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13节(1 / 2)
“是,奴才这就去办!”随侍太监舒庆连声应下。
而另一旁的徐承宗却是欲言又止,仍想重提让妹妹徐妙华入东宫的事。
对于杨满愿的拒绝他并不以为意,只认为她出身小门小户果真是心胸狭隘,目光短浅。
他们魏国公府历经百年屹立不倒,岂是杨氏一个出身微贱毫无母家助力的女子能比的?
徐承宗深信太子定会权衡利弊,与他们魏国公府联姻有益无害。
可没等他开口,太子已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中离开了文华殿。
徐承宗立在原地,怔怔目送一行人走远,心中暗恨方才就该早些将话说出口的。
如今也只能等太子赈灾结束归京,才能再议此事。
夜凉如水,万籁俱寂,萧琂踏着银白的月色回到东宫。
子时过半,杨满愿早已酣畅熟睡。
殿内烛火昏黄,锦帐高卷,床榻上的少女侧身枕着自己的雪白藕臂,乌黑柔软的长发散落下来,衬得她愈发莹白胜雪。
也不知是梦见了什么,她双颊浮着薄红,眉心一时蹙起一时松开,羽睫湿润。
萧琂洗漱过后便坐在床沿,静静地注视她乖巧娇憨的睡颜,眸中划过淡淡的不舍。
涿州虽近,可赈灾之事并非一日两日能解决,他难得出京,也打算在京畿周边探访民情,势必要在外待上一月。
也不知分别后,他的愿愿是否会挂念他?
静默良久,他动作轻缓地上榻。
杨满愿睡得并不安慰,噩梦一个接着一个来,半梦半醒中感觉有人亲吻她的脸颊,她猛然清醒过来。
“太子殿下?”她小心翼翼地问。
男人“嗯”了一声,并将她揽入怀中,“是孤,睡罢。”
翌日,待杨满愿再次醒来时,太子早已押送赈灾的物资离开京师。
杏云素月等人服侍她起身,顺道说起了方才太子临行前留的话。
“太子殿下特意吩咐不许奴婢们把您吵醒,还说了,您平日若无聊闲暇时可以到东宫的书房去,里头的书籍您都可以随意翻阅。”
说罢,杏云又忍不住压低声感叹,“太子殿下可真会疼人。”
杨满愿面上不住闪过一抹羞红。
她昨夜特意早早就寝就是为了今日好早些起身送一送太子的,没想到还是睡过了头。
待她梳洗更衣完毕,东宫却有位贵客不期而至。
第25章 贵客?
杨满愿忙不迭出殿迎接,正巧碰上身着一袭浅青色云锦袄裙的温婉妇人。
这贵客正是太子的生母卫淑妃。
杨满愿正要行礼便被卫淑妃笑盈盈地拦下了。
“不必讲究这些虚礼,我听说太子出京了,特意过来瞧瞧你在宫里习不习惯,你不必拘束。”
说罢,卫淑妃又拉着杨满愿朝殿内走。
杨满愿对这个温柔可亲的婆母颇有好感,只是想起太子离宫,本该是自己去请安,不禁有些赧然。
瞧见桌案上摆满的膳食,卫淑妃又笑道:“你还未用早膳罢?不必顾忌我,你用便是,你年纪轻但也要好好保养身子。”
杨满愿红着脸点点头,侍女们也适时给二人奉上新冲的君山云雾茶。
卫淑妃端起茶盏,用茶盖拨了拨浮沫,动作慢条斯理,优雅中带着一丝矜贵庄重。
她的双手不似姜太后与徐后那般染满鲜红蔻丹,且修剪得圆润,干净好看。
见她静静坐在一旁等着自己用膳,杨满愿也不大好意思,随便用了几口便吩咐人将东西撤了下去。
“淑妃娘娘亲自前来东宫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她试探着软声问。
卫淑妃放下茶盏,温柔笑道:“也不是什么要紧事,而是特意等到太子出宫了我才敢过来瞧瞧的。”
杨满愿心生不解,小心翼翼地说:“娘娘若想来东宫自然是随时皆可前来的,想来,太子殿下也是极欢迎您的。”
卫淑妃笑着摇了摇头,“看来,太子尚未同你说过我的事罢?”
没等杨满愿回话,她便温声细语地说:“我们母子二人,也并不大亲近,太子是先皇长子,甫一生下来便被抱到太后娘娘身边抚养,不久后,今上继位,太子兼祧二父,太子又由今上亲自教养,我也不能轻易与太子相见。”
卫淑妃并非官宦人家的女子,原是南书房的侍书女史,一夕得幸身怀龙裔才获封淑妃。
她的相貌也并不算出众,只算得上眉清目秀,言行举止清婉如水,教人为之动容。
杨满愿也大抵猜到了些,太子不论人前人后,皆称生母为“淑妃娘娘”,态度也是淡淡的。
“好在,如今有了你,我也总算是有借口能来东宫瞧瞧太子平日的居所了。”卫淑妃忍俊不禁。
“既如此,娘娘可要妾身为您引路,在东宫里逛一逛?”杨满愿低声提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