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06节(2 / 2)
卢氏再见到儿子,脸色也是颇为激动,上上下下打量儿子几眼,确认没有什么伤损,皱起的眉头略有舒展,只是视线触及到身旁空出的席位,想到亡夫,眼眶里又忍不住泪花闪烁,连忙抬手掩面道:“老妇难耐悲喜相侵,你夫妇团聚,且叙别话,我便不再留此相扰,几小物且先随我去罢。”
说话间,她便站起身来,将几个孙子揽到自己身前,一起行出堂去,将此厅堂留给李泰并其妻妾们。
如今李泰一妻两妾,除了少来夫妻的妙音和姚娘子之外,还有一位突厥的雪姬公主,如今也都在堂中。
“辛苦娘子,为我家又添一丁。”
送走母亲之后,李泰便归堂坐在自家娘子身边,见到妙音样子略显清减,不如孕期那样丰润,便皱眉道:“孕息产子多耗血气,可不要为了一时的姿态美观便懒于调补!”
妙音自小便受惯了夫郎无微不至的管教,如今虽然已是多年的当家主母,但在夫郎面前时仍是满怀依恋,听到这话后便垂首应是,旋即便反手握住了夫郎略显粗糙的手掌,口中轻声说道:“夫郎不在家中,饮食如何都乏滋味,今又能同案用餐,当然要细细品尝饭菜滋味,明日便要加餐。”
“情意和谐便是最好的调补,见到大王,王妃眉眼都已经舒展愉悦,明晨早餐倒也不需要再多备食料。”
姚娘子如今也早融入这家庭氛围中,听到妙音这么说,便在一边微笑说道。
那突厥公主雪姬如今也已经听得懂汉人言语,能够明白个大概意思,交流无碍,但是对一些言语中引申的意思却还了解不深,听到这对话后,壮着胆子发问道:“明早不准再吃早餐?”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便引起一串笑声,雪姬见状后自是有些不解,那对漂亮的碧眸中多有呆滞迷茫,视线在每一个人脸上划过,当望向李泰时,眼神便颇有羞怯渴望。
她对汉人文化不甚精通,但也明白自己入此使命,知道自己与唐王之间是怎样关系,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于这样一位英俊健壮、位高权重、甚至就连其父兄都要拜倒足前的王者自是充满了敬仰与迷恋,随时都准备奉献自己。入国以来一直都在认真努力的学习汉人礼仪文化,便是为了消除彼此间的陌生与隔阂,希望能够尽快为唐王所喜爱与接纳。
此时见到自己好像又说了蠢话,只觉得过往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似乎效果不大,仍然难以获得唐王的接纳喜爱,这突厥公主便忍不住委屈的低泣起来,又恐遭到别人的厌恶,只敢在别人不注意自己的时候匆匆举手拭泪。
“这小狸儿怎么竟哭起来了?莫非真的担心没了饭食?”
妙音对这漂亮娃娃倒是没有什么妒情,反而因其模样美丽兼具异域风情而比较喜欢,此时见其偷偷哭泣起来,便忍不住笑问道。
“不、不是的……妾不惧没饭食,只是大王仍不爱妾,妾才心痛!”
这突厥女子还没学到太委婉表达心意的方式,只能心里想着什么,嘴上就怎么说出来,这一说便越悲伤了,两手捂着脸呜咽道:“妾笑脸都不被爱,一哭便更丑了,大王见到、更厌恶……”
李泰也没想到刚刚到家便遭此坦露求爱,一时间也有些无言以对,抛开这突厥女子年龄不说,他今墨缞在身,也是不能亲近女色的。妙音观其神情有些尴尬,便微笑着请夫郎暂且归房休息,然后才又板起脸来端正神态,对这突厥小女子教育一通。
突然脱离了戎旅生活回到家中,李泰上半夜还有些不适应,辗转难眠,下半夜便酣睡起来,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精神也是异常的舒爽,稍作洗漱用餐之后,便又前往前宫去处理公务,拟定此番功士封赏事宜。
第1196章 大酬诸军
上阳宫前殿中,一众属官悉数就位,早在唐王到来之前,他们便已经拟定出了几份奖赏功士的方案,只待唐王审阅挑选。
李泰入署之后,当即便将这些方案全都取来,然后便逐一翻阅。
西魏对于功士的奖酬向来非常的丰厚,这也是战斗力能够保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次战果同样异常的丰厚,在针对将士们的封赏自然也不能吝啬。
霸府属官们所拟定的各项计划也都充分的展现了这一特点,借鉴唐王之前封赏功士的各种举措,在朝廷当下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赏赐丰厚。
就连李泰这个素来以豪迈阔绰著称的人在从头到尾将诸方案翻看一番后,都忍不住感慨这些计划的拟定者们是跟钱有仇吗?简直就是一副要把国库都给瓜分了的架势!
