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激烈交锋(上)(1 / 2)

('周硕整理好思绪,稳步走上讲台,身姿挺拔,气度从容。

周硕先是向台下的的评审老师们鞠了一躬,这才缓缓开口: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文学院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周硕,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我倍感荣幸。衷心的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参加这场公开答辩。”

周硕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麦克风的作用之下,清晰的传达到小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里。

周硕的目光扫过全场,既保持着对评审席专家们的尊敬,又带着恰如其分的自信。

“接下来,我将简要阐述《人间词话》的核心构架与主要观点,方便各位尚未读过全文的老师和同学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境界’这个核心概念。书中明确指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我认为境界是评判诗词艺术的一个全新标准……”

“所谓‘造境’、‘写境’即是……”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第二部分,则是对前面理论的具体印证和阐发,特意选取了从唐五代到北宋数位名家的词为例,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述。”

“第三部分,则可以视为理论的升华和延伸。在评析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作与宇宙人生的关系,将诗词批评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思辨高度……”

周硕抬头看去,只见评审席上的诸位老师频频点头,似乎对他的阐述极为满意,又似乎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而后排旁听的学生们虽然一个个云山雾罩、似懂非懂,但他们脸上都露出不明觉厉表情。

周硕顿了一下,继续说: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极为粗略的框架。《人间词话》的写作,虽然深受现代哲学思想的启发,但仍旧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审美和理论之中。想要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理论,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词去讨论。”

普通本科生答辩时,限制时间,是因为当天任务繁忙,后面还有很多学生要答辩,为了节省时间,才有这样的限制。

而周硕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答辩,并且还是公开答辩,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本学术专著的深度与广度,故此没有这样那样的许多限制。

周硕洋洋洒洒说了大约十多分钟,最后谦虚的表示:

“书中还有许多思虑不周的地方,恳请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说完,他面向向台下再次鞠了一躬。

霎时间,满堂寂静、鸦雀无声。

然而,这样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十秒后,几位评审席上的教授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全是掩饰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不住的赞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