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56节(2 / 2)

不同于河南的纷乱,淮北州郡还保留了一些北齐的人事编制。诸如宿预、下邳等地,尽管北齐朝廷已经不复存在,然而这些郡县官员们仍然奉行齐制,各自据守城池,不肯开城投降。

倒不是因为这些城池中的官民对于北齐有多么忠诚,而是这一片区域常年处于南北对抗的最前线,尤其是在侯景之乱后,淮南大片土地为北齐所侵夺,后来又接连在北齐、南朝与西魏之间易主,搞得这一片地方的官民都不知究竟该依从哪一方,索性便固守自我。

如果要作类比的话,这些地方的民众大概就类似于之前韩雄等豫西关南的武装力量,他们并不隶属于哪一方的核心武装,但却必须要依附哪一方才能存在。尽管眼下北齐已经事败,但这些地方本就不属于北齐的核心势力范围,感受并不真切,如今唐军北进,他们则循着过往的惯性仍在进行抵抗。

所以若干凤这一路人马前进的并不怎么顺利,他们先后在宿预、下邳都进行过一番辛苦的战斗,才算是将城池攻夺下来。

不过随着城池告破,这些守城的将士们也不再顽固,尤其是在唐将羊鹍等人认真的跟他们讲述一番如今天下大势的变化,这些人才后知后觉的心生后怕,继而便又纷纷请求随军出征、以期能够将功赎罪。

淮北民风向来彪悍,像是早年间东晋的精锐武装北府兵,以及南朝宋刘裕北伐的主力便基本上都是淮北乡义勇士,故而这些人敢于据城抵抗唐军。而当他们加入到队伍中来后,各自也都踊跃表现,使得这一路人马后面推进也变得顺利起来。

很快若干凤便率军自下邳沿沂水向北推进到了琅琊郡,此境不同于淮北地势平坦,境内多有山丘,便是后世所谓的沂蒙山区。

当这一支唐军动态传到青州的时候,青州城内刚刚有所好转的气氛顿时又变得紧张起来,唐军几面出击,给人一种捉襟见肘、疲于应对的无力感。

作为团伙智囊的高元海入宫进言道:“南路贼军之来,譬如旧年南燕之与宋武相争,需速派遣大将统率精军南去布防沂山、东山之间,切勿使贼突破此间山水,否则青州必不可守啊!”

“谁人愿往迎拒敌师?”

高湛也担心敌军继续向前逼近,闻言后便望向众人发问道,然而凡其视线所及,众人却都纷纷垂首避开其视线。

如今高湛身边多是侫幸之辈,如斛律平那般还敢迎战敌军的将领少之又少,况且就连他自己都是得过且过的心理,其余众人自然更加的乏甚斗志。

“琅琊太守羊烈,出身泰山羊氏,本就是此域雄族。之前至尊称制,羊烈并未遣使奉表来贺,其意叵测。但羌贼执刑甚苛,诸如赵郡李氏诸员凡有受彭城伪命者,俱加诛灭!如今至尊可遣使往授羊烈高官贵爵,其人因惧遭诛、为求自保,必然只能力战不屈!”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感受到高湛视线在自己身上游弋好一会儿的韩凤便连忙起身建议道:“旧羊烈族兄羊侃叛魏投梁,可知此类汉儿绝不可信、死不足惜。但今羌人威刑恐怖,只要羊烈受此名爵,则唯死一途!待其力战挫敌锋芒之后,再遣师旅南下迎战,自然胜算更大!”

第1284章 不计前嫌

琅琊郡城并不是雄阔大城,但也同样的不好攻打。

此境山丘纵横,地势崎岖多变,往年常常沦为交战之地,境内也多有强梁盗匪流窜,为了防备敌情贼患,乡野民间往往也都要修筑坞壁,大坞小城广泛分布在沂山沂水之间。

这样的连坞防事攻打起来非常的棘手,一如旧年东西之间在洛西关南所修筑的那些城池,而琅琊郡城就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坞壁包围其中,想要攻打到琅琊城,就必须要将外围这些坞壁都给逐一拔除掉。

唐军在抵达琅琊郡境内之后,便按照惯例先行派人前往那些寨门紧闭的坞壁喊话劝降,然而却是收效甚微。

这鲁南地区本就远离东西之间传统的交战区,民间甚至都不知道唐军究竟是何来历,当将士们在坞壁外喊话劝降的时候,坞壁中却还在大声喊叫着:“淮贼岛夷杀来了!”

如此情景,自然谈不上什么有效沟通。这些乡民们非但不了解唐军的来历和势力如何,对于他们的老乡同样充满排斥和敌意。须知他们口中所叫嚷的淮贼岛夷,往上数几代甚至就是他们的同乡之人。

眼见劝降无果,若干凤便也决定不再浪费唇舌,当即便下令向着这些坞壁发起进攻。而那些之前在淮北投降过来的乡义们便又再次担当起了先锋角色,开始奋力攻打坞壁。

这些坞壁规模虽然算不上大,但却分布的很密集,一条沟谷前后便分布着好几座,小一些的不过容纳十几人,大一些的也不过百十人。看起来有点简陋不堪,真正战斗起来的时候却非常难缠,乡人们拿着自制的钩链农具等改造的武器,有的干脆就是竹木锐刺,他们以这些简陋的坞壁为据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退,而当唐军深入沟谷的时候,他们便又反杀回来。

如此交战一番,唐军好不容易才打穿一道数里长的沟谷山道,充当先锋的淮北乡义竟然死伤达到上百人之多。那些被击退的乡人们却并未溃败逃散,而是撤退到后方的沟谷中再次集结起来,探头探脑的窥望着唐军动静,并且选择另一处适合阻击的地点。

“这些鲁南山民当真刁悍,他们难道就不怕死?”

