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703节(2 / 2)
“唐军当真歹毒!诱我入此,袭我心门!”
得知这一消息后,室点密可汗当即便脸色大变,整个人都僵在了当场,时间过了良久,脑海中都仍然全无头绪。
伊吾的唐军还并不知道西去的师旅已经得手的消息,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也已经坚持到了一个极点,无论是物资的消耗还是将士们的精神体力。
尽管天山南面气候较之北面还是要好上一些,但是对于西域的气候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能适应,许多将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敦煌方面运送给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周期越来越长。
“应当在解冻以前,向浮图城发起一次进攻!投入兵力不需太多,三万足矣。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若是此番仍然不能攻破敌众,来日开春天暖,势必更加困难,唯可据守伊吾,日后再战!”
尽管心中有些不甘,李泰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西突厥远比他想象中更加难啃一些,西去师旅迟迟没有消息传回,也让他心中暗生不祥之感。
眼下大唐积攒数年的国力都因此战而运用到了极限,如果此间还不能尽快获取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那也就实在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还是要保存实力、确保当下战果的同时还要顺利撤回国中,须知河湟之间还有个贼心不死的吐谷浑,李泰也不能将所有力量都投入此战中。
于是接下来他便组织卒力,由天山北面出兵一万,伊吾方面出兵两万,针对可汗浮图城发起一次进攻。与其说是进攻,其实也是威逼施压,在此酷寒天气当中,弓弦都难以拉张,冰雪覆盖的城墙坚逾铁石,也难能破坏。
此举无非是向西突厥彰显,大唐哪怕直到此刻仍有组织大规模进攻战斗的能力,识相的最好投降。如果当真不识相,那老子也只能提桶跑路了。
意志力的比拼有时候就是一线之差,在得知汗庭陷落之后,室点密心神俱震。他开春解冻想要及时获取补给,还少不了汗庭这个统治中枢作为中转,可现在老巢都被抄了,那些西域胡部们还肯安顺的上缴牛羊物资?依照他对那些胡部的了解,这些胡酋怕是第一时间就要跑到唐皇帐前排队等待召见吧!
汗庭失陷已经让他深感绝望,而此时出现在可汗浮图城外的唐军大队人马更成了摧垮心防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经过一番内心的剧烈挣扎之后,室点密还是决定向大唐投降,眼下首要任务是保住浮图城内外这十几万大军,可一旦开战起来,他实在是没有信心再保证统合这些人马不溃散。
当西突厥请降使者出城来到军前时,李泰在马背上也是愣了好一会儿,片刻后才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口中冷声道:“朕今统大军来伐不臣,安有降人倨傲不见之礼?胡使速去,尔主不出,刀兵自至!”
西突厥使者仓皇退去,足足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一名披头散发、身裹麻毡的老胡人在群徒拥从下自城外徒步行出,而后向着大唐军队所在方向作拜:“悖命老胡,叩见大唐至尊皇帝陛下!”
第1379章 诸邦共主
持续数月之久的一场战事最终以西突厥室点密可汗的出降而宣告结束,一路围观的西域诸方势力自是直呼过瘾,而交战双方却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一场战事进行下来,他们各自对于对方的认识更有加深,也都意识到之前对对手的实力是有所低估。
唐军方面,李泰在谋划此战的时候,对于天山地理环境认识不够深刻,以至于大军一直被困阻在伊吾地区,未能与金山方向的师旅达成什么有效的配合。同时派遣西去的军队迟迟没有讯息传回,以至于到了战争的后半段则就完全是在苦撑。哪怕是掌握了进出天山的通道,也已经不具备大举围攻浮图城的天时。
至于西突厥方面,作为落败一方,毫无疑问室点密可汗所犯的错误要更大也更致命。新生的大唐帝国要远远强过了他之前所面对的任何一个对手,而此番与之交战的大唐君臣将士则是刚刚完成了社稷的统一、士气最为旺盛的雄军。
尤其是史静所率领的西路师旅,在酷寒的冬日远行三千余里,途径荒碛沙漠、冰川山岭,先后征服了焉耆、龟兹等西域诸国,耗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成功抵达西突厥汗帐所在的鹰娑川,并一举将突厥汗帐捣破!
室点密可汗此番落败,固然是由于其轻敌所致,但面对能够完成如此艰巨行军的唐军将士,哪怕再来一场类似的战斗,只怕也免不了要遭受同样的下场。
在室点密可汗出降之后,李泰才知晓西面师旅的消息,而得知史静等将士们不辱使命的完成这一壮功的时候,他一时间都不免激动得热泪盈眶。
此役可以称得上是大唐扬威西域第一战,更可以称得上是自魏晋以来汉人政权再一次以强者的姿态踏足西域,而史静等人奔袭数千里直捣西突厥汗帐这一场战事,更是此役最为亮眼、也最能彰显大唐军队顽强斗志与强大战斗力的一战!
此役虽然迫降西突厥,但西突厥实力仍存,可汗浮图城内外仍然还聚集着十几万西突厥甲兵。一旦再继续开战,唐军固然可以战胜这些西突厥军众,可是这些西突厥人马真的躁乱反抗起来的话,局面一时间也难以控制起来,而眼下唐军已经没有足够的条件长时间驻留于此间继续作战定乱。
所以接下来主要还是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问题,作为胜利的一方,大唐主要提出了三点条件。
首先就是要西突厥放弃自立,重新承认突厥大可汗摄图的名份地位并接受大可汗的统治。其次就是之前室点密非法吞并的那些属于突厥下属的部族,需要统统放弃对他们的控制,让他们重新归附大可汗的统率。第三点那就是在西域这里,西突厥势力要撤往轮台以西,并且不得随意进入天山以南,过往受其控制奴役的西域诸邦国,需要统统恢复他们的自由。
这三个条件哪一个对西突厥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室点密可汗之前已经在金山汗帐公然宣布不再接受大可汗的统治,此时若再低头,那无疑是承认了自己作为突厥叛徒的身份。虽然之前出降时他曾自称悖命老胡,但那是对大唐皇帝说的,可不是针对摄图。
因此对于这第一个条件,室点密就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抵触,甚至表示自己宁可被处死,都不愿接受摄图的统治。
得知室点密投降后,火急火燎从金山西麓赶到伊吾来的摄图在得知室点密作此答复之后,心情自是羞愤有加,直言此贼凶顽、不如处死,自己可以代掌西突厥众。
李泰当然不会听从摄图所言,他此来主要还是为了树立大唐的威严,又不是真的要帮助突厥恢复统一,他巴不得东西突厥之间斗争不休,之所以提出这一个条件,也只是为了显得师出有名。既然室点密对此如此抵触,那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否则就真的是在找死了。
对于这个问题,双方最终磋商的结果,就是当初室点密西征时从金山汗帐带走的铁勒诸部、包括之前从金山东部往西来依附西突厥的诸部,必须要放还。这些人如果愿意重返突厥治下,则由其返回金山以东,如果不愿意回归,则就由大唐暂为节制,于金山以西择地安置。
后世西突厥分为十姓部族,如今李泰所要求的这些部众大约就相当于后世十姓部族当中的五咄陆。
如今西突厥十姓尚未形成,室点密可汗如今控制西域广袤区域,主要还是依靠这些从金山带出的老部伍,如今被大唐威逼交出大半,心内自然是不怎么乐意。但就算再怎么不乐意,眼下势弱于人,他也不得不点头答应下来。
除此之外,西突厥可汗虽然不再听命于大可汗,但却要接受大唐皇帝封命,并且每两年都要率部前往长安宿卫一个月,或者派遣嫡系子弟前往,以尽臣节。
至于西突厥势力退出天山以南,这也是一个不算条件的条件。如今大唐摆明了要插手西域事务,并且一战击败西突厥这个原本的霸主,就此接掌西突厥在西域的各种利益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室点密可汗就算不答应,也根本没有力量再与大唐进行竞争。
但是如今大唐皇帝亲自提出这一条件,却给西域诸国以巨大的欣慰与鼓舞。在两大强国之间的斗争当中,他们这些邦国只有靠边站着的份,未来究竟是谁管辖他们,他们也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而相比之下,他们无疑更加愿意接受大唐的管辖,毕竟大唐更加文明,而且之前在敦煌所举行的博览会也让他们见识到大唐的物产之丰饶,这对于一众西域邦国而言自然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李泰也并没有因为一场战争的胜利便咄咄逼人的妄图将西突厥给碾死,他所提出的条件基本上都是大唐当下所需要、并且凭其实力能够拿下和消化的,对于天山以北没有做更多的要求,甚至就连已经占领的西突厥汗帐鹰娑川以及其附近的伊犁河谷,暂时也仍由西突厥统控。
针对西域的经营,太过冒进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会使得管理成本直线陡增,甚至动摇到还没有搭建扎实的框架。西域地区势力繁杂,眼下的大唐还没有做好举国介入的准备。
在西域诸邦国的见证下,室点密可汗于唐皇大帐中正式将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的管辖权交给了大唐,代表这份管辖权的信物,是西域邦国进献给室点密的一根黄金权杖。
而李泰在收到这权杖后则下令将权杖熔铸成为一枚枚金鱼符,又赐还给了诸邦国国主,并且宣布原西突厥所征缴的各种赋税统统免除,仅仅只保留收取一定的商税用于维持大唐驻军西域维护稳定的开销。
接下来李泰便又宣布建立龙兴大都护府,以管理天山南北诸方军政事宜。龙兴即是他祖先李宝在伊吾所建立的后西凉的年号,地盘不大口气不小,如今则为李泰所借用以实现真正的龙兴。
龙兴大都护府下辖四镇,暂设伊吾、焉耆、龟兹、鄯善四镇。随其一同西巡的三弟鲁王李奥担任第一任的龙兴大都护而坐镇伊吾,刚刚率军攻破西突厥汗庭而威震西域的史静就任龙兴副都护坐镇龟兹,敦煌太守唐邕则出任都护府长史。都护府暂时保留两万驻兵,同时西域诸邦国集结一万城傍武装春秋轮戍,用以维持都护府的治安、保护商道运行、协调诸方矛盾。
在做完了这些安排之后,此番李泰西巡便也暂时告一段落,诸军人马陆续班师回朝,同时西域诸邦国首领、包括西突厥可汗室点密在内,都一起拱从圣驾东行归国,前往长安朝廷瞻仰天朝风物。
大军归程一路,自然是数不尽的欢呼喝彩,士民热情尤甚去年。而当圣驾抵达玉门关内的时候,除了一众陇右官属们前来迎接之外,还有之前武威参拜后便匆匆返回其国的吐谷浑可汗夸吕。
时隔数月再次相见,如今的夸吕在见到至尊之后,满脸的阿谀之态,再无之前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敷衍,其人身后便跟随着之前至尊赐还的便宜儿子,据称如今被其人赐爵为其国河南王,统率河源诸部众人马。
“至尊陛下不只是大唐天子、诸夏君主,同样也是某等诸边群胡之慈父君上!某等诸胡群丑尚且自制名号威众尊己,慈父至尊焉能不献尊号以威临天下?”
不同于之前还有几分梗骨难屈,如今的夸吕柔顺的仿佛没有骨头一般匍匐在至尊车驾前方,满脸激动的颤声声说道:“臣今斗胆,以万死冒犯之罪请为至尊献尊‘天可汗’!唯此尊号,驾驭诸邦,臣等群丑皆沐恩仰命,不敢忤逆!”
“天可汗!天可汗!”
诸随驾至此的邦国首领们听到夸吕此言,一时间也都眸光大亮,纷纷作拜呼喊,继而绕着圣驾车辇蹈舞祝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