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89节(2 / 2)

无论怎么想,冒着舰船被唐军拦截抢夺的风险去接应搭救那些败众,都比不上将他们抛在对岸作用更大。

随着侯安都一声令下,原本还在钱塘城附近江面穿梭巡弋的舰船便纷纷向后方江中撤退,而那些正在水门码头上等待舟船接应的败军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后,口中顿时发出绝望的悲吼乞求声:“不要走、不要……救命、救命啊!唐军杀来了,快来相救……”

然而任由他们怎样的悲呼哀号,江面上那些舰船还是越行越远,一些守军将士见状,便直接跃入了江中,向着舰船驶离的方向便快速游去。

然而眼下仍是冬末初春的潮寒时节,这会儿又是气温骤降的傍晚时分,一众败卒胆气已失、血气更竭,哪怕水性再好,一旦跃入寒凉的江水之中,还是会快速的失温,不多久便被冻得手脚抽搐,而后便不受控制的沉没江中。

至于那些舰船因为接到命令要快速远离江边,切勿被唐军欺近夺船,军令所驱再加上也担心自身的安危,自然不会停下来等待那些拼命想要游上船来的军士,仍是态度坚决的往江中而去。

与此同时,入城的唐军也已经完成了对城内的肃清,并且分出一队人马往城南水门而来。上万民军众拥挤在城南这狭小的空间内,就连探出水面的用竹木打造的码头栈桥都被踩踏的咯吱作响,眼见很快便有可能断裂到江中去。

唐军将士渴望军功,一路向此杀来,那些聚集在此的败军军士们初时还挥舞着武器稍作抵挡,但见到冲杀来的唐军越来越多,顿时也变得惊惧有加,江面上原本应该入前来接应他们的舟船也都纷纷撤离,越发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愿降、某等愿降,乞请将军饶命、饶命啊……”

眼见逃生无望,为了活命便陆续有军士抛下手中的武器,拜伏在地向着唐军哀告乞降,而后方人群由于太过密集拥挤,甚至就连伏地乞降都做不到,只能声嘶力竭的吼叫着乞求饶命。

此时唐军主将史宁也在亲兵拱卫下进入了钱塘城,萧摩诃这个降将因为之前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加上原本还曾经是此城城主,因此便也获准跟随在主将身后一起入城。

城中战斗已经结束,各处骚乱也已经平息下来,从城南传来的哀号乞求声就变得尤为刺耳。

萧摩诃新经家人生离死别的丧乱,心情仍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可是在听到诸军士们的哀鸣声后,还是不由得心生恻隐。

尤其想到当中可能还有不少昔日曾经并肩作战、情义深厚的袍泽,他便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了史宁的面前,口中沉声说道:“此间群卒之前顽抗王师、诚然罪大,然此群徒不过流矢而已,性难自主、受制于人,侯安都等权徒欲将射往何处,群徒便往,虽有罪行,实无贼心。恳请将军体恤,普赐仁义,活此群徒!”

史宁听到萧摩诃为那些败军求情,略作沉吟后便回答道:“王师南来之前,已有檄文传告三吴士民,此行只为诛除奸恶、无虐苍生。唯尔愚众无视王道正音,偏听奸徒邪论,遂惹此祸,纵然尽死此处,亦咎由自取。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吾主司天执宪、亦同此德,今且赐此群徒一线生机,萧某归义杀敌、的确有功,今既为此群徒求饶乞活,便且由你前往招降,一鼓之后若此群徒仍未归附,一并杀之!”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萧摩诃听到这话后忙不迭叩首谢恩,而后便带着几名军士直往城南水门码头而去。

此时的码头上嘈杂纷乱,靠近唐军一侧不断有徒卒弃械请降,而靠近水面一边则不断有人跳水跃入江中,尽管绝大多数都被寒冷的江水所淹没,但当此生死危难之际,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保持冷静了。

萧摩诃来到此间后,顿时便引起了这些军众的关注,许多人纷纷开口求救。萧摩诃举起两手,示意众人噤声,旋即便大声呼喊道:“钱塘城破,非尔徒之罪。陈侯之徒悖天逆命,本应遭受天罚,败亡必然!某等群徒因受蛊惑,甘心沦为此诸奸贼爪牙,今遭抛弃亦是罪有应得。

唯唐皇至尊恤爱士民,大唐王师仁义宽大,仍肯招纳败亡之众、赐活尔徒。尔等若欲得活,便应痛改前非、速速弃械投降,恭谢王师活命之恩。听我号令,速速弃械,列队入城!”

此时码头上众人早已经是斗志泯灭、只求活命,闻听萧摩诃此言,哪还不立即聪明。因此便都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然后排列成单人长队往对面唐军让出的道路再走回城中。

也有军卒心存迟疑,想要获得更多保证,于是便向着萧摩诃喊话问道:“萧城主此言当真?唐军果然不会加害某等?”

