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万历十年来了!公主你便是从了吧!(1 / 2)

('天空中飘荡着细碎的雪粒。

朱尧媖紧紧盯着天空中绚烂的烟火,要将上头每个字都看得真切,可美好总是转瞬即逝的,即便是西山的烟火,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便在天空中烟消云散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烟火气。

“诶呀!怎么就没了呢?快派人去西山,让士元再放一批出来,这大过年的,如何能不让人尽兴?”

万历皇帝咋咋呼呼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他似乎恨不得现在便赶到西山,亲手再燃放一些烟火。

只可惜再过三个时辰,这元日朝贺便要开始了,他这个皇帝万万没有出宫的道理。

朱尧媖置若罔闻的样子,口中还在念诵着“当归”“黄芩”两个词语,猛然间她眉头的愁绪渐渐消散,不由得缓缓自言自语说道。

“他这是玩了个字谜,这当归、黄芩乍一看毫无关联,可自前朝以来,盛产地皆是山西永宁州,尤其是那黄芩,民间许多老大夫问诊开药之时,甚至会以‘永宁’二字代称。”

她顿了顿,似乎是反过来为刘婉儿解答一般。

“若只当是‘当归’二字,倒是不显见,可‘当归’与‘黄芩’并列此处,意思便是完全不同了。

二者皆是永宁,可合在一起又可并称为‘永宁当归’!”

说到此处,朱尧媖唇边泛起一丝浅浅的笑意。

“他倒是有心了.”

若朱尧媖乃是躲在深闺之中的公主,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其中暗藏的深意。

可朱尧媖乃是深谙医道之人,甚至比起医馆内许多大夫还要认真用功,这些日子在仁民医馆照顾王恭妃,耳濡目染之下,又怎会不知这“永宁当归”其中深意。

“对对对!”

刘婉儿适才还十分苦恼,想不起来张允修说了什么,这会儿拍着脑袋兴奋说道。

“还是殿下聪明,最为关键的是,这烟火乃是西山所制,紫禁城门外的烟火也是锦衣卫一手安排。

这‘永宁’二字又是殿下你的封号。

此举无异于.”

说着说着,刘婉儿眼睛里头都在冒星星,抱住朱尧媖的手臂摇晃说道。

“殿下这可是话本小说才子佳人里头的桥段,你要不然便是从了吧,奴婢可不想看到坏结局,定然是要大团圆结局的!”

平日里看到话本小说里头的悲惨结局,刘婉儿都恨不得上去给那作者两巴掌,在现实里头看到,即便她有些私心,可还是希望朱尧媖好。

可朱尧媖扭头看了看万历皇帝,又看了看一眼严肃的李太后,却是摇摇头说道:“你莫要再胡言了,此事若是传言出去,不单单是惹来祸端,还是害了他。”

“这便是够了。”朱尧媖低下头,笑得有些温润,却也带着一丝苦涩。“我与他二人注定乃是有缘无分”

“不是的不是的。”

刘婉儿连连摆手,急切万分的样子,她想起什么,立马手忙脚乱地从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怀里掏出一个锦盒,塞入到朱尧媖手中说道。

“此乃张掌卫事送给殿下的新年礼物,名义上乃是犒劳公主给予医馆之帮助,实际上”

朱尧媖愣了一下,将目光落在描有金漆的礼盒之上,青葱一般的手指不由得有些微颤。

她心神微动,伸手揭开盒盖。

只见盒中铺设一层雪白的棉絮,上面躺着五块半月形的香皂,摆放讲究整齐,皂体莹白如玉,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朱尧媖有些惊喜,也有些疑惑的样子,抬头看向刘婉儿,眼神里头满是问询。

刘婉儿嘿嘿一笑说道:“殿下不是眼馋那西山的促销会么?奴婢可是听闻,这香皂乃是促销会上最为出风头的物件。”

她压低了声音,指了指在远处的郑贵妃。

“便连贵妃娘娘在场看到后都是爱不释手,如今手头上也仅有一块嘞。”