尽管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可是也让若干凤领略到了这些乡人的难缠,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些乡人多么有战斗力倒也不尽然,毕竟连基本的弓刀甲杖都有所欠缺,无非凭借着山势地形反复的聚散纠缠,很难给唐军造成什么明显的伤害,但却大大拖慢了大军前进的速度。

如果有足够时间的话,剿定这些乡野人士也并不算多么困难的事情,毕竟双方本来就不属于一个层次的对手。可是眼下最重要的无疑还是奔赴青州,消灭以高湛为首的这一股北齐残余势力,而非羁留途中与这些乡人们纠缠。

尽管朝廷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军期,但毫无疑问也是越快抵达战场越好,若干凤实在不愿意受困于此,浪费太多的时间。

“不要再继续与这些乡士纠缠,集结精锐战卒,直取几座郡县城邑!”

在权衡一番后,若干凤便放弃了大军一路向前平推的想法,准备集中力量优先拔除几处枢纽据点。

鲁南地带虽然山岭起伏,但也并不是全无平野,沂水、沭水等河道流经的区域倒也地势平坦,只不过如果不拔除沿途那些连坞据点,坞壁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冲出乡士武装来对大军进行滋扰袭击,严重影响军事行动。

攻拔这些坞壁劳时费力,若干凤便先率领大军临河扎营、不再急于前进,转而将精锐人马集结起来,直接绕过那些小型的坞壁,继而直攻那些有规模的城池。只要将这些城池拔除掉,那些周遭的连坞即便是仍然在守,但是因为欠缺一个整体的协调调度,只能各自守据一方,便不足以对大军的行动造成阻挠了。

于是接下来,若干凤便着令羊鹍、宇文忻等部将率领军众笔直向前,而他则在大营中集结了一千名精骑随时待命,一俟发现周遭坞壁有调集人马外出袭扰的迹象,他当即便亲率精骑前往恫吓阻拦,使得这些坞壁中的兵勇们难以支援遭受进攻的城池。

如此一来,唐军的优势便又得以发挥出来,此间乡人也难以再凭着地势施加困扰,接连被唐军攻拔下境内的武阳、费县等诸城,使得大军得以顺利的推进到了琅琊郡城所在的即丘。

当唐军推进到即丘城下的时候,琅琊郡境内的守军们也都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纷纷求问太守该当如何应对危难。

即丘虽然是琅琊郡城,但是作为琅琊太守的羊烈却率部驻扎在郡城西北方向的新泰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新泰是其乡土所在,也是泰山羊氏的郡望所在。

邺都、晋阳两都陷落之后,北齐政权便可以说是灭亡了,至于高湛在青州所建立起的小朝廷,无论是威望还是号召力都非常微弱。

左近其他州郡官员们为了能够维持住对治下的控制,所以选择投靠高湛的小朝廷,但是羊烈所出身的泰山羊氏乃是当下山东首屈一指的强宗豪族,不需要来自朝廷的授命也能对乡土拥有极大的控制和影响力。

故而当高湛在青州称帝的时候,羊烈也并没有急于奉表归顺,而是暂且从郡城退回了新泰乡里,一方面将乡义部曲召集起来增强势力,一方面则就是守在乡里观望局势的发展。

但天下大势的发展却不会受他一个敌方豪强的心意影响,他这里希望能够自守乡里、与世无争,可是当淮南的唐军向北推进的时候,他所处的琅琊郡便无可避免的要遭受冲击。

“使君,唐军已经连下数城,乡义们尽管极尽阻挠,也难阻其军向前推进。若是即丘城再被攻克,则大半乡土尽为所侵啊!而今城中父老委托下官来问,若仍需战,请使君速速率部前往增援。若不再战,则速告父老开城请降,犹能不失归义之迹。否则若待城破,恐怕满城父老俱为刑徒啊!”

有从即丘奔行而来的郡府官员来到新泰城,见到羊烈之后便作拜说道。

羊烈听到这话后也是不免愁容满面,心中左右为难。之前的他是想要等到局势更加明朗之后再思忖该要何去何从,原本在他想来唐军纵然要征讨盘踞青州的高湛,无非是沿河一路东进、直取青州,不会对地处群山之间的新泰城过多关注。

如果高湛承受不住唐军的攻势而败亡,他自然也就会奉表降唐,使得此境传檄而定,无论是他还是乡人都能尽量避免遭受战争的波及。

可是他却没想到唐军竟然直接从淮南发起进攻,而地处鲁南的琅琊郡便首当其冲的遭受攻击。原本他也不是没有想过顺势降唐,可是几日前青州方面突然派遣使者至此,传达伪主高湛的诏命,将其封授为泰山郡公、北徐州刺史,这又直接将他挤兑的进退两难。

虽然眼下乡中父老们还不是很清楚天下大势的变化,但羊烈如此身份自然有其消息渠道,河北赵郡李氏族人们因为贸然接受伪主高浟的封授而遭到严酷刑罚,几乎满门处斩,羊烈对此也早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