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37节(1 / 2)
“这、这……先时所见只是敌之别部,并无全盛军容,录王行前有嘱,某等才未、才未……”
段懿等人听到这训斥声,一时间也都紧张不已,低下头去不敢去看段韶那愤怒的眼神。
段韶紧皱着眉头,脑海中快速思忖着对策。他此番返回晋阳之后,又从皇帝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情况,那就是幽州刺史斛律羡将率东北数万师旅自太行山北的灵丘回防,届时可以尝试自肆州南北双向夹击西魏与突厥联军。
想要执行这一战术,则就尤需保证晋阳周边不会再出现新的更大的威胁,这样晋阳方面才能派遣足够师旅北进,井陉的防守自然是尤为重要。
所以段韶此番返回井陉之后,也是打算继续坚守不出,只要能够将河北魏军阻拦在太行山东面,如果斛律光兄弟能够配合默契、发挥出色的话,晋阳方面是能够出现好的转机的。
可是现在将近一半的师旅已经被吸引出了土门大营,以李伯山之缜密歹毒,如若土门这里无作策援的话,这些人马能够平安返回的可能微乎其微。哪怕土门这里仍然固守不出,骤失一半兵力对士气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所以眼下段韶也是不得不救。
“传令诸营,全军备战!”
稍作沉吟后,段韶便即刻下令道,旋即他又望着高阳王高湜说道:“此番出与贼战,战事必然凶险激烈,后路安危亦不可忽略。平都近日频有告急,请大王且引所部前往阳泉镇守策应。”
高阳王高湜官任赵州刺史,本来不算是段韶的下属,只是在魏军攻夺邺都之后,河北诸方响应其势,高湜因恐受袭,索性便率部奔赴土门与段韶汇合。
段韶自知土门军众擅自出击之后,将阳泉驻守军众调来五千随其一同返回土门,这会儿便安排高湜前往阳泉驻守。
相较于井陉出口的土门关,阳泉还地处后方,无疑要更加安全一些,高湜没有多做犹豫,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并又向段韶抱拳说道:“强敌入侵,国运艰难,幸有录王等忠勇柱臣守卫社稷。分别在即,唯祝录王此行能够痛快杀敌、凯歌高奏!”
段韶听到这话后眸光先是一黯,旋即又变得明亮起来,向着高湜重重点头,然后便拱手作别,转身出帐巡视营务。
此时滹沱河北岸也传来最新的战报,双方参战将士都对峙于真定残城之中,在此之外则暂时未有新的变故发生,至于继续向北查探敌情的斥候则因路程遥远的缘故,仍然还未返回。
段韶先行率领五千精骑离营北行,途中看到还有许多正向土门大营而来的定州民众,他略作沉吟后便吩咐道:“不许这些定州士民来就大营,皆驱往滹池南岸安置。”
旁边部将未解其意,但见段韶神情冷峻严肃,便也不敢多问,连忙点头应是,然后便分遣部众执行此令,除了将还在途中的民众劝返之外,就连之前那些已经靠近土门大营歇息下来的,也都再次向北进行驱赶。
此时的真定残城中,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之后,双方将士也暂时分开,各自据守残城中一片区域内。城中那些建筑残骸之间,到处都横陈着战死将士的尸首,既有齐军的,也有魏军的,放眼望去几乎见不到一片闲地,足见刚才战斗之惨烈。
高长恭率领所部军众位于城池的西南角落,他正扶刀而立,瞪眼望着对面十几丈外的魏军阵队,口中大口喘着腥热的气息,左肩甲上有一道触目惊心的刀痕,若非他乃是军中上将、甲防精良,加上亲兵们营救及时,之前怕是就要被敌军那名勇猛不逊于他的小将砍杀阵中。饶是他性格勇毅,回想刚才交战情形时,也不免心有余悸,那种差之毫厘的死亡威胁,任何人都难以忽视。
饶是他入城悍不畏死的厮杀一通,但仍然未能扭转之前猝不及防所形成的劣势。尽管城中齐军数量更多,但仍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眼下阵队仍然处于分散状态,并没有完整的聚合起来,甚至还有千余名齐军军众被魏军包围在其中,眼下抵抗交战声越来越弱,不知是已经放弃了抵抗,还是已经被全歼。
城中巷战短兵相接,反应稍不及时便不免要遭受压制、死伤惨重。尤其这座镇定残城要比普通的城池更加残破杂乱,难以进行大军团步阵交战的布置,往往都需要小股战队进退厮杀。
这并不是齐军的长项,尤其是六镇鲜卑军众,他们的战争经验更多的来自于骑兵野战,步兵交战的经验也有,但往往都是开阔地形的大军阵会战,诸如河洛邙山之类。
至于魏军……高长恭又想起了当年铜鞮之战中,魏军在铜鞮水北岸所布置的那些车阵,依靠有限的障碍物进行小股精锐战阵交战,这似乎是魏军最擅长的战法。而真定城中那些看似杂乱堆放的建筑残骸,在今日这场交战当中,似乎也起到了当年那种车阵的效果。
难道魏军之前在破坏真定城的时候,便已经将这残城预设为日后的一处重要战场?
脑海中生出这个念头后,高长恭又环顾这城池一遭,心中不免更生寒意。
真定城所在不当险要,魏军当时也是很轻松便将之攻克下来,但却用了比攻城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破坏城池,当时土门大营中众将只当这一举动是挑衅与发泄,可是在亲身经历之后,高长恭才发现这是在一马平川的滹沱河北岸制造了一个有利于魏军发挥的战场!
