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东陵婧这会儿眼中倒是清净,比起旁人装镇静的模样,她看得十分认真。

只是渐渐地,眼中透出一抹玩味的笑。

戏台上的女子好似爱恨交织,又带了些许怨气。

桑晚看得正入戏,却被帝王抬手叫停,视线横扫:“这《贵妃醉酒》,是太后点的戏?”

台上的戏子跪着回话,一颦一笑间,仿若真的是杨玉环转世,不愧是名角儿,人物刻画的十分凄美。

“回陛下,是太后娘娘所点。”

“杨贵妃被逼死于马嵬坡,玄宗才堪堪稳住帝位。”

萧衍之摩挲着桑晚的手背:“太后点戏别有用心,她敢点,你们也敢继续唱?”

帝王的声音漫不经心,却和殿外的大雪一般,透骨寒凉。

桑晚惊觉,她史书看得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闻言也淡淡蹙眉。

萧衍之:“太后都走了还继续唱,是想说朕昏聩,还是说阿晚——红颜祸水?”

此话一出,梵音阁内众人跪了一地,直呼不敢,桑晚还被萧衍之攥着手端坐于主位。

同样坐着没动的,还有东陵婧和北狄圣女索尔丹。

她们此刻代表的是东夷和北狄。

东陵婧本就胆大,没有要跪的意思,索尔丹都起身了,被东陵婧硬生生拉着,按在椅子上没动。

在萧衍之和桑晚背后,温柔的面庞上,满是玩味的笑。

姚淑兰请的戏班子在京中很是出名,名角儿层出,能在御前唱戏的,更是一等一的好。

班主额头满是冷汗,从侧面出来跪到皇帝眼前:“陛下明鉴!草民岂敢非议皇家事,更绝无此意。”

帝王看似并未冷脸的外表下,周身满是寒意。

“今儿是除夕,朕不想闹出人命来。”萧衍之面无表情地吩咐:“赐拔舌之刑。”

班主和戏台上唱着玄宗帝和杨玉环的两人,都磕头求饶不止。

很快便有金鳞卫将两人拖下去,哭喊求饶声十分尖锐,不愧戏腔一绝。

班主仍在帝王面前扣头不起,痛心疾首道:“陛下!戏子若没了声音,那同废人何异?这比杀了他们还痛苦!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您——”

元德清赶忙拦住:“班主快起来吧,御前行事这般没脑子,可是要拖累整个戏班的人。”

若非为了桑姑娘,陛下又怎会容忍慧明方丈活到现在?法华寺怕也会……生灵涂炭。

让东陵婧意外的是,桑晚居然没有张口求情。

眼眸中不禁多了抹欣赏的颜色,桑晚的确比秋狝遇到时,变了许多。

更有上位者该有的从容和威仪。

宫外关于桑晚的言论四处流窜,在天子眼前唱这出戏,不亚于挑衅帝王颜面,本就是自寻死路。

纵然点戏的是太后,但现在姚淑兰已走,但凡有些眼色,都该让帝王重新点戏才是。

戏班的班主在元德清的暗示下,早已吓去了半条命,比起台上方才的二人,若让整个戏班都丢了性命,才是罪过。

他膝行到萧衍之面前,从

怀中掏出戏折,双手微颤:“请陛下点戏。”

帝王看向桑晚。

这次班主聪明不少,又往桑晚那膝行了一步,不敢抬头看座上人,恭敬地说:“请姑娘点戏。”

桑晚并未接过,面带浅笑,声音婉转清贵:“我不大懂这些,班主来选吧,也好将功折罪。”

班主目光一滞,悄悄抬眼,见帝王并不反驳,再度叩首:“草民定不负姑娘所愿,但需一炷香的时间,容他们做些准备。”

萧衍之淡淡嗯了声,班主领命退下,元德清也暗暗松了口气。

他真怕这班主惹恼了帝王,在除夕当天,让整个戏班子葬送了性命。

这样一来,岂非让姑娘陷入众矢之的,更是如了太后的愿。

帝王又怎会不知,姚淑兰走都走了,还要给他留步棋,也是阴魂不散。

闹剧结束,身后跪着的宫妃也都纷纷起身,坐回椅上。

从前桑晚心软,但自从锦书死后,萧衍之也用行动让她明白,在宫里,心软是最没用的东西,反而会给旁人可乘之机。

世人皆苦难,她尚且不能自渡,何谈旁的?

桑晚迁去凤仪宫后,也让萧衍之满心欢喜。

枕边人潜移默化的转变,实实在在地踩在了帝王心尖上,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桑晚,凤仪天下时的模样。

萧衍之掌心炙热,攥着她竟比手炉还要舒服。

桑晚索性将手炉放在桌上,一双小手都放进了帝王掌心。

萧衍之侧眸笑得温润,眼皮抬了抬。

桑晚解释:“手炉凉了,陛下攥着吧。”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