

不只是作为如今北齐军政中心所在的晋阳,就连已经逐渐过气了的邺城,李泰也同样派遣使者前往谴责齐军主动挑衅一事,并且要求北齐立即对此做出回应,否则那就要做好接受西魏各种打击报复的准备!

北齐邺都尚书省中,当留守邺都的长广王高湛在面对魏使劈头盖脸一通斥问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发懵,因为他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脑海中第一反应是莫非魏国是故意捏造事实来找茬的?

可是当魏使摆出义阳遭受侵扰的各项记录与种种损失的时候,高湛又忍不住心生疑惑。他虽然并不知晓内情,但也并不是傻子,心知如果西魏是要刻意诬蔑找茬,未必会如此言之凿凿。

旋即他便又联想到驻守邺南的段韶不久前提出一份涉及人物钱粮非常多的后勤计划、要求邺都方面予以配合,高湛心内顿时不免又是一沉。

他先将魏使敷衍一番,旋即便着员邀请段韶归都,待到段韶归来后,他便神色冷厉的询问道:“王前索取众多谷帛丁役,究竟所谋何事?至尊知否?为何我竟不知!今魏使来问其国义阳频遭我国人马侵扰,是否与王所谋划之事有关?那义阳远在淮南之境,王莫非欲弃邺都而图谋岛夷之地?”

第1225章 箭在弦上

听着长广王这一连串的质问,段韶心内不由得暗叹一声,同时也颇感头疼。

长广王与当今皇帝乃是同父同母的至亲兄弟,但彼此间关系却并不怎么好。虽然他们两人旧年也曾亲密无间的一起发动政变,但自那以后关系便是每况愈下,以至于都到了相看两厌的程度。

如今皇帝陛下常年待在晋阳,邺都这一摊子事务则基本上都交给了长广王,除了一些实在避不开的人事之外,彼此间在某些方面甚至都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就拿这一次段韶所计划的收复建州一事来说,段韶是直接奏报到了晋阳,但晋阳方面的皇帝却表示在计划正式执行之前,不必告知邺都方面太多细节。

皇帝或许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但是这一交代也体现出对于邺都方面留守人员的不信任。毕竟这些河北世族们与陇西李氏之间有着或深或浅的牵连,一旦让他们知晓了北齐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乃是建州,西魏方面知晓此事想必也就不远了。

但是这种刻意的隐瞒,也就难免会将长广王排斥在核心机密之外。而想要完成这一计划,又少不了要依靠邺都方面的后勤支持。

皇帝不肯对长广王开诚布公,段韶夹在他们兄弟之间也是颇为尴尬,此时面对高湛的质问时,他一时间也不知该要如何作答,沉默片刻之后才又沉声说道:“相王多虑了,如今我国与魏国对峙,核心安危便在大河以北,纵然有所图谋亦不离此间,义阳之事或有或无、亦不必深问究竟。”

高湛倒也可以称得上是精明警觉,在听完魏国使者的控诉之后便意识到许多事情,但他却以为段韶是要瞒着他率军南去征战淮南,则就不免显得精明有余而格局有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