但就算是魏军有此深谋远虑,也要有蠢人一头栽入进来啊……
想到这里,高长恭心中更加沮丧。因为平原王的告诫提醒,他对魏军并没有心存轻视,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其北面援军的情况,但魏军舍弃上万战马只为尽快把将士投入战场作战的做法已经让他倍感意外,更让他感到惊诧的却是原来陷阱一直都摆在他的眼皮底下!
当然,如果没有那上万名魏军将士以惊人的方式投入城中作战,这陷阱也难称为陷阱。可是现在……
高长恭又望向被魏军隔离在远处的其余部伍,由于部众被分割各处,他也不清楚刚才战事当中具体战损多少,但心中却闪烁着一个不敢深思的念头,那就是如今城中己方兵力还占据优势吗?
不过此战也并非没有收获,就在他们双方交战的同时,留在城外的齐军军众已经将魏军遗弃在外的战马大部分收集了起来。上万匹战马的斩获不可谓不可观,尤其让此城中的魏军丧失了机动力,如果眼下再有足够的兵力入城厮杀,全歼这一支魏军并非梦想!
可是,土门方面会做增援吗?而且,魏军费尽心机在此布置的一个战场,难道真的就技止于此?须知高长恭前后往这座城中投入了两万多名将士,外间仅仅只有两千多后备徒卒,如若魏军再有一支人马及时抵达,后果将不堪想象!
这种充满了未知莫测,越努力似乎就会踩入敌人陷阱越深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倍感无助。
往年高长恭也有与魏军交战的经历,但都是作为偏师部将执行主将的决定,如今才是他真正的独当一面、自己制定战术并作执行,但这感觉却非常的不好,仿佛有一根缥缈无形的绳子牢牢的牵引着他,越进取越被动。如今的他已经不知道是要继续硬着头皮坚持下去,还是趁着眼下还未彻底的沉沦及时抽身,又或者走得了吗?
正当高长恭心中杂念丛生之际,城外有奔马匆匆而来,向着城内大声呼喊道:“启禀兰陵王,录王业已返回土门,并携大军北进增援,稍后即至!请大王于此安心为战,力歼贼军!”
闻听此言,之前还有些意志消沉的高长恭与众将士们又都纷纷面露喜色、各自抖擞精神,高长恭也趁机大声在城中喊话鼓舞士气,并告令被分割在诸方的军众们向其靠拢。
齐军方面有段韶率领大军增援的好消息,而魏军方面却无此类情况发生,本该是意气消沉,但是魏军那里反而也跟着齐军一起大笑起来,并不乏人高声呼喊道:“之前东贼龟缩不出,我大军欲破之而未果。今贼将段韶终于忍耐不住,出营赴死,儿郎们壮功可得,此役后直赴晋阳,擒杀贼主!”
“擒杀贼主、擒杀贼主!”
城中魏军将士们也都纷纷振臂高呼,哪怕眼下情况似乎对他们不利,但他们却仍然有恃无恐,这态度不免让高长恭既惊且疑,但还是收起杂念振臂高呼道:“贼众寡弱、自取死路,今我数万师旅聚此,杀之有若刈草!诸军速速向我聚拢,勿为贼众分割击破。”
双方将士刚刚恢复了些许气力,接下来便又交战起来,随着高长恭发声呼喊,不只被分割在城中各处的齐军向其聚拢而来,那些魏军战队也都争相向他所在的方向杀来。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此贼必然不俗,前我一刀未能斫之,此功必为我有!”
魏军阵队中,看到高长恭呼喊聚众,之前与之交战、但却未知其人身份的一小将忍不住拍膝感叹,然后便大吼着又杀向对方。这小将乃是杨忠的次子杨整,大有其父勇武之风,在诸少壮当中虽非最长,可是上了战场之后自有一股悍不畏死的气势。
“哈哈,尔等速随杨郎杀贼,勿为余子夺此功勋!”
之前率部增援此间的乃是大将贺若敦,此时听到杨整在阵中的吼叫声,当即便摆手吩咐身边一众身经百战的亲兵精锐随杨整一起冲锋。
他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拍杨忠的马屁,而是因为杨整这小子乃是他的女婿,助女婿抢夺战功,那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眼下贺若敦眼中还闪烁着精光,心中暗自念叨着:“河内公慧眼识佳婿,天下称之。主上天人也,我自不敢比美,但河内公婿子亦不独此一人。一门兄弟若有贤与不贤,自然高下立判!”
他很羡慕时流对独孤信眼光的称许,以至于打起了杨忠儿子们的主意。主上自然是世人难以企及的人物,可如果杨整的时誉功勋超过了其兄长杨坚,不就意味着贺若敦的眼力起码也有独孤信一半的功力?
同在阵中奋勇杀敌的贺若弼瞥了一眼那翁婿相得的画面,只觉得心中一股别样的情愫流淌而过,旋即口中便大吼一声,手中陌刀再向对面敌将斩去。
好男儿自然要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攀附裙带又算是什么东西!只有那些无知俗人才会以为主上是受河内公带挈,主上所创威赫功业就连河内公自身都拍马难及!包括他老子在内,也不过是一腔俗人的见识!
真定城中再次厮杀起来,而段韶所率领的军众也渐行渐近,当得知北岸还是那些魏军在真定城中厮杀的时候,段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将儿子段懿招至近前来吩咐说道:“李伯山既然已经屡为先手,断不会再无后计。我怀疑他根本就不在定州城下,早就已经隐于别处。
你不必再共大军行止,速引三千精骑北去定州告变。魏军南来,定州城外必定空虚,若南安王能趁势突围,与你内外夹击城外魏军余众以解定州之危,则此间纵然战事不利,亦不可谓大败。若事不能成……你也不必再归,且去幽州,以观后事。”
段懿听到父亲语气颇为沉重,便张嘴想要安慰一番,却被段韶摆手制止,于是便重重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