“王师此来为诛陈侯贼徒,尔等丘八若弃贼性,还有什么值得大唐劳师远征的前来加害?不要废话,速行速行!”

萧摩诃扶刀站在通道一侧,没好气的怒声回答道。

虽然其人语气有些不善,但那些军卒们听了后却越发的放心,加快步伐往城内行去,并有一些彻底对侯安都死心了的将校好心提醒道:“眼下天色已晚,萧城主需提醒王师大将,须得提防入夜后侯贼恃其水路便利、遣卒再来袭取钱塘城!某等群徒既然投降,便绝不会再生反复之念,唯祈大唐王师早日攻破侯贼所部,使某等乡徒得以早日还乡!”

萧摩诃一时间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受此提醒之后顿时便也醒悟过来,眼见降人们已经在井然有序的入城,他又连忙转回史宁面前,凭着自己对此城防设施的了解提出几个更改城防设施以防备南面舟师反攻的方案。

侯安都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那些钱塘城中的军众,那些军众自然也会义无反顾的背弃他。正当他这里还在排兵布将筹备接下来的反攻夺城事宜的时候,对面也已经在有针对性的对钱塘城的城防设施进行修改,增加舟师靠岸登陆的难度。

侯安都这里一门心思都在思忖前线战事,对于陈蒨那里便少于关注。

陈蒨虽然不是钱塘江防线的负责人,但钱塘城的陷落也让他心中忧虑不已,尤其他留在城中的部将陆子隆一部又惨遭覆灭,顿时又让他本就剩余不多的力量再次惨遭损失。而北去接应吴兴乡义的萧摩诃竟被唐军所擒,无论当时是怎样的情形,也都显示出吴中乡情并不容乐观。

正当陈蒨还在与心腹们忧计的时候,门外却有军卒来报,道是营外有一行人前来求见,为首一名年轻人还自称乃是他的女婿。

“莫非浙西又生变故?”

陈蒨听到这话后心内顿时又是一凛,旋即便下令将那一行人引入营中,略作沉吟之后,他又低声交代此事要保密处理,看到那一行人到来的军士全都暂时控制起来,尽量避免与外界的交流。

第1354章 舟骑并至

很快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便被引入了帐中,这年轻人样貌并不出众,加上长途赶路而风尘仆仆,看起来更加的不起眼,尤其与将之引入帐中的韩子高相比起来,简直就如同瓦砾之与珠玉。

年轻人名为留贞臣,乃是东阳太守留异之子。东阳郡地处钱塘江上游的浙西地带,侯景之乱时期,此境豪强留异趁势而起、割据本乡。

陈朝建立的时候,陈霸先为了拉拢留异而将陈蒨之女配于留异之子,陈蒨本身对此略存不满,无论留异的家世还是这个留贞臣本身他都不怎么看得上眼。

可是当陈霸先去世之后,陈蒨为了执掌国中权柄,还是选择履行这一婚约,等到被逐出朝中时,这一门姻亲对他而言就更重要了,凭此外援可以加强自身的声势,让朝廷迟迟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如今唐军南来,他们这一层关系又转变成为抵抗唐军入侵的联盟。陈蒨之前要挟侯安都说要离开会稽往他处募兵,其中就包括留异所盘踞的浙西东阳郡。

“小婿拜见丈人!”

留贞臣入帐之后便连忙俯身向陈蒨作拜,执礼甚恭。

陈蒨虽然不怎么看得上这个女婿,但还维持着基本的礼数,见其作拜便摆手说道:“留郎不必多礼,你不留在乡中辅佐你父守卫乡土,入此作甚?”

“小婿此来,正受家父所遣,欲向会稽侯公请援。唐将田弘忽然率部自南川入侵本郡,其师旅来势甚凶,乡境诸处多遭扫荡,单凭本郡卒力恐难抵抗,故而家父派遣小婿至此告急,希望侯公能够遣使会稽师旅溯流而上施以救援。因知丈人今正居此,所以先行前来拜见。”

留贞臣面对丈人时多感压力,听到问话便连忙一丝不苟的回答道。

“唐军竟然已经攻入东阳郡中?”

陈蒨闻听此言,顿时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刚才听说留贞臣入此来访,他心中已经隐隐猜测浙西方面可能要出事,现在听来情况果然如此,而且看起来要比他所想象的还要更严重一些。

留异乃是立足东阳乡土多年的地头蛇,在境内根基深厚,势力也颇为可观,就连王僧辩、陈霸先都要先后对其进行拉拢羁縻,没有将之连根铲除当然不是他们不想。而今唐军远来客军作战,如果只是小股人马,自然也不能给留异产生多大的威胁,如今其人都已经被逼的遣子到会稽求援,可见入侵的唐军数量必然不少。

唐将田弘之前便率军南去岭表桂州征讨桂州刺史淳于量,如今又率领大队人马入寇浙西东阳郡,可见淳于量也并没有给唐军造成太大的麻烦,结束岭表战事之后唐军又及时回转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