尽管诸方案各自侧重不同,有的是侧重于钱帛,有的是侧重于物料,有的则侧重于田亩,但其共同特点都是比较注重物质上的奖赏。
虽然这也是跟李泰过往风格一脉相承,但如今的情况还是跟之前有所不同。之前的他在山南头顶上还有一个宇文泰霸府,入关之后初掌大权、朝情局势也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需要注重物质上的刺激,给予实物的奖赏最直接、最能触动人心。
可是现在他乃是霸府绝对的老大,神器符命俱握手中,那能做出的奖赏范围自然就大得多了,不必只是注重实物的奖赏,官爵等地位的提升和荣誉的授予其实要比单纯的物质赏赐更加的能够团结群众。毕竟愿意拿住股份长期持有,跟急于变现、只要实际利益那是非常不同的两种状况。
霸府属官们在拟定封赏计划的时候,太过注重对之前的借鉴与引用,对于实际的情况变化则关注度不够,做出的计划就有点不合时宜。
李泰倒也并没有将这些计划全盘否定,其中的一些条款还是有所选择的拣选出来,然后再进一步加强官爵在这封赏计划当中所占据的比重。
诸如杨忠之流在此役当中表现出色、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但本身的官爵也都达到了一个极点,那就只能再加荣衔以示尊崇。之前六官制废除,如今的西魏便又恢复了原本的官职,一品八公便是朝中最为尊崇的官职。
如今朝中李泰为太师、于谨为太傅、高仲密为太保,除了执掌霸府的李泰之外,其余两人都已经是荣养家中,只有遇到盛大典礼的时候再拉出来遛一遛。在此三人之下,便是大司马、大将军与太尉、司徒、司空。
诸如杨忠这样的资历与功勋,此役之后便可进授为大司马,无事时荣养在朝,有事的时候则可为李泰之副贰,已经不适合再任用于地方。
除了杨忠之外,此番参战的韦孝宽、高乐、贺若敦、杨檦与河洛战场上的韩雄等之前担任大将军者,也都可进授柱国,至于实际的执掌,除了特殊的情况之外,其他的暂时则就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
诸如随着战争结束,西魏领土大大的向外扩张,杨檦之前所坐镇的邵州便不再像之前那样重要,已经成为内陆地带,因此杨檦便也不需要再继续坐镇彼处,可以直接率部归朝了。
这些上层的将领,由于人数比较少,封赏安排起来可以考虑的更加细致,根据各自的情况而有所增损,也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精力。主要还是以官爵增加为主,实物的奖赏虽然也有,但是跟中下层相比并没有按照比例增加、从而使最终的总额变得极为夸张,到最后累加起来,也都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
中层将领的人数进一步增多,同样也是以官爵封奖为主,在没有什么严重的过错与惩罚在身上的情况下,普遍进授一到三级的官职,爵位也都各有进益。
在有重要战役和显赫功绩加持的情况下,封授也会变得更加可观,连跳五六级、直接加授大将军的情况都有,特别是在关键的铜鞮水会战当中,韩擒虎、宇文忻等表现优异的将领便直授大将军,年纪不大便已经获得了他们父辈在同样年龄下难以企及的势位高度。
中下层将领的普遍升级对于当下的西魏而言,本身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西魏的府兵系统,是在邙山之战结束后大量鲜卑将士伤亡的情况下所建立起来的,因为当时主导此事的乃是宇文泰霸府,因此也就难免烙印上了深深的宇文泰霸府的痕迹。
李泰入主关中的时候,虽然当时正值霸府军队本身大败亏输、加上宇文泰的儿子作乱等一系列的变故,李泰虽然由乱入治,但针对军队系统也并没有进行深层彻底的清洗。
这一次东征战事的胜利,使得大量中下层的将领兵长们被提拔起来,成为军队中绝对的中坚力量,使得李泰一系的将领们并不需要再打乱原本的军事结构,便能够取代原本的人事组织。
同时西魏领土进一步的扩张,也意味着军队系统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之前李泰便又在河洛地区增设骠骑府,而其他所扩张的领土当中,同样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操作。
府兵制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制度,其发展与政权本身的扩张壮大都是紧密结合的,所降低的不只是养军的成本,更给新占领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方式。
多年的战乱使得地方武装势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果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统统划定为需要征服与消灭的对象,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举世皆敌,是任何强大的政权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如何统战与管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是一个政权能否存在和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
历史发展到这里,府兵制的出现就是版本答案。这并不是从结果反推原因,府兵制本身就既保证了政权对于军事集中管理的需求,又保证了地方豪强的利益诉求。西魏政权的统治推进到哪里,府兵制就推进到哪里。
尽管北齐、南陈都不同程度的倚仗和利用地方豪强的势力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但只有西魏能够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制度化的优势并不在于有多正规,而在于可以通过迭代来进行制度完善,比如李泰从原本的府兵制度所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府兵授田。哪怕只是一个很简陋粗糙的东西,在有了迭代进化的能力之后,未来都是无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