刘婉儿眼睛里头有些羡慕地说道:“您几块可是完全不同,照着张掌卫事的说法,这玩意儿‘料头硬’‘底子正’,其他人皆是千篇一律的淡淡花香,唯有您这个带着一股子药香,里头乃是特制的药材,专门令女子皮肤白皙光滑”

也不知是张允修的原话,还是刘婉儿的添油加醋,给朱尧媖听得一愣一愣的。

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手上却是小心翼翼地将锦盒收起,抱在怀里面生怕碰碎了一般。

二人身份有别,可张允修还是搞出了两份别出心裁的礼物,自小在宫中感受人情冷暖的朱尧媖,这会儿也不由得有些失神。

她生怕被刘婉儿看到失态,连忙转过身去,抽了抽鼻子,随后笑着打趣说道。

“那说起来,张士元这礼物倒是天底下独一份了。”

刘婉儿很认真地点头:“殿下,这制作出烟火,再造出这肥皂出来,天底下可不是除了张掌卫事便再无他人么?就连皇帝陛下也是做不到的。”

她看到朱尧媖又是惊喜又是忧虑的表情,不由得继续提醒说道。

“殿下却是看不明白么?张掌卫事神通广大,便连皇帝陛下也要倚仗,陛下与他相交莫逆,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他办不到的事情么?”

刘婉儿意有所指,朱尧媖也似恍然大悟一般,抱着那个锦盒怔怔出神,喃喃自语说道。

“是啊,他那么厉害,定然是有办法的。”

一刻钟之前。

西山剧院外头的广场上,即便是到了子时,这里的热闹依旧是不减。

许多百姓拖家带口,一同选择在西山看起了烟火。

张允修显然带了私心,这西山这头的烟火,便不是什么“当归”“黄芩”,乃是正常的“福寿安康”。

在广场中央的篝火旁。

西山工坊忙碌了一整年的工人们,三三两两在广场上席地而坐,聚集在一起,用烈酒就着几碟子小菜,对于西山之未来大谈特谈,满眼皆是对于西山未来之畅想。

妇人们含蓄许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多,会找个小摊子聚集在一起,亦或是谈论着自家对于织工的心得,亦或是炫耀着自家娃娃在学堂里头的成绩。

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特别是看到天空中绚烂的烟火之时,皆是欢呼雀跃起来,有些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谣言,闭上眼睛双手合十便开始许愿。

许的大多皆是“吃到烧鸡”“课业少一些”“成为像是张恩公那样的人”,这般简单朴素的愿望。

这番其乐融融的景象,伴随着天空中绚烂的烟火,不由得令人沉醉。

一处不知名的摊子上。

张溶刚刚出朝廷回来,便乔装打扮一番来了这西山,在这路边摊上点上一份热腾腾的下水卤煮。

看到此情此景,他苍老的面容也不由得泪流满面,可嘴里还是怒骂了一句说道。

“张士元这小子!如何整得这么多花样!”

张元昊的目光总忍不住飘向远处的小戏台——师兄弟们正围在那里推杯换盏、笑语喧哗,唯有他,得安安分分守在老爹身边。

他实在不懂,还有三个时辰便是“元日朝贺”。

老爹张溶身为勋贵里头的老资格,不好好带领众勋贵朝贺,却非要拽着他赶来看这西山景致。

那股上心劲儿,竟比师父张允修还要浓烈几分。

眼见着儿子一副心不在焉、魂游天外的样子,张溶不由觉得有一股子火气直冲头顶,他恨铁不成钢地狠狠跺跺脚,指着张元昊鼻子骂道。

“你这混小子,乃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大明开国至今,何时有这般鼎盛气象?这京城百姓安居乐业、市井充盈的光景,若非要说,那得是仁宗、宣宗爷时候的年月了!

自土木堡之变折了国本、鞑靼年年叩关侵扰、东南倭寇又肆虐不休,这些年里,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我等久历丧乱,多久没见过这样的太平景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