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也许是担心那个女人在府里受委屈,也许是不好将事情搬到台面,年逾四十的沈荀并未提纳妾之事,只将她锦衣玉食地养在外面,暗地里还置办了田产屋舍,比寻常小官的夫人还过得体面。

且那女人已诞下了个儿子,都快两岁了,先前一直瞒得密不透风,半丝儿消息都没往外漏。

沈夫人得知此事,惊得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第38章 养着更新间隔太久,别买。

天底下的女人,有几个真能忍得了丈夫偷偷养着外室?

哪怕夫妻俩自成后便同床异梦,这么些年生儿育女地相处下来,多少是有稍许情分在的。且沈夫人自成婚后便攥着府里的中馈,性子强硬又说一不二,骤然听闻这种事,自然没法平心静气。

当天晚上,她便将此事摊到了沈荀面前。

沈荀竟未否认,只是轻描淡写地道:“既然你已打听清楚,就不必多说了。往后你管着府里,我照料那边,互不相扰就是。”

沈夫人险些被他气笑,当下便争执起来,以顾全府中颜面为由,逼着沈荀将那对母子远远送走,免得惹来旁人耻笑。

沈荀却少有地坚持,铁了心要将他们留在京城。

夫妻俩婚后头回红了脸争吵,到最后,就剩下沈荀的两句狠话——

“若你不情愿,我便休妻娶她。”

“这些年,我身边的女人被你赶走不少,里头总得有两三条人命吧?”

只是一句威胁,便彻底堵住了沈夫人的嘴。

她当然知道沈荀不是开玩笑。

当初为扫除威胁,握紧府里的权柄,她确实做过不干净的事,沈荀也从未说过什么。原以为早已遮掩过去无人知晓,却哪里知道,沈荀心里都门儿清,只不过没跟她提半个字,就那么不咸不淡地过着日子,生儿育女。

直到他心里真正有了人,过去种种,便成了攻讦的利剑。

而沈夫人断乎不敢将那些事翻到人前。

她只能捏着鼻子,任由沈荀将那对母子接到府里,悉心照料。

在外人看来,她仍是沈家说一不二的当家主母,儿女绕膝,夫妻和睦,让许多人心生艳羡。却少有人知道,沈荀每尝回府,不过是在她身边稍微坐坐,瞧瞧儿女,便会独自去后院一处僻静的宅院,陪伴那对母子。

恨意悄然滋生,她却装得若无其事。

如常地管家理事,在向沈荀妥协之后拿出当家主母的宽容气度,仿佛毫不芥蒂般照顾那对母子,衣食住行上没半分苛待。

日子便相安无事地过了下去。

后来孩子大些了,沈荀瞧他活泼好动,在教他识字读书之余,又请人教他习武强身,百般爱护。乃至后来四处寻访,得知北地有位武术名家,便不远千里将孩子送去,留在那边增长见识。

整整四五年的时间,沈荀夹在那对母子中间,两地奔波来回照顾,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全然枉顾其余子女的不满。

沈夫人冷眼看着,没多说半个字。

直到那年冬天,沈荀办的差事出了点岔子,为善后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忙碌了一个多月,好容易将事情料理清楚,人也病倒

在了床榻。

过度的劳累令他昏迷了几日。

沈夫人也终于等到机会将那个刺一般扎在心上的女人连根拔除。

顺道将丈夫的药汤悄然调换。

早些年攒下的些许情分早已在沈荀的威胁里消磨殆尽,对于结发的丈夫,她只剩怨恨于虚与委蛇。那个女人生的孩子渐渐长到十岁,沈夫人膝下的儿女也早已成家立业,更有爱女入宫得宠,为她带来许多的荣耀。

儿子成器、女儿貌美,沈家的门户有了后继之人,府里家底也日益丰厚,于她而言,这个并不同心的丈夫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

于是她下狠心,让自己成了寡妇。

没人知道药汤里的手脚。

哪怕是至亲儿女。

将近十年的时光里,沈从时兄弟看着父亲独宠妾室庶子,心中早已积攒了许多的不满。而沈夫人辛苦持家,百般忍让,在亲生的儿女们看来,已然是仁至义尽,呕心沥血。

谁都没生出怀疑,只是满怀伤心地葬了沈荀,而后奔回各自的生活,巩